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什么是自然養育?

聽見“自然”兩個字,不少家長便會情不自禁地把它和“撒手不管”畫等號,暗自慶幸這個主意好,可以省下自己不少精力。但事實上,自然養育與放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想要做到也需要父母調整心態、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診室,寫滿故事的地方

做兒科醫生30多年,診室是我最熟悉也最喜歡的地方,這里雖然不像急診室,每天上演著各種驚心動魄與爭分奪秒,讓人時刻飽含著“沖鋒陷陣”般的激情,但它卻有種讓我充滿力量的溫暖,大概是由于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是充滿溫情的緣故吧。

而我喜歡診室的另一原因,是因為這里充滿了故事,每個帶著孩子來看診的家庭,其實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經歷,這些敘述里充滿的喜與悲、笑與淚、關切與焦慮、懊悔與希冀,既是我不斷積累臨床經驗的知識源泉,更是讓我堅持健康科普的精神動力。我特別喜歡看家長離開診室時,眉心舒展、滿懷信心地和我說“謝謝,再見”的樣子,因為我知道那樣的表情里,已經暗暗蘊藏了孩子的健康和未來。

接下來要講的就是個令人五味雜陳的故事。那天,是個特別普通的周四,診所晨會剛剛開始,值班護士就打來電話說:“第一位患者已經到了。”我看了眼時間,8:30,離正式開診還有整整半小時。一般在這種早高峰時段,來看診的家庭都是遲到者居多,今天這家人會一反常態,估計不是住得遠出門太早,就是情況特殊有點兒著急。

我站起身,拍了拍坐在旁邊的黃大夫,示意他去換白大衣,準備出診。黃大夫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得力助手,每次出診他都負責幫我記錄病例、開醫囑檢查等,這樣我能留出更多時間來和家長多說幾句、多交代些事情。而后續隨訪時,黃大夫也能幫我不少忙,因為每個病例他都很熟悉,所以有時候我忙公司其他事情分身乏術時,他就能成為我和家長之間無障礙溝通的一座橋。

讓媽媽心態崩塌的“怪病”

我和黃大夫剛進到診室坐定,負責接診的值班護士就推門進來報告診前查體結果:女寶寶,21個月12天,身高和體重增長情況都不理想,最近四五個月的生長曲線接近水平狀態。帶孩子來看診的是媽媽,主要想解決孩子最近排便性狀不穩定的問題。護士說:“媽媽主要想查查孩子是不是吸收不好,不然吃得不少,怎么就是不長個兒,大便也不正常。好像還有些別的問題,沒有細說,反正她整個人情緒不太好,有點兒焦慮。”

報告完畢,護士轉身去候診區把媽媽和孩子引了進來。小姑娘安靜地趴在媽媽懷里,身形確實要比同齡孩子瘦小不少。她瞪著大眼睛四處看,顯然在陌生環境里有點兒緊張,不過還算沉著,沒用幾秒鐘就安定了下來,開始好奇地打量我和黃大夫。

母女二人剛剛落座,媽媽就迫不及待地敘述起女兒的癥狀。其實對于初次帶孩子來看診的家長,我一般都會主動提問,引導對方按照我的思路來陳述,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能讓家長更有邏輯地描述孩子的情況;二是能讓我更快地梳理清楚思路,盡可能迅速地找到問題的癥結,在30分鐘的問診結束之前,給家長提供更多有用的指導。

不過,就像護士說的,眼前這位媽媽太焦慮了,完全沒法開啟交流模式,也不跟著我的思路走。我的提問仿佛完全被自動過濾了,她像是終于抓住了一個傾訴對象,開始滔滔不絕地倒出那些讓她心煩的問題——孩子大便性狀特別不穩定,有時候特別干,有時候又很稀,里面還總是能看見很多食物的顆粒,但是在吃的方面,自己已經很上心了,加工得很細致,為什么還會這樣?每頓飯都特別注意營養搭配,從沒讓孩子虧過嘴,身高和體重怎么還都不長呢?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外人基本聽不懂,自己也只能靠猜,會不會是智力發育有問題?夜里睡得特別不踏實,總醒,即使睡著了也會不停翻身,家里明明不熱,孩子穿得也不多,睡眠質量這么差,不僅讓人看著心疼,而且折磨得全家人也跟著睡不好……

媽媽越說情緒越激動,眼淚已經開始在眼圈里打轉,感覺隨時都會哭出來。而我在她略顯凌亂的敘述過程中,迅速整理著自己的思路。聽起來這個孩子從體重增長情況到消化吸收功能,到睡眠情況,再到語言發育水平,等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怎么會這樣,到底是什么情況?

終于,這位媽媽繃不住開始擦眼淚,她看了我一眼,語氣里充滿了絕望:“崔大夫,我這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啊?我就想著……”是時候打斷她了,我說:“大概情況我已經知道了,咱們先別著急,我先洗手來給孩子做下詳細檢查,也有些問題還想再詳細問問您,然后咱們再來一起找原因。”

水落石出,令人意外的病因

一番檢查花了些時間,這個過程中媽媽的情緒平復了些,而我的心里也安定了不少,因為查體過程中并沒發現孩子存在身體上的疾病,不過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查口腔時我發現她的牙齒偏小、上頜略突出,也就是有點兒我們常說的“天包地”。我總對大家說,醫生做診斷有些像警察破案,要善于抓住蛛絲馬跡,把各種線索匯總歸攏到一處,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和規律,才能最終查出元兇。

其實,這個比喻不是我原創的,而是源自我的導師——中國兒科急救先驅樊尋梅教授,她曾說:“好的醫生面對復雜的癥狀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能看透癥狀間的聯系,從一個病根上去找原因。”的確,萬事皆有根源,所有的癥狀都只是表象,這一切的背后,肯定有個癥結所在。所以后來每當面對復雜的癥狀時,我就會想起這番話,而現在直覺告訴我,在孩子嘴里發現的這些問題,應該是我“破案”的突破口。

我開始詢問孩子的基本情況,包括喂養、日常養育方式等。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真的是細心又耐心,幾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她回答問題時,偶爾會需要翻出些照片,我發現她的手機相冊里除了孩子日常的可愛瞬間,就是各種性狀的大便,還有每天每頓飯的記錄。然而,就這樣翻著翻著,問題的癥結突然就暴露出來了——孩子的日常飲食大多都是粥、爛面條。

媽媽說,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稀軟的食物,但凡遇到需要嚼的飯菜就會拒絕,如果被強行要求吃下,小姑娘咽下去后就會干嘔,一定要吐出來才罷休。這種情況下,家人也就不敢再強迫孩子吃大顆粒的食物了,全家最后甚至還達成了一個共識:不著急,長大了就愿意嚼了。而且,她還有吃手的習慣,很多張照片里小姑娘的拇指都塞在嘴里。大概就是這兩個原因導致孩子出現了牙齒偏小、上頜外凸的問題。

而說到這里,所有的謎團也就都解開了——排便問題、長得不好、睡覺不踏實、說話不清楚,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吃的東西太軟爛,咀嚼能力鍛煉不夠造成的!不出所料,聽到這個結論之后,孩子媽媽有點兒蒙,于是我開始解釋:“因為孩子一直沒有機會鍛煉咀嚼能力,所以導致牙齒和口周肌肉都發育不良,這是導致說話吐字不清楚的根本原因;而牙不好,東西嚼不爛,自然消化吸收就會出問題,所以大便性狀總是不對勁,身長體重的增長也不好;至于睡不踏實,和消化吸收不良也有關系,你想,孩子肚子不舒服,夜里自然睡不踏實。”

聽了我的話,媽媽臉上浮現出一種復雜的表情,有釋然,有尷尬,也有些懊悔,我大概能讀懂這表情背后的意思:她釋然的是,孩子并沒有得什么怪病、智力也沒有問題;而尷尬與懊悔的是,這一切問題的根源竟然是自己的養育方式,也就是說,孩子的種種癥狀都是自己無意間親手造成的。

我安慰媽媽說,現在發現問題還不晚,一切都“有救”,當務之急就是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而且要先讓她有咀嚼的意識和習慣。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口味比較香甜的磨牙餅干,或者造型可愛的小饅頭,讓她嘗試啃咬,而且吃飯的時候大人要刻意做示范來嚼,日常給孩子準備飯,從比較有嚼勁兒的小顆粒開始慢慢過渡……我說一條,媽媽在手機上記一條,我看見她眼睛里開始閃爍著充滿希望的光。

領悟自然養育的真諦

其實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解釋我一直跟家長說的“自然養育”究竟是什么。自然養育是我想到的一個詞,我覺得沒有別的表達比它更能恰當地概括我所主張的養育觀念了。所謂自然養育,就是要求家長了解孩子、接受他先天的特點、尊重和順應他的需求。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努力為孩子提供輔助和引導,幫他變得更好。堅持自然養育觀,其實更像是在養育過程中尋求一個度或者一個平衡點——既不過分干預,企圖控制孩子,改變他的生長發育規律;也不完全將孩子的生長發育置之不理的方式。

就比如這個帶孩子來看診的媽媽,她需要知道孩子的發育規律,明白21個月的寶寶需要學會并且習慣咀嚼,否則會對生長發育不利。她還需要了解不能靠人為過度加工食物來干擾孩子練習咀嚼。而從另一個角度說,孩子有抗拒咀嚼的表現時,作為家長應該引導,抱著“長大就好了”這樣的心態將問題置之不理,就會耽誤孩子的生長發育。

當然了,這位媽媽雖然貢獻了一個不適合被效仿的例子,但卻不應該被批判,畢竟父母都在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即便是錯誤的養育行為,父母的初衷也都是善良的。我只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分享,讓家長用更科學的方式將對孩子的那份愛傳遞出去,不會本末倒置,不會揠苗助長,而是真正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助力,讓他帶著健康的體魄和心靈走向美好的未來。

干貨總結

自然養育就是將孩子作為一個整體去了解,接受他原本的特點,同時也能帶著尊重的心態,在順應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朝社會公共秩序的方向進行引導,而不是完全按家長自己的想法、遵照某種“標準”,去努力改變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文登市| 乌兰浩特市| 石嘴山市| 台湾省| 五莲县| 波密县| 宁德市| 安泽县| 南丰县| 北辰区| 延安市| 灌南县| 丁青县| 兴山县| 乌拉特中旗| 乐陵市| 林周县| 香港 | 天气| 西充县| 平安县| 吴旗县| 临沂市| 姚安县| 百色市| 明光市| 深水埗区| 滦平县| 卓资县| 和田市| 罗田县| 佛山市| 阿合奇县| 遵义市| 久治县| 博罗县| 湘西| 南川市| 玉环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