- 多重視角中的馬克思: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向
- 王鳳才等
- 1868字
- 2021-09-28 15:42:17
八 金融資本主義批判與后期資本主義危機批判性剖析[38]
第一,新自由主義和金融資本主義批判[39]。
1.新自由主義的特征與命運問題。(1)關于新自由主義的特征問題,學者們普遍認為,新自由主義不僅是一種經濟理論,而且是一種政治立場,它根源于冷戰時期的反共思維以及對以國家干預經濟為核心的凱恩斯主義公共政策的反動。譬如,J.比岱便將新自由主義理解為一種霸權政體。(2)關于新自由主義的命運問題,學者們有不同看法。他們分析了反抗新自由主義的各種形式,提出了不同的替代性選擇,譬如,市場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生態社會主義等。另外,還對以往的新自由主義研究進行了批判性反思。
2.金融資本主義的特征與2008年金融危機的性質問題。學者們認為,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天,可以稱為“金融資本主義”;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只是意味著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以金融資本支配為基本特征的金融資本主義這一新階段。至于這場經濟危機的性質,從總體上看,學者們基本上都將它與新自由主義聯系起來,但又給出了不同的定位。例如,全方位的系統危機、嚴重的過度生產危機、信貸危機、貨幣危機和金融市場危機等;甚至有學者認為這也是一場生態危機,并導致“經濟衍生傷害”,強調這場危機對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消極影響。
3.能否走出,以及如何走出金融危機的問題。學者們考察了這場經濟危機的爆發原因、社會政治影響,以及替代性選擇問題,尤其是分析了“與凱恩斯一起走出危機的可能性”。他們提出了國家資本主義和民主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債務資本主義、技術資本主義、加速資本主義、認知型資本主義、監督型資本主義、信息跨國資本主義、數字資本主義等模式。他們認為,從總體上看,未來有三種可能性:(1)隨著另一種資本主義體系的成功再造,危機將被消解。(2)全球性的階級斗爭將徹底顛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3)建立一種新的世界體系,這種體系建立在生態可承受性和滿足一般人口基本需求的基礎之上,是一種高層次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民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替代性選擇問題上,學者們表現出了一種嚴謹的克制。譬如,M.布里指出,社會主義只有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之上才切實可行,否則就只會淪入野蠻主義之中;霍耐特也認為,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選擇,社會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揚棄僅僅是一種內在批判,即對資本主義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理念內在矛盾的揭示。
第二,新帝國主義批判。
(1)關于帝國主義理論與新帝國主義問題。學者們探討了以下問題:帝國主義概念、理論及其現實性,尤其是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對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綱領的現實意義;新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歷史特征,新老帝國主義的結構形式;帝國主義意識形態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帝國主義政治的關系等問題。(2)關于世界體系變化與國際新秩序問題。學者們主要關注的是:世界不均衡與南北關系,即北方國家與非洲國家之間的新殖民關系;資本主義中心國家與邊緣國家的關系;北美、西歐、日本“三角關系”終結及“新興國家”的崛起;中美俄關系對國際新秩序的決定作用,譬如,由于中國的參與,北方國家對非洲國家的剝削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等。
第三,后期資本主義批判性剖析。
這主要集中在(后蘇聯時期)俄羅斯“批判的馬克思主義”對后期資本主義的批判性剖析上,主要表現為:(1)承續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揭示資本邏輯歷史限度的思想方法,通過從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論架構分析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內在矛盾及演化。(2)聚焦于分析經濟因素與非經濟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構性、過程性與矛盾性,反對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實證主義與后現代主義方法論,以馬克思“革命的”辯證法為基本立場,依循馬克思社會—歷史分析法把握后期資本主義的總體趨勢與系統危機,研究后期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特殊表現形式及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現實可能性。(3)以俄羅斯思想及其獨特的社會現實闡釋《資本論》的理論與方法,回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及其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和挑戰。(4)指出后期資本主義的多樣態和非線性特征,強調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非物質勞動的創造性、個體的文化素質與精神狀態等,主張運用具體的多因素分析法,尤其關注特定社會歷史階段的復雜性、多維性和替代性。另外,有學者也用“后資本主義社會”指稱這樣一種變化了的社會:在今日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與消費對立關系緩和的情況下,新的經濟主體登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形態的新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或者說,在反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中,在資本主義內部誕生了以信息技術、信息產品和協作生產為基礎的新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