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7章 糧荒(重寫版)

  • 宋國崛起
  • 屏峰書生
  • 2195字
  • 2024-06-14 22:38:35

管理和隧正騎馬至。

蕩虺吐槽管理也太小氣了:“咱們就不能給他們多施舍一點嗎?不是說還有糧米嗎?”

管理道:“嗣昌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張口就來。城外戰俘還有幾千張嘴巴,城里的工匠、官吏、士子都需要養活,鄭宋十世之仇,還要防范西面的鄭國偷襲,人吃馬嚼的,誰管得了外面的野人。

尋常災年,列國施粥都是做做樣子,還是要靠野人自己在山里刨點吃食。今年我等已經出的夠多了——太傅也沒多少家底了。

兵災之年,都是這樣,挨過了今年,明年收獲后,慢慢就會好起來的。小城邑要發展成為大城市,需要慢慢種田,少則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會繁衍成為朝歌這樣的大城。

之前莊染人閑聊時不是說,治大國如烹飪,小火慢燉就好了,急了菜肴會焦。”

公子卬問野人:“你叫什么名字?”

“秀吉。”野人沒姓氏,秀吉使勁推銷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在戰俘營有口飯吃,他努力展示自己兒子和女兒的吃苦精神,吃的也少,一頓不過二十釿,也就是三百克左右。這可比戰俘營的待遇還低。野人無法理解,自己好歹是宋國的自己人,為什么上等人對待自己還不如犯下累累罪行的長狄。

“這種慘劇司空見慣了。一遇兵災、水災、旱災、蝗災,郊外、隧外,你們是沒見過那種慘狀。野人易子而食,一邊含淚,一邊啃肉。”隧正攤攤手,涼薄而麻木。

蕩虺忍不住道:“就沒城里人買回去當奴隸嗎?吃得上飯的奴隸總比餓死的野人要好吧?”

隧正道:“上差哪知下情?雖然這次打退長丘,太傅賞賜了大家不少的糧食。但是誰都知道今年糧食一準是收不上來的,糧價已經開始漲了,到明天秋收前,誰也吃不準糧價會飆升到什么樣的荒唐價格。

要是有國人為了一時的不忍,讓自己家里的妻兒老小忍饑挨餓,上對不起盼望枝繁葉茂的宗族,下對不起相濡以沫的家人。

哎。興,野人苦,亡,野人苦。愿生生世世不生在野人家。”

“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此言得之。野人不過螻蟻,戰時用作炮灰,太平時節使喚勞役、抽取稅負,別無他用。從沒聽過野人會起來造反而令君子喪家失國的。太傅且由著他們去吧。興許他們能刨野菜,抓老鼠充饑,挨過去的。”管理表示這次饑荒不是管理層的責任,干脆聽之任之。

“如果太傅心疼的話,可以去別國借糧。當初晉國大災的時候,就是去秦國借的糧食。”管理補充道:“不過晉國借了糧食也只是分給城里的國人,分給野人得不償失。”

公子卬又問農田的畝產。

隧正回答道:“都是‘野九一而助’的慣例嘛。井田共900畝,八家各分私田一百畝(約今32畝),中間百畝為公田,集體耕種,產出歸公作賦。

年成好的時候,每家產出32石(約合960公斤),刨去種子七石,一年產出25石。 五口之家有老有小,配上野菜,一年嚼下來,也沒有多少余糧了。”

公子卬算算,每人每年的糧食也才一百五十公斤,一天一斤小米都吃不上,甚至連他給戰俘營伙食標準的一半都不如,不禁感到黯然。

在水利、農藥、化肥和雜交水稻普及的現代,三農問題依然是老大貧困難題,公子卬沒想到落到春秋時代,居然就是餓死邊緣的掙扎了。

隧正沒有察覺到公子卬神情的落寞和悲憫,兀自說道:“這還是年成好的時候,若是災年,恐怕二十石都收不到了。到時候就要抓點老鼠當野味,開春了可以捕些‘傻半斤’。”

“傻半斤?”

“對,傻半斤就是一種呆呆的鳥。還有就是給貴人揉茅、絞繩、鑿冰,要是貴人開心了,就會賞賜些吃食。”

蕩虺第一次聽農人描述他們的年成:“我們給長狄吃的會不會太多了?”

公子卬道:“不是狄人吃的多,而是野人吃得少!”聯合國的糧食安全線標準是人均400公斤。也難怪宋國人平均壽命僅僅只有三十五歲了。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業人口活得連余華筆下的富貴都不如。

他吩咐隧正:“先把野人的稅停了。”

隧正高興地稱是,停了稅,他的工作量大大減輕,每天上班和摸魚也差不了多少了。

管財務的管理提醒:“太傅,不能停,咱沒多少家底了,要是停了野人的農稅,到秋末,國人和士人的供養就給不上了。”管理覺得收買民心到公子卬這個程度,簡直是這個時代的魔怔。“野人就像是奶牛的*頭,擠擠總是有奶水的。”

“管大夫說的也不無道理。”隧正又附和起來。管理是他的頂頭上司,肯定要對上恭維;而且要是野人都餓死了或者逃亡了,他來年的工作量一樣減輕。

“只要道德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公子卬吩咐蕩虺:“去請繁鑫。”

“得令!”

繁鑫是公子卬新認識的商人,他是長丘本土商會的總負責人。繁氏是殷商遺民。昔日武王克商后,分殷商百工給東方諸姬,分魯公以殷民六族,有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分衛國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

索氏世代為繩工,長勺氏和尾勺氏則為酒器工,陶氏為陶工,繁氏為馬纓工,锜氏為銼刀工和釜工,樊氏為籬笆工,終葵氏為錐工。

魯衛歷代君主中,頗有幾任不尊敬殷人的傳統、亳社祭祀,于是許多家族紛紛心向宋室。前些年,公子御派人游說一番,繁氏就舉族南遷長丘了。

繁氏已經不做馬纓工了。時移世異,衛人被狄人破城后,馬匹奇缺,再經營祖業已然不現實。繁氏曾為私人行商,往來于宋魯衛齊之間。春秋的工匠多是為公家制器,旱澇保收。淪為行商后,自負盈虧,算是從國企下崗了。

公子卬和繁鑫的相識,是因為后者自告奮勇,愿意包下長丘到齊魯的商線。公子卬不是用大白話寫了本長丘之戰的紀實么?繁鑫第一個掏錢買下,火折子、燒酒的第一個購買者也是繁鑫,而且繁鑫還租賃了公子卬一隊騎兵,按照繁鑫的話來說,這年頭營商環境相當惡劣,跨國商路上匪患嚴重,要是刀口子不硬,根本沒能耐賺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松溪县| 保靖县| 乐平市| 达日县| 嫩江县| 威信县| 南城县| 东宁县| 丰县| 乌拉特前旗| 仪陇县| 高陵县| 锡林浩特市| 东阿县| 潮州市| 江油市| 锦屏县| 新干县| 牙克石市| 福鼎市| 韶山市| 德安县| 阜宁县| 佛坪县| 尖扎县| 平阴县| 定襄县| 鄂温| 师宗县| 寿光市| 哈巴河县| 孟连| 安溪县| 桓仁| 屏南县| 揭西县| 喀什市| 杭州市| 泸水县|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