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前幾天的物理試卷子今天發下來,兒子92分,全部第3名。老師給張獎勵卡以鼓勵他進步。
我趁機夸道:“現在不學信息學了,時間花在哪里成績便出在哪里呀,干的不錯!”
2019年12月22日,上午,我從桃源里帶回一盒椒麻雞。晚上,老婆撿些雞塊加年糕和豆芽煮,我說:“你先煮好,吃時再加點椒麻雞湯?!?
晚飯時,兒子嫌湯辣,媽媽說:“只加2勺辣湯呀,不怎么辣吧?!?
兒子去洗手間漱口兩次后,開始發火,我說:“我弄碗開水,把你碗里的豆芽和雞涮涮吧?!变踢^,兒子還嫌辣,氣哭了。沒辦法,媽媽去給他炒盤青菜。
剛炒好的青菜,兒子吃急了又燙得不行,我說:“吹一下,別燙著。”
兒子氣鼓鼓道:“燙爛也比辣好。”
待兒子情緒穩定下來后,我說:“今晚是我和媽媽不對,不過也是無心之失,你也不要生氣。”
其實,我也好煩,在家做寫作總安不下心。去桃源里吧,兒子上學放學接送又成問題,路不遠,走也不過十幾分鐘,但兒子上學不愿走,怕勸急了出啥情況。
老婆說我不在家,她可以騎電動車接送,但我不贊成騎電動車接送,兒子也不樂意做電動車。
我讓老婆陪兒子步行,老婆又不愿意。
比兩難還多一難,真是煩呀!
2019年12月24日,平安夜,吃過晚飯,我給兒子提學物理的建議,因發現他對概念定義沒下足功夫。我建議他仔細玩味概念定義,讀出其中的潛文本來。
全面進入復習備考階段,作業是真多,兒子足足寫到11:30才完成。我給作業簽字時見僅試卷就有4套。
大概睡太晚的緣故,夜里12點多,兒子跑到我床邊說:“睡不著。”
我說:“睡不著,也只能接著睡,能有什么好辦法呢。”他便回去接著睡。
我起床去洗手間,大概受了些涼氣,躺到床上想打噴嚏,只好拼命忍住,怕起來收拾鼻子再受涼,如此反復,這是有過無數次教訓的,真是苦不堪言。
突然一念間想到《教父2》主人公,記不得哪位帥哥飾演的了,越想不起來越想,竟不知何時才睡去。
2019年12月25日,今晚作業太多,11:30還未做完。先要保證休息,我讓兒子將沒做完的數學兩大題答案直接抄上,如答案看不懂可以問我。
他竟真看不懂題意——生產甲種產品1噸用10噸礦石和4噸煤,弄不懂意味著什么。我給他解釋一番。
兒子除了家便是學校及培訓機構,生活常識太差!以至于經常無法理解現實生活生產類的應用題。這真是個問題,更大的問題是他似乎對于學習之外的身邊事都不太感興趣也不關注。兩耳不聞窗外事,安心讀書固然好,可是——,我深感擔憂。
2019年12月26日,早晨,我給班主任發:“周老師,賈正慧早晨起床,頭痛發燒,上午準備在家休息觀察一下,如好轉下午去上學。特此請假,望批準為感。謝謝!”
周老師:“好的。”
我:“謝謝!”
周老師:“多休息?!?
熬夜會使免疫力下降,身體必須放在首位。
2019年12月27日,中午,兒子說:“昨天我生病沒測體育,上午班主任讓我下周一補測?!?
我說:“那就補測呀?!?
兒子說:“補測如果發揮不好拿不到滿分怎么辦?!?
我說:“你昨天測就一定拿滿分嗎?!?
媽媽勸:“不要太看重測試成績,身體重要,不可勉強?!?
我說:“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無論生活工作學習中都會有不完美。”
兒子又說:“班主任說5-2=0,雙休日也不能出去玩了?!?
我說:“其實本質上你們需要立志,否則眼里便只有分數,沒有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兒子不理解:“初二學生只能關注成績,你在初二時可立志啦。”
我說:“問的好,正因我在初二時沒人指點,所以我不知道,后來格局小。改天再聊立志吧,中午抓緊時間休息吧?!?
兒子說:“我現在不知道以后可以做什么?!?
我說:“即便你不能明確的立個志向,但至少也應該能明白——不可眼界只限于成績,如果只看分數,讀書階段終將過去,人生還長,你的人生意義何在。
所以,你要開始培養對于某些學科或方面的興趣,漸漸發現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否則,有一天走出校門,你又將走向哪里呢?”
兒子說:“人的適應性很強的,我在小學還可以玩,初中沒時間玩,不也適應了嗎?!?
我說:“那是不一樣的呀,小學、初中你有什么不對的地方,父母可以給你指出來。
大學畢業后,走到社會上,你成為大人了,再有什么錯的地方,很少會有人告訴你,就算父母仍能告訴你,你也未必能聽進去。所以,到那時你再來找方向,一則遲了,二則易錯?!?
老婆又犯病似的沖到我面前說:“好了,好了,別說了,12:40啦。”
我不爽道:“你又來了,我就打算結束了,你干嘛又來插一杠子。”
老婆說:“我一說,你就說要結束了。”
我說:“你干嘛又來插一杠子?”
一來二去,果然我和老婆又吵了起來。哎!這完全按老劇本在演呀!
所不同的是這次我真比較惱火,她咋就不長記性呢,每每都踩著點出場,真奇葩,真受不了她。
面對我的憤怒惱火質問,她認為我不講理,她來和我講道理。然而,關于同樣的情景,我和她說過多次道理,她一句也沒聽進去呀!跟她說理,她不聽,向她發火,她又要來說道理。拎不清!半吊子!夾生飯!
我和孩子說道理,回答孩子的疑問,當然要慢慢引導,情景宛如趕雞鴨入籠必須小心翼翼前引后趕。然而,每每正要趕入籠時,她便斜刺里沖過來吼一嗓子,驚散雞鴨,一地雞毛,讓人好不氣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