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路徑研究
- 魏旺拴
- 1516字
- 2021-09-09 18:46:51
第三節 目標任務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并提出了明確的鄉村振興時間表,即: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有序推進。小康社會,這是一個已經陪伴了國人幾十年的詞語,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17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所謂決勝,就是舉全黨全國之力,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我們成功地邁上了三個大的臺階,即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指日可待,只要我們奮勇攀登,奮力跨越,就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
至2020年,全國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優秀鄉土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在2020年以前,貧困地區最優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二、2022年向黨的二十大召開獻禮
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以使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尤為重要。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三、2035年和2050年遠景謀劃
到2035年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為實現這一目標,鄉村振興要取得決定性進展。具體表現為: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到20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2049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