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國教育扶貧政策變遷的歷史和2011年以來的教育扶貧政策為基礎,對中國教育扶貧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研究。重點探討自我國大規模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實施以來,教育扶貧政策的重點、效果、特征以及中國經驗。并針對已脫貧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結合英美日等國減緩相對貧困的“教育扶貧”政策與實踐,探討我國2020年以后教育政策的戰略升級,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科學界定教育扶貧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內涵。什么是教育扶貧政策?教育扶貧政策究竟包括哪些內容?這是教育扶貧政策實施效果研究的關鍵,也是研究教育扶貧政策不可或缺的理論前提。本研究將教育與減貧作為研究的基本范疇,通過對教育扶貧政策環境研究的分析,嘗試科學界定教育扶貧政策的理論內涵,明確教育在扶貧中發揮的作用,從而形成比較系統和完整的教育扶貧政策研究理論。

第二,描述我國教育扶貧的發展階段和特點。對中國教育扶貧政策的發展進行歷史分析。試圖科學、準確地把握教育扶貧發展歷史脈絡和狀況,在對中國教育扶貧的發展階段、政策措施進行分析的同時,對中國教育扶貧發展的歷史脈絡形成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比較科學、完整和準確的認識。為描繪教育扶貧政策的主體、對象以及有效實施的政策環境提供基礎。

第三,分析教育扶貧政策評價理論以及實施效果。通過對我國教育扶貧政策評價理論及方法進行研究,構建“教育扶貧政策實施效果”測量框架。進一步探索教育扶貧政策的維度及其結構,明晰教育扶貧政策的理論內涵以及政策執行情況,形成對教育扶貧政策實施效果的基本判斷,并對政策實施的優勢與薄弱環節進行分析。在微觀層面則聚焦縣級教育扶貧,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反映政策效果。

第四,分析教育扶貧政策的中國特點與經驗。通過“保障義務教育”和“教育發展”兩個維度,分析教育扶貧的中國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煉、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扶貧經驗。

第五,結合已脫貧縣教育發展實際,深入分析和認識發達國家“教育扶貧”政策與實踐。對其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的經驗和做法進行梳理,明確其教育扶貧政策發展的歷史過程、基本特點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從而為科學學習和借鑒他國經驗奠定基礎。

第六,探討教育扶貧政策的戰略升級。2020年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從擺脫絕對貧困進入到了減緩相對貧困新階段,根據我國基本國情,結合國際比較,形成對中國教育扶貧政策升級的戰略構想。

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一是縱觀我國的扶貧歷史,在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二是2011年以來中國教育扶貧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哪些政策實施的情況較好,又存在哪些有待改進的薄弱政策;三是教育扶貧的特點與中國經驗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四是已脫貧地區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體現在哪些方面;五是英美日等發達國家有哪些“教育扶貧”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六是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2020年之后教育扶貧政策應如何實現戰略升級;七是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政策設計能夠實現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新跨越,有效實現“智志雙扶”。

二 研究方法與思路

本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教育扶貧政策實施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而形成對教育扶貧政策的認識框架,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并收集整理有關統計數據,分析教育扶貧效果,并對教育扶貧政策戰略升級提出構想,研究的方法及思路如圖1-3所示。

圖1-3 研究方案及基本路徑

第一部分為教育扶貧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內涵研究。使用文獻法查閱相關資料,主要包括黨和國家的有關扶貧、教育扶貧的重要文件、法律、法規、統計年鑒以及其他相關文字材料。同時,還大量查閱近年來教育扶貧研究領域所形成的相關學術成果,積累研究資料。

第二部分為1984—2010年教育扶貧政策的發展歷程研究。通過報告、文件、統計年鑒、報刊、網絡以及其他文獻獲得所需的文本資源,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從宏觀角度對教育扶貧政策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形成對我國教育扶貧政策歷史基本特征的判斷。

第三部分為2011年以來的教育扶貧政策效果研究。一是教育扶貧政策效果評價的理論研究。通過對已有教育扶貧評價的文獻分析,明確教育政策執行評價模式。對相關評價方法進行研究,探討“重要性—表現”分析法對教育扶貧政策效果研究的適用性。在此基礎上展開評價設計。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并邀請專家對調查工具的科學性提出修改意見,通過一系列科學性評價程序后,進行問卷調查,并使用相應的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二是對教育扶貧政策實施效果研究。主要利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進行政策評估。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扶貧存在的困難、問題與挑戰以及解決的途徑、方法、效果、資源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在分析已收集數據資料和前人有關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分別邀請相關群體圍繞本研究涉及的問題進行深入訪談。三是教育扶貧政策實施的特點及中國經驗研究。結合政策效果評價以及國家、地方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對教育扶貧的特點進行分析,并進一步通過相關教育事業發展數據反映教育扶貧政策的中國經驗。

第四部分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教育扶貧政策升級研究。一是揭示在貧困縣“摘帽”之后,教育發展依然面臨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二是通過對英美日等發達國家“教育扶貧”政策及實踐進行比較分析,提煉出值得借鑒的做法與經驗,作為研究中國問題的背景參考。三是對中國2020年以后的教育扶貧戰略升級進行研究,重點分析教育扶貧政策的戰略走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会理县| 保康县| 秭归县| 凯里市| 泌阳县| 绥化市| 桂阳县| 嘉鱼县| 新乐市| 东方市| 黄骅市| 瑞丽市| 唐山市| 扎囊县| 阜城县| 宁化县| 双流县| 汝阳县| 柞水县| 岑溪市| 内黄县| 全椒县| 环江| 黄平县| 巴塘县| 永仁县| 司法| 祁门县| 古浪县| 大冶市| 五莲县| 普安县| 和田市| 恭城| 澄城县| 资兴市| 辽阳市| 县级市| 北宁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