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 么振華 呂璐瑤
- 2754字
- 2021-09-08 12:16:18
宮城
皇帝及其后妃居于長安的宮城,五位皇帝的7位后妃留有遺言。
1.太宗長孫皇后(601—636)
長孫氏,祖籍河南洛陽,后為長安人,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552—609)[7]之女。其父早卒,曾隨母、兄到舅舅高士廉家生活,她13歲時,其舅高士廉“見太宗潛龍時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8]武德元年(618),冊為秦王妃。貞觀十年(636),36歲崩于長安立政殿。將大漸,與太宗(598—649)辭訣,遺言“死不可厚費”,“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9]當年十一月,葬于京兆府醴泉縣昭陵。[10]長孫皇后在遺言中還在朝廷用人方面提出看法。因時值房玄齡以譴歸第。她固言于太宗:“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棄之。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11]希望太宗善待和保全房玄齡,并勿以其兄長孫無忌為權要大臣。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家人,另一方面也是為大唐江山考慮。最后,她還希望太宗納諫、省游畋作役,“又請帝納忠容諫,勿受讒,省游畋作役,死無恨”。[12]太宗成為善于納諫的英主,也有長孫皇后的作用,可惜太宗仍重用了長孫無忌。
2.徐惠(627—650)
徐氏,水部員外郎徐孝德之女,唐高宗徐婕妤之姊,[13]擅屬文,先后拜唐太宗才人、婕妤和充容,深受太宗“顧遇”。太宗52歲崩逝后,她因哀生疾,不自醫,病甚,謂所親曰:“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并做七言詩及連珠以見其志。貞觀二十四年(650),徐惠24歲病逝。高宗詔贈賢妃,陪葬于昭陵之石室。[14]
3.高宗王皇后(?—655)
王氏,并州祁縣人,申州羅山令王仁祐之女,唐高宗(628—683)[15]皇后。其從祖母同安長公主“以后有美色,言于太宗”,得為晉王李治妃。[16]永徽初,立為皇后,無子。永徽六年(655),武曌成功打敗政敵及王皇后,被高宗立為皇后,當年十月,廢王皇后和蕭良娣皆為庶人,囚禁于皇宮別院。[17]但高宗對二人“尤念之,至其幽所”,呼曰:“皇后、淑妃何在,復好在否?”皇后泣言:“妾得罪,廢棄以為宮婢,何敢竊皇后名!”[18]希望高宗將別院改名回心院。武后得知后,“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中”,二人數日后死。賜死詔旨到時,王皇后已經預見到武曌上位后自己的結局,再拜曰:“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蓖趸屎笫歉咦跒闀x王時所娶,當與高宗年齡相當或略小,死時年齡當尚不足30歲。武后因害死王皇后與蕭良娣,內心不安,“頻見二人被發瀝血為厲”,“故多駐東都”。[19]
4.高宗蕭淑妃(?—655)
蕭氏初為高宗(628—683)良娣,生高宗第四子許王素節,[20]后封淑妃。永徽六年(655),賜死詔旨到時,不同于王皇后的認命和對死亡的冷靜接受,蕭淑妃則在臨死前咒罵仇敵,聲言要報復,罵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蕭淑妃想在來世變成貓,殺死武曌變成的老鼠。武后聽聞蕭淑妃的詛咒,詔六宮毋畜貓。但因“頻見二人被發瀝血為厲”,即使“以巫祝解謝,即徙蓬萊宮”,仍無效,故多駐東都。[21]與王皇后相類,蕭淑妃被武曌害死時當年僅20余歲。
5.玄宗趙麗妃(693—726)
趙氏,天水人,樂人趙元禮之女,唐玄宗(685—761)麗妃。其“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李隆基早年為潞州別駕時,趙氏在潞州銅鞮縣令張暐府邸為其生下第二子李嗣謙(后改名李鴻,又改名李瑛),[22]于開元三年至開元二十五年(715—737)為皇太子。開元二十五年(737),李瑛被李林甫、武惠妃聯手陷害,與另兩位皇子一起,被誣以謀反罪,廢為庶人并賜死。[23]趙麗妃并未經歷其子后來被貶、賜死的命運,開元十四年(726)七月,趙麗妃在太子婚后四年便去世,34歲卒于春華殿。麗妃逝世當辰,在“答還輦之問”時,曰:“生可捐于浮假,心獨系于元真。神往土清,愿承恩而入道。形歸下上,期去禮而薄葬。慈顏同氣,奚敢為言。”表現出對道教的想望,并希望死后薄葬。玄宗雖然此時已經移愛于武惠妃,但仍“咨嗟不已”,諾其所請。他將亡妃殯于長安崇教坊龍興觀[24]之精屋,“從道例”,“示以出家”。玄宗命河南尹監護其喪事,河南令副之,“喪葬務約,成遺語也”。當月,麗妃便被窆于邙山之陽。[25]
6.順宗(761—806)王皇后(763—816)
王氏,瑯邪臨沂人,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王顏之女,瑯邪郡公贈潞州都督王難得孫女,順宗李誦良娣、謚莊憲皇后。據兩《唐書》其本傳,代宗時,王氏以良家選入宮為才人。大歷十年(775)13歲,被賜給在藩的李誦為孺人,兩年后生憲宗。李誦被立為太子后,被冊為良娣,柔順有德。生兩子三女,憲宗之外,另有福王綰,漢陽、云安、遂安三公主。因順宗在位不足一年,且病不能言,未及冊立其為皇后。憲宗即位后,元和元年(806)冊為皇太后,居興慶宮,“深抑外家,無豪絲假貸,訓厲內職,有古后妃風”。元和十一年(816)三月,54歲崩于南內咸寧殿,謚曰莊憲皇后。[26]遺令曰:“皇太后敬問具位。萬物之理,必歸于有極,未亡人嬰霜露疾,日以衰頓,幸終天年,得奉陵寢,志愿獲矣,其何所哀。易月之典,古今所共?;实垡巳章犝呷蔗?。天下吏民,令到臨三日止。宮中非朝暮臨,無輒哭。無禁昏嫁、祠祀、飲食酒肉。已釋服,聽舉樂,侍醫無加罪。陪祔如舊制?!?a href="../Text/chapter1-0_0041.xhtml#new-notef26" id="new-note26">[27]后祔葬于京兆府富平縣順宗豐陵。
“侍醫無加罪”是王皇后遺言中具有個性的內容,有學者以之說明皇帝身邊醫者們的壓力之大。[28]事實確實如此。太醫隸屬太醫署,有醫官16人,長官太醫令(從七品下)二人,有各種太醫160余員。[29]太醫因未能治愈皇家成員的疾病而被殺載于史籍的典型事件是晚唐懿宗因愛女同昌公主病逝怒殺醫官案。同昌公主(?—870)出降進士、右拾遺韋保衡僅一年半左右便病逝,[30]因其為“懿宗尤所鐘愛,以翰林醫官韓宗邵等用藥無效,系之獄,宗族連引三百余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劉瞻、[31]京兆尹溫璋[32]因上疏諫諍,均被外貶嶺南為官,后者有感于生不逢時,自殺身亡。御史中丞孫瑝、諫議大夫高湘等“坐與瞻善,分貶嶺南”。[33]雖然這是一則極端案例,但說明在唐朝因太醫沒能為皇室成員醫治成功有可能處于危險境地,因此,王皇后特意在遺令中指出不要加罪于侍醫。由此,一些皇室成員預感到壽命將至,臨終前拒絕醫治,可能也有不想連累太醫的考慮。
7.武宗王才人(?—846)
唐武宗(814—846)李炎因服金丹而死,生前專寵善于歌舞的邯鄲人王才人。武宗疾寢時,王才人侍疾在側,李炎與其訣別。年少入宮的王才人一方面對其加以安慰,另一方面從容表示:“陛下萬歲后,妾得以殉?!痹敢庠谒篮笞冯S武宗。及武宗病危,才人果然“悉取所常貯散遺宮中,審帝已崩,即自經幄下”。翌日,37歲的皇叔李忱于柩前即帝位[34],即宣宗,“嘉其節,贈賢妃”,將之葬于京兆府三原縣武宗端陵之柏城。[35]因武宗病逝時年僅33歲,王才人應該也在30歲左右。武宗病中與王才人的對話,成了二人臨終前的互相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