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正義觀論證的性質

作為公平的正義的直覺觀念是:正義的首要原則本身是在一種恰當定義的最初狀態中的一個原初契約的目標。這些原則是那些關心他們利益的人在這種狀態中,為確定他們聯合的基本條件將接受的。那么,我們就必須說明:兩個正義原則正是由原初狀態提出來的選擇問題的答案。為達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確認:在給定的各方的環境,他們的知識、信仰、利益的情況下,一種基于這些原則的契約,相對于其他可選擇原則來說,是每個人實現他的目標的最好方式。

顯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僅僅別人的存在就阻止了這一點。對一個人最好的莫過于:其他所有人都和他一起來推進他的善的觀念而不管這一觀念是什么;若做不到這一點的話,就要求其他所有人都正當地行動,只有他有權任意豁免自己。由于其他人決不會同意這種聯合的條件,所以這些形式的利己主義是行不通的。而正義的兩個原則看起來卻是一個合理的建議。實際上,我想說明的就是:這些原則可以說是每個人對別人的相應要求的最好回答。在這個意義上,這一正義觀的選擇就是對原初狀態設立的問題的惟一解決辦法。

通過這種論證,一個人遵循著一種在社會理論中常見的程序。即:一種簡化的狀況將被描述,在那里,懷有某些目的并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系著的有理性的個人,將根據他們對環境的知識在各種不同的行動方案中進行選擇。我們根據有關他們的信仰、利益、狀況和可以選擇的對象的假設,經過嚴格的演繹推理,就可得知這些個人將做出什么。他們的行為用巴萊多的話來說,是興趣和障礙相互作用的結果。[1]例如,在價格理論中,競爭市場的平衡被設想在這樣一種時候出現:很多各自推進他們自己利益的人相互讓步,以便他們能最好地以其讓步得到他們最想要的回報。平衡是在自愿的貿易者之間形成的自發協議的結果。對每個人來說,這種平衡都是他通過自由交換所能達到的最好狀態,這種自由交換是與以同樣方式推進他們利益的其他人的權利與自由相一致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這種事態就是一種平衡,一種倘若環境不再有進一步的變化就不會改變的平衡,沒有人想去打破它。如果從這種狀況的脫離又傾向于使它恢復,那么這種平衡就是穩定的。

當然,一種狀態是一種平衡、甚至是一種穩定的平衡的事實并不說明它就是正當的或正義的。它只意味著人們對他們狀況的一種評價。他們在有效地保持著它。顯然,一種厭惡和敵意的平衡也可能是一種穩定的平衡,每個人都可能認為任何可行的變化將會使情況更壞,一個人能為他自己做的最好事情可能是達到一種較少不正義而非有較大利益的狀況。對平衡狀態的道德評價依賴于決定這種狀況的背景。正是在這一點上,原初狀態的觀念體現了專屬于道德理論的特征。因為,比方說,當價格理論是試圖通過推測實際活動的趨勢來解釋市場運動時,對原初狀態的可取的哲學解釋則是聯合各種被認為對原則的選擇是合理的條件。通過與社會理論的對照,我們想描述這一狀態的特征,以便那些將被選擇的不論什么原則從一種道德觀點來看是可接受的。原初狀態是這樣定義的:它是一種其間所達到的任何契約都是公平的狀態,是一種各方在其中都是作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選擇的結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會力量的相對平衡所決定的狀態。這樣,作為公平的正義從一開始就能使用純粹程序正義的觀念。

那么,很清楚,原初狀態純粹是一假設的狀態,它并不需要類似于它的狀態曾經出現,雖然我們能通過仔細地追尋它表示的限制條件來模擬各方的思考。原初狀態的觀念除了試圖解釋我們的道德判斷和幫助說明我們擁有的正義感之外,并不打算解釋我們的行為。作為公平的正義是一種通過我們在反思的平衡中所考慮的判斷顯示的、有關我們的道德情感的理論。這些情感大概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原初狀態的觀念雖是行為理論的一部分,它卻并不能使人因此推論說有類似于它的現實狀態。我們必須說的只是:這些將被接受的原則在我們的道德思考和行為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們也必須注意:這些原則的接受不是作為一種心理學的定律或者或然性被推測出來的。至少在觀念上,我想說明接受它們是符合原初狀態的全面描述的惟一選擇。論證的目標最終是嚴格演繹的。誠然,處在原初狀態中的人是持有某種心理狀態的,因為要做出有關他們的信仰、利益的各種假定,這些假定在對這一原初狀態的描述中要隨別的前提一起出現。但從這些前提而來的論證顯然能夠是充分演繹的,就像政治學和經濟學理論所證實的那樣。我們應當向一種有幾何學全部嚴密性的道德幾何學努力。不幸的是,我將做的推理離此還差得很遠,因為它從頭至尾都是高度直覺的,但在心里抱有這樣一個欲達到的理想還是重要的。

最后,正如我說過的,對原初狀態可以有許多種解釋。對這一觀念的不同解釋依賴于怎樣領悟訂約的各方,他們的信仰和利益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可供選擇的對象等等。在這個意義上,有許多不同的契約論,作為公平的正義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證明的問題(就其能被解決而言)是通過說明有一種對于最初狀況的解釋,這一解釋能最好地表現那些被廣泛地認為對進行原則的選擇是合理的條件,并且導向一種體現了我們在反省的平衡中所考慮的判斷之特征的觀念,而得到解決的。我們把這一最可取的或標準的解釋稱之為“原初狀態”,我們可以推測:每種傳統的正義觀中都有一種對最初狀態的解釋,按該種解釋它的原則就是最可取的。這樣,比方說,就也有傾向于導向古典的功利原則和平均功利原則的解釋。在我們后面的論述中將提到這些對最初狀況的不同解釋。因此,契約理論的程序就為正義觀念的比較研究狀提供了一種普遍的分析方法。人們試圖以契約環境來提出各種不同的條件,在那種狀態里將選擇他們的原則。人們就通過這種方式概括作為各種正義觀基礎的各種根本假設。但如果有一種解釋在哲學上是最可取的,如果它的原則體現了我們所考慮的判斷,我們就也有了一種證明的程序。我們一開始不可能知道這樣一種解釋是否存在,但至少我們知道尋求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平定县| 花莲县| 漳浦县| 苏尼特左旗| 工布江达县| 喀喇沁旗| 卢氏县| 五华县| 邹城市| 宁化县| 高安市| 江达县| 三亚市| 忻城县| 安义县| 土默特左旗| 砀山县| 五台县| 昂仁县| 河池市| 嘉兴市| 米林县| 涡阳县| 武威市| 广昌县| 鄂温| 正定县| 洛宁县| 河津市| 北碚区| 调兵山市| 望谟县| 景东| 汪清县| 麦盖提县| 抚顺市| 岳池县| 东乡族自治县| 仙游县|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