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草莓生物學基礎(chǔ)

第一節(jié) 草莓的形態(tài)特征

草莓在植物學分類上屬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常綠植物,園藝學分類上屬于漿果類果樹。草莓植株矮小,高度一般為15~35厘米,冠徑一般為20~45厘米,呈半匍匐或直立叢狀生長,主要通過匍匐莖進行繁殖再生。一個完整的草莓植株由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組成(圖2-1)。

圖2-1 草莓植株

一、根

根是草莓的吸收、疏導和貯藏器官,對草莓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 根的組成與分布

(1)根的組成 草莓根系(圖2-2)是須根系,由初生根、側(cè)生根和根毛組成。一個正常健壯的草莓植株能形成20~50條初生根,多時達100條以上,直徑為1~1.5毫米;從初生根上分生出長滿根毛的側(cè)根。

圖2-2 草莓根系

(2)根的分布 草莓是淺根系植物,大部分根集中分布于0~30厘米的土層內(nèi),而90%以上的根分布于0~20厘米的土層內(nèi)。正常植株根系橫向分布一般在距根頸中心25厘米左右,這個范圍以外的根明顯減少(圖2-3)。耕地、施肥、澆水等作業(yè)深度應在根系分布區(qū)30厘米左右。根系分布深度及廣度,與品種、土壤質(zhì)地、耕作層深淺、栽植密度、坐果多少、溫度和濕度等密切相關(guān)。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根系分布較深,在黏土或較瘠薄的土壤中分布較淺;同樣條件同一品種密植較稀植時根系分布相對較深;植株上坐果少的較坐果多的根系發(fā)育旺盛,分布廣。

圖2-3 根的分布

2. 根系的生長動態(tài)

新發(fā)出的初生根呈乳白色至淺黃色,隨著年齡的增長根逐漸老化,由淺黃色變?yōu)榘岛稚詈蠼谏ダ纤劳?。然后,上部新莖又產(chǎn)生新的初生根,代替死亡的根繼續(xù)生長。多年生草莓植株,隨著年齡增加,根狀莖和新莖逐年加長,新根的發(fā)生部位逐漸上移,如果莖暴露于地面,則不利于新根的發(fā)生,若能及時培土保濕,則可促進新根萌發(fā)和生長。初生根變成褐色時還能發(fā)出白色的側(cè)根,變成黑色時就不能發(fā)生側(cè)根了。初生根的壽命一般為1年左右,其長短與品種、根際環(huán)境、地表環(huán)境、結(jié)果多少等有關(guān)系,一般根際環(huán)境差、結(jié)果過多時壽命縮短。

露地栽培草莓,植株根系在1年內(nèi)有3次生長高峰。春季,當10厘米深的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3~15℃時,根系生長達到第1次高峰。隨著草莓植株開花坐果和幼果的膨大,根系生長減緩,有些新根從頂部開始枯萎,變成褐色或死亡。果實采收后進入夏季的高溫和長日照環(huán)境(7月上中旬),在腋芽處會萌發(fā)大量的匍匐莖,新莖及匍匐莖會發(fā)生大量的新根,根系進入第2次生長高峰。進入秋季以后(9月中下旬到越冬前),溫度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緩慢,葉片養(yǎng)分回流,大量養(yǎng)分積累貯藏于根狀莖內(nèi),根系生長出現(xiàn)第3次高峰。有的地區(qū)或品種,由于7~8月地溫太高,根系生長處于低潮,只有在4~6月和9~10月出現(xiàn)2次生長高峰。

3. 根系與土壤溫度、水分、通氣、酸堿度的關(guān)系

草莓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2℃左右,最適溫度為20℃左右,最高溫度為36℃,在10℃以下時,根系生長緩慢,養(yǎng)分吸收受限,在-8℃時根系會受凍害。

草莓根系分布淺,根系生長對土壤淺層的水分要求較高。草莓既不抗旱也不耐澇,因此土壤應保持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當土壤干旱缺水時,根系生長受阻,老化加快,嚴重時干枯死亡。此外,當土壤干旱時,土壤中的鹽類濃度上升,根系易出現(xiàn)鹽中毒。當土壤嚴重過濕時,通氣不良,根系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動受到抑制,初生根木質(zhì)化加快,根系功能衰退。如在盛夏大雨后,土壤高溫高濕,極易發(fā)生根系腐爛。

適宜草莓根系生長的土壤pH為5.6~6.5,pH低于4.0或高于8.0均會引起草莓生長發(fā)育不良;草莓根系對土壤鹽分較敏感,容易受高鹽分的影響。

二、莖

草莓的莖根據(jù)形態(tài)和功能不同,可分為新莖、根狀莖和匍匐莖3種。

1. 新莖

新莖(圖2-4)是當年萌發(fā)或1年生的短縮莖,呈弓背形,著生于根狀莖上。新莖加長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年生長量僅0.5~2.0厘米,加粗生長較旺盛,是初生根、葉片、頂芽及側(cè)芽著生的地方。

2. 根狀莖

草莓多年生的短縮莖稱為根狀莖(圖2-4),由新莖轉(zhuǎn)變而來。第2年葉片全部枯死脫落后,新莖就變?yōu)橥庑嗡聘母鶢钋o。新莖與根狀莖結(jié)構(gòu)不同,新莖內(nèi)層中維管束狀結(jié)構(gòu)發(fā)達,生活力強,而根狀莖木質(zhì)化程度高,有節(jié)和年輪,是貯藏營養(yǎng)的主要器官,2年生的根狀莖常在新莖基部產(chǎn)生大量不定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根狀莖一般從第3年開始不再發(fā)生不定根,并從下部老的部位開始逐漸向上老化、變黑死亡。因此,根狀莖越老,運輸、貯藏和吸收營養(yǎng)的功能越差,地上部的生長就越衰退,最終果實變小、產(chǎn)量降低。

圖2-4 草莓的新莖及根狀莖

3. 匍匐莖

匍匐莖(圖2-5)是草莓營養(yǎng)繁殖的主要器官。匍匐莖的節(jié)間很長,奇數(shù)節(jié)上的腋芽一般不萌發(fā),呈休眠狀態(tài);偶數(shù)節(jié)上的腋芽可以萌發(fā)并正常生長,長成1株匍匐莖子苗(圖2-6)。正常情況下,2~3周匍匐莖子苗就能獨立成活。隨著匍匐莖子苗的生長,一次匍匐莖子苗又可分化腋芽,腋芽萌發(fā)后繼續(xù)抽生匍匐莖,這些匍匐莖仍然是偶數(shù)節(jié)腋芽萌發(fā)形成二次匍匐莖子苗,二次匍匐莖子苗還可抽生三次匍匐莖子苗,依此類推,可形成多代匍匐莖和多代匍匐莖子苗。每個植株1年中發(fā)生匍匐莖的多少與品種、株齡、母株健壯程度、外界環(huán)境條件等密切相關(guān),少則十幾根,多則幾十根。

圖2-5 草莓匍匐莖

長日照和較高溫度有利于匍匐莖的發(fā)生和生長,短日照、低溫條件下不發(fā)生匍匐莖。匍匐莖的發(fā)生始期,一般在果實膨大期,大量發(fā)生期在果實采收之后。匍匐莖發(fā)生的早晚與日照條件、母株經(jīng)過低溫時間的長短及栽培形式有關(guān)。匍匐莖子苗生長初期大量消耗母株營養(yǎng),與花果競爭養(yǎng)分,因此,生產(chǎn)上以結(jié)果為目的的草莓園,應及時摘除匍匐莖及子苗,節(jié)約養(yǎng)分,以利于母株的開花結(jié)果,保證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以育苗為目的的草莓園,應及時摘除花蕾,以促使匍匐莖大量發(fā)生,培育壯苗,提高繁殖系數(shù)。

圖2-6 匍匐莖子苗形成部位

三、葉

草莓的葉一般為基生三出復葉,也有的品種著生4片或5片(圖2-7),葉柄長5~25厘米、粗0.2~0.6厘米,葉柄長短、粗細、顏色、著生茸毛多少等也因品種而異。葉柄的基部左右各有1片托葉(圖2-8)。不同品種的托葉大小和顏色不同,托葉有綠色、淺紅色、紅色、深紅色、紫色等。有些品種的葉柄中部著生對生耳葉,有些為1片或無(圖2-9),多為綠色;耳葉為圓形、橢圓形、倒卵圓形等平展(圖2-10)或鐘形(圖2-11)。葉片大?。▓D2-12)與形狀因品種而異,中間小葉一般呈圓形、近圓形、卵圓形、倒卵圓形、橢圓形等(圖2-13)。葉片的顏色一般為黃綠色、綠色、深綠色、藍綠色等。

圖2-7 草莓葉

圖2-8 葉柄基部著生2片托葉

圖2-9 葉柄中部著生1片耳葉或無耳葉

圖2-10 平展耳葉

圖2-11 鐘形耳葉

圖2-12 不同品種(種質(zhì))的葉片大小比較

圖2-13 葉片形狀

葉片是草莓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進行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20~25℃,在栽培時要注意光照和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溫度在20℃條件下,7~8天抽生1片新葉,40日齡左右的草莓光合效率最高,對產(chǎn)量貢獻最大,隨著葉齡的增大,光合效率不斷下降,老齡葉片雖然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只能維持自身呼吸消耗,對產(chǎn)量增加沒有意義,并且抑制花芽分化,容易滋生病菌。

四、花

1. 花的特征特性

絕大多數(shù)品種的草莓花為兩性完全花,可以自花結(jié)實。

草莓的花由花梗、花托、萼片、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組成(圖2-14)。絕大多數(shù)品種的花瓣為白色,少部分品種花瓣為粉色(彩圖1),一般5~10瓣(圖2-15)。花瓣相互之間的著生狀態(tài)一般有相離、相接和重疊(圖2-16)。雄蕊20~40枚,雌蕊200~450枚,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

圖2-14 草莓的花

草莓的花序為聚傘花序,多為二歧分枝和多歧分枝(圖2-17)?;ㄐ蛴许敾ㄐ蚝鸵富ㄐ颍瑥男虑o的頂端長出的花序稱為頂花序,而從下面葉片的葉腋長出的花序稱為腋花序。草莓抽生花序的數(shù)量,主要因品種、環(huán)境條件及栽培方式而異。暖地花芽分化時期長,腋花序多;寒地花芽分化時期短,腋花序少。單株花序為2~8個,每個花序可著生3~30朵花,一般7~15朵。

圖2-15 不同瓣數(shù)的花

圖2-16 花瓣相對位置

當平均溫度達10℃以上時,開始開花。1朵花可開放3~4天。草莓的花期很長,整個花序的花期為20~30天。草莓常常出現(xiàn)同一植株上低級序(第一、第二級序)果實已成熟,而高級序(第四、第五級序)花或腋花芽正在開花或尚未開放的現(xiàn)象。花序上花的級次不同,開花的順序不同,因而果實的大小和成熟期也不同。首先是1朵一級序花開放,其次是2朵二級序花開放,然后是4朵三級序花開放,依此類推,級次越高,開花越晚。

圖2-17 草莓花序示意圖及實例圖

草莓的花是蟲媒花,既可自花授粉,又能進行異花授粉。開花期溫度低于0℃或高于40℃時,會嚴重阻礙授粉受精過程,致使草莓產(chǎn)生畸形果。花期遇雨,風沙大,遭蟲害、藥害等情況下,都會引起畸形果產(chǎn)生。花期遇0℃以下低溫或霜害時,柱頭變黑,喪失受精能力。開花期和結(jié)果期最低忍耐溫度為5℃。草莓的雌蕊在開花后7~8天內(nèi),均有受精能力。但實際上,開花4天后,花藥中已無花粉,花瓣脫落,昆蟲不再訪花。

花藥中的花粉粒,一般在開花前成熟,具有發(fā)芽能力。在開花前,花藥不開裂,開花1~2天后,便可見到白色花瓣上所散落的黃色花粉粒(彩圖2)?;ǚ哿0l(fā)芽最適溫度為25℃左右,花粉的發(fā)芽能力可持續(xù)3~4天,以開花當天和第2天發(fā)芽能力最強,草莓雌蕊的受精能力為1周。

2. 花芽分化

草莓的花芽分化需要低溫、短日照條件。草莓經(jīng)過旺盛生長后,在秋季開始花芽分化,一般品種在平均溫度18℃以下、日照時間低于12小時的條件下經(jīng)過10~15天即開始花芽分化。低溫對形成花芽的影響較短日照更為重要,溫度低于5℃時,花芽分化停止;而在5~12℃時,花芽分化與日照長短無關(guān);當溫度高于25℃時,短日照也不能形成花芽;溫度在18~24℃時,8小時的短日照可以形成花芽,而16小時的長日照則不能形成花芽。花芽的分化順序是先頂花序,然后是腋花序。

影響草莓花芽分化的因素除了溫度和光照時間外,還有植株的營養(yǎng)狀況、品種間差異等。植株體內(nèi)氮素水平顯著影響花芽分化時期。一般而言,生長勢旺盛、氮素含量較多的植株花芽分化期相對較晚;而生長勢中庸、氮素含量較低的植株花芽分化期相對較早?;ㄑ糠只缤硎菦Q定促成栽培成敗的關(guān)鍵,如果想使草莓的開花期提早,應適當抑制花芽分化前的氮素吸收,生產(chǎn)上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應停止追施氮肥。目前,假植、斷根、營養(yǎng)缽育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幼苗后期的氮素吸收,以便提早進行花芽分化。尤其是在促成栽培中,提早進行花芽分化,對草莓早上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草莓植株葉片數(shù)量的多少,對花芽分化時期和花芽質(zhì)量有重要影響。5~6片葉的植株,花芽分化時期大致相同;4片葉的植株,花芽分化時期推遲約7天,后期分化速度慢,第二花序分化時間短;3片葉較5~6片葉的植株分化期推遲約20天。草莓植株葉片數(shù)增加時,花芽分化的小花成花數(shù)均明顯增加。3片葉的植株,花芽分化晚且速度慢;4片葉以上的植株,花芽分化速度快,花數(shù)明顯增多。從植株形態(tài)的營養(yǎng)狀況來看,花芽分化的特征是:具有4~6片展開葉,根頸粗0.60厘米以上,苗重10~20克。

五、果實及種子

1. 果實

草莓果實是由花托膨大發(fā)育而成的,在栽培學上稱為漿果。果實形狀大致有扁圓形、圓球形、短圓錐形、圓錐形、長圓錐形、頸錐形、長楔形、短楔形、寬楔形及扇形等(圖2-18)。果實顏色大致有白色、粉紅色、橙紅色、橘紅色、紅色、深紅色、紫紅色等(彩圖3)。果肉顏色一般較果面的顏色稍淺,因品種和成熟度不同為白色、橙黃色、橙紅色、紅色、深紅色等(彩圖4),果肉髓心空洞因品種不同,有實心和空心2種(圖2-19)。果實風味有酸、甜酸、酸甜、甜、苦等。香氣有標準的草莓芳香、玫瑰香、茉莉香、槐花香、桑葚香、杏香、桃香等。

圖2-18 果實形狀

圖2-19 果肉髓心

果實的大小與品種、栽培條件、果實著生的位置等有關(guān)。同一品種果實大小因級序而變化,一級序果最大,一般為15~50克,最大的可達100克以上,花序上級次越高的花結(jié)的果越小。

果實的膨大及成熟天數(shù)與溫度有關(guān),溫度高,果實成熟天數(shù)縮短;溫度較低,有利于果實膨大;溫度過高,則果實小、成熟早。平均溫度為15℃,40天左右果實成熟;平均溫度為20℃,則30天左右果實成熟。日照長度和強度對果實成熟與品質(zhì)有較大影響,長日照、強光照,可促進果實成熟;低溫配合強光照,可提高果實品質(zhì)。對草莓適時適量灌水,可促進果實膨大,特別是在果實迅速膨大期,水分不足對果實膨大影響很大。伴隨著果實的膨大,果實逐漸成熟。成熟過程中,果實初為綠色,之后變?yōu)榘咨?,接著漸漸變?yōu)榧t色,并具有光澤。果肉隨著成熟變軟,釋放出特有的芳香,果實變得酸甜味美。

2. 種子

草莓種子實際上是受精后子房膨大形成的瘦果,俗稱“種子”(圖2-20),附著在果實表面。成熟種子呈紅色、黃綠色或黃色。種子大小、嵌入果面的深淺,因品種不同而不同,有平于果面、凸出果面和凹入果面3種嵌入方式(圖2-21)。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不同果實上著生種子的數(shù)量不同。一般果實體積越大,種子數(shù)量越多。種子數(shù)量的多少還與授粉受精的好壞,尤其是花前雌蕊分化的數(shù)量有關(guān),雌蕊越多種子越多。種子是草莓有性繁殖器官,在生產(chǎn)上基本不用于繁育秧苗,而是用于雜交育種培育實生苗。

圖2-20 草莓種子

圖2-21 種子嵌入果面的形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贵南县| 伊吾县| 扎赉特旗| 阜宁县| 舟山市| 松江区| 黄冈市| SHOW| 遂川县| 北流市| 金阳县| 梁河县| 荥经县| 金阳县| 长汀县| 万全县| 大埔县| 阿巴嘎旗| 昭苏县| 嵊州市| 太原市| 疏附县| 张家口市| 勐海县| 定南县| 安国市| 贵港市| 太保市| 西充县| 霍州市| 孙吴县| 松潘县| 奎屯市| 勃利县| 汨罗市| 买车| 上犹县| 浙江省| 凯里市|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