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角下產業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靳曉婷
- 789字
- 2021-09-09 18:46:16
前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篇章,拉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帷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從整體部署總要求看,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根基,只有鄉村產業興旺了,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才有扎實的經濟基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也出臺了各種支農惠農政策,近些年農業農村發展成效明顯,但是鄉村產業發展還存在農業生產質量不高、農產品競爭力弱、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要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產業融合發展是根本路徑。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對鄉村產業融合作出了具體部署。該文件初步構建了支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框架和行動指南,全國各地廣大農村地區紛紛探索實踐產業融合。本書內容基于產業經濟學研究理論視角,梳理產業融合相關理論,從歷史發展視角梳理我國關于農業農村的政策演變及其邏輯,剖析鄉村產業融合實踐基礎和實踐發展演變過程,深刻闡述產業融合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此外,本書內容還基于實踐視角,通過作者對多地產業融合實踐的調研,在調查我國產業融合現狀基礎上,基于實踐案例調查,歸納和梳理了產業融合的主要模式,探索構建了產業融合評價指標體系,給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農村資源型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模型,并提出了推動產業融合深化發展的對策。本書對于目前深化鄉村振興和產業融合的理論研究,客觀反映我國產業融合現狀,明晰我國產業融合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找到產業融合發展的可行性對策,制定產業融合和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具有理論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
作者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