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噪聲
- (以色列)丹尼爾·卡尼曼 (法)奧利維耶·西博尼 (美)卡斯·R.桑斯坦
- 2267字
- 2021-09-08 09:10:50
推薦序2 Preface
穿越噪聲的決策
朱寧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
我抱著濃厚的興趣讀完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教授等的新作《噪聲》一書,這本書匯集了卡尼曼教授近十年的最新發現。對于我所從事的行為金融學研究領域而言,《噪聲》算得上是一本“專業書”,但是讀完之后,我認為它很可能是卡尼曼教授繼《思考,快與慢》后,又一次成功將大量、全新、重大的研究成果,以平實通俗的語言向廣大讀者分享。在此,我要向大家強烈推薦《噪聲》一書。
噪聲,“地下室漏水”的大問題
說來有趣,在我所研究的金融領域,也曾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論文《噪聲》。這一論文的作者,是著名金融經濟學家費希爾·布萊克(Fisher Black)。布萊克教授的論文討論的是,股票市場中大量的個人投資者,也就是國內統稱的“散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定可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這篇論文對金融學研究,特別是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無獨有偶,我本人也曾發表過一篇名為《系統性的噪聲》的論文,該論文討論了個人在投資中所犯的錯誤,雖然這些錯誤數量眾多、類型各異,但是如果進行系統性的分析,還是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其實,無論是布萊克教授的《噪聲》,還是我的《系統性的噪聲》,這兩篇論文想傳遞的信息,都與卡尼曼在《噪聲》一書中想要傳遞的信息高度一致:希望不管是投資界還是管理界的決策者,都能時刻記住決策過程是復雜和困難的,做決策的人應該緊繃這根弦。但卡尼曼教授的貢獻在于,他將“噪聲”這一重大發現系統性、結構化地呈現了出來,讓這個影響決策的“地下室漏水”問題真正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中。正如他在書中所說:“噪聲就像地下室漏水,它之所以能被容忍,不是因為人們認為它是可接受的,而是因為它一直未被發現。”在行文中,我們能感受到卡尼曼希望幫助投資者和管理者清醒地意識到,決策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由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完備導致的噪聲,而這些噪聲有可能引發致命的錯誤。而《噪聲》一書的獨特貢獻,可能恰恰就在于——它不僅提出了關于人類判斷錯誤的一個堪比“黑洞”的大問題“噪聲”,而且系統性地研究了企業管理、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刑事司法等領域,得出了噪聲無處不在且影響巨大的重要結論。當然,這個問題并不是無解的,人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關注這些噪聲背后的規律,以及調整自身的決策行為,有效地改善決策品質和提升管理水平。
噪聲既然會產生系統問題,就需要系統解決
很多人讀過卡尼曼的前作《思考,快與慢》,我也是他的忠實讀者。時隔10年,卡尼曼再出新作。通篇閱讀下來,我發現《噪聲》這部作品不僅是前一本書的延續,而且實踐性更強。這其實也體現了卡尼曼對于解決決策問題的不懈探尋以及雄心壯志。
《思考,快與慢》一書匯集了卡尼曼教授之前三四十年行為經濟學研究之大成,堪稱行為決策領域的百科全書。與此不同的是,《噪聲》一書是卡尼曼教授與另外兩位分別來自管理學、法學領域的教授通力合作的成果。他們三位共同探討了行為科學將如何幫助決策者意識到并盡可能規避決策過程中的隨機因素(噪聲),也就是決策中不必要的變異,最終做出更為準確和科學的決策。
《思考,快與慢》立足于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學術研究,更多關注的是人類在決策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行為傾向,以及這些傾向背后深層次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而《噪聲》一書,則更多立足于管理科學和組織行為學,針對管理者在管理決策,特別是企業管理決策過程中,面對信息不完備和環境不確定的情況,在決策中可能產生的偏差和噪聲。
從某種意義上說,《噪聲》一書比《思考,快與慢》更加雄心勃勃。如果說《思考,快與慢》的主要目標是展現和揭示人類行為決策中普遍存在的大量非理性行為及其產生原因的話,那么《噪聲》一書則是希望幫助讀者意識、識別、分析和減少噪聲,從而削弱噪聲對完整系統的影響。
穿越噪聲,讓決策更快擊中“靶心”
《噪聲》這本書的核心內容,首先是希望幫助讀者對噪聲或者說決策過程中的隨機因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完整的了解。其次,它分析了這種決策過程中噪聲的來源,及其可能對決策過程和品質產生的影響。但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我覺得還是它幫助大家在意識到噪聲存在的基礎上,在熟悉和了解噪聲的成因之后,能夠有意識地克服和糾正自己在決策過程中會犯的錯誤,以改善和提升決策品質。
與《思考,快與慢》以及其他眾多討論管理決策過程中的問題的作品不同,《噪聲》關注的是在環境不確定和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所有人,特別是管理者在做決策時可能犯的錯誤和這些錯誤的來源。書中特別把“模式噪聲”分解為“穩定的模式噪聲”以及“情境噪聲”這兩種成分,并且討論在面臨誘發噪聲的不同情境時,人怎樣才能更好地避免在決策過程中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卡尼曼指出:有一部分行為的錯誤,可能是由內在人格所驅動的,但有一部分錯誤,很可能是受外部環境影響所致。因而,決策者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響,并且有針對性地調整和糾正,力圖達到減少噪聲的目標。
《噪聲》的三位作者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超越人在認知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能夠更加準確地了解事實、了解這個世界,繼而做出更加科學和準確的抉擇。
在上述意義上,《噪聲》看似和一些著作殊途同歸,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講,《噪聲》又是一種超越,因為《噪聲》提供了一個正確的認知體系。對于日益富足且對未來頗有期待的大眾和企業家而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以及后疫情時代的大變局下,在全球政治經濟形勢高速變化的新環境面前,在決策過程所面臨的噪聲越來越多的現實之中,一個新的認知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這,可能也是《噪聲》一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