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選擇市場不妨先研究競爭壁壘和對手
曾經有一個創業者與我聊項目,他用很神秘的語氣說:“胡總,我這個項目特別好,我講給你,你要保證不給別人看,要替我保密。”
我問他:“市場上有沒有競品,有沒有敵人?”
他拍著胸脯說:“沒有,市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絕對獨創。”
我說:“還是別給我看了。”
看似絕好的投資機會,但是我們需要冷靜面對。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完全獨創的東西、市場上完全沒有的東西,要么是火坑,要么是真的沒有需求。喊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創業者,往往真的會“犧牲”掉。
案例3-2
進入市場的時機
2003年,在SARS(非典)之前,我曾經投資過一個環保產品的項目,產品有一些特色,可以殺菌、去異味,類似于現在很流行的空氣凈化器,在那個時期,顯得很超前。
當時的產品研發團隊十分專業,也十分用心,但是過于追求完美,一直在不停地調整、測試,哪怕產品的核心功能已經很完善了,他們還是在不停地尋找細小瑕疵,就是這樣,直到SARS已經過去,產品還沒研發完成。等轉過年去,產品真正上市時,已經錯過了最好的銷售時機,最終錢花完了,項目只好終止。
市場上的時機瞬息萬變,應對變化一定要快,不然就會被市場淘汰。如果當時堅持做那個空氣凈化器的項目,至少要再等十年,到霧霾肆虐的時候,才能有新一輪的增長點。
選擇進入市場的切入點時有兩種思路:
一種是走前人從未走過的路,完全自己蹚過;另一種是先模仿別人,再找到自己的特色。
對于初次創業者而言,如果不是絕世大才天眷顧者,最好不要走前人從未走過的路。不是不能做,而是教育市場的成本太高!
我建議的方式是,不妨先研究一下目標市場,找到市場中已有的競爭產品(不一定是完全競爭的)。通過對比研究和分析,即便是同一個區域、同一個行業、面對同一個群體,仍然有機會劃出自己的勢力范圍。譬如市場上已經有可樂,但是仍然可以定義出涼茶這一品類,二者的消費群體其實有很大比例的重合。
很早以前,有一個著名企業的市場經理對我說,“市場是搶來的”。
市場不是白得的,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競爭對手,就等于少做了很多事情,走了一條捷徑。看似一種作弊手段,但是如果你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引導這個領域再向前邁進一步,未嘗不是市場競爭的良性結果。
大家一定會覺得奇怪,你不是鼓勵創新嗎?怎么又叫我們去模仿,去搶?模仿還叫創新嗎?
這里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模仿和創新沒有絕對沖突,不一定要做出開天辟地頭一遭的新事物才叫創新。很多情況下,創新只需要沿著前人的方向再邁出一小步便足矣。科學巨人牛頓都說,他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舉個例子,我們所熟知的騰訊,其早期發展也依賴模仿,但大家卻忽略了騰訊在模仿過后的“微創新”——在原有產品基礎上,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這才是其成功的關鍵。
選擇目標市場,不用刻意回避競爭,藍海未必好走,紅海未必沒有空間。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資源所在,了解競爭對手的特點,也了解目標客戶,才有機會真正贏得市場。
第3篇小結
這一篇,我們聊了市場。
共同回顧一下主要內容:
1.市場是一塊大蛋糕,要通過市場細分,把它分成很多塊,分好后要找準自己的定位,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那一塊(而不是最大的那一塊)。集中力量,專注于這一塊就好。
2.不必糾結于已經看到的市場是否足夠大,重要的是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深入開發。真深入進去了,才能看到更多。
3.不要盲目跟風,看到某個市場很好就一頭扎進去,還要看自己是否有掌控的能力,從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始更容易起步。
4.初創業者不要夢想教育市場。獲得市場無須回避競爭,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微創新”。
市場是我們要去征服的目標,“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
[1]該觀點由美國營銷學專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1931—):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其代表作《營銷管理》是商學院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教材,被譽為“現代營銷學之父”。
[2]HOLD:HOLD英文原意為“保持、握住、掌握”等,現已演化為網絡用語。HOLD住表示面對各種狀況都能穩住、從容面對一切。
[3]帕累托法則:又稱“二八定律”,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在任何一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約20%的部分,其余80%的部分卻是次要的。政府、企業客戶雖然數量少,但每個單位能產生的價值卻很大。
[4]美眉:網絡用語,指代漂亮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