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永安托孤
- 三國之魏延疑案
- 舊城老歌
- 2301字
- 2021-09-01 12:00:00
永安托孤是劉備時代的最后一件大事(也稱白帝城托孤)。當時,劉備已經病入膏肓,就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城,把軍國大事都托付給了諸葛亮。最后還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如其不才,君便自取”,這話的前半句是說如果劉禪整不成的話,那么“君便自取”。后世對于這句話的意思有著不同的理解,大多是認為諸葛亮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倘若諸葛亮的回答稍有不妥,劉備可能就會殺掉諸葛亮。
事實上,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君便自取”這句話,的確太讓人忘乎所以。要是按照最極端的情況去設想,劉備這意思就是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是個愚鈍的話,你自己可以當皇帝。這樣一來,諸葛亮就一下子從大臣變為皇帝了??v觀歷朝歷代根本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且當時劉備可是有好幾個兒子的。所以,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罷了。
而如果將“君便自取”理解為,讓諸葛亮從劉備的兒子當中選擇一個靠譜的,這同樣也是大忌諱。因為由權臣來挑選皇帝繼承人,這擺明了就是要架空皇帝的意思。董卓就這么做了,結果換來的是天下諸侯討伐,最后不得好死。而諸葛亮如果說,劉禪的確整不成,還是劉理比較適合做皇帝,那么劉備同樣也會起殺心。
再說了,劉禪當時老老實實,沒有犯過什么大錯。倘若諸葛亮說劉禪不好的話,那么劉備就有理由懷疑諸葛亮的確是內心不滿足于做丞相,他是想學曹操那樣把皇帝架空。
所以,這是劉備給諸葛亮擺出的一道送命題,也是保住劉禪皇帝寶座的護身符。諸葛亮要想活命,只能硬著頭皮說劉禪是好皇帝,肯定可以成就大業。但諸葛亮內心可能是不認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出師表》里說劉禪“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因為從史料上看不出諸葛亮想要把劉禪廢掉另立新君的念頭?;蛟S,諸葛亮覺得已經在永安托孤時和劉備承諾過了,也只能是忍了。
事實上,這也說明,永安托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便自取”這句話,本質上并不是要和諸葛亮討論誰適合做皇帝,而是希望看到諸葛亮的內心反應,這樣才能判斷出諸葛亮是否適合托孤。如果諸葛亮稍有反意,哪怕結局很可能就是李嚴成為唯一的托孤大臣,諸葛亮則被扣上罪名扔到監獄里等死去了。
那么問題來了,首先試探諸葛亮的內心究竟是不是真的,以當時的情況,劉備已經無人可托了。如果法正還在也許諸葛亮就不會是托孤大臣了,而如果諸葛亮真的說了劉禪不適合當皇帝,應該怎么樣或者另外立劉備其他兒子中的某一個,那是不是真的有刀斧手埋藏著?等著剁了諸葛亮?答案一定是沒有,而且劉備不論在諸葛亮如何回答上都會選擇繼續托孤。
為什么呢?我們可以看看當時蜀國的情況,首先劉備稱帝不久后便發動夷陵之戰,大損兵力。不說全部陣亡,光俘虜人數就高達2萬余人,其中尾隨劉備來到永安的也就可能千人之眾。既然史料記載劉備一病不起,馬上撒手人寰了。那么他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想怎么保全家人,其次才是蜀國大事。人心都是肉長的,況且劉備深得民間疾苦,更是珍惜當下家人的安全最重要。
而從劉備的安排來看,亮為正,嚴為副。主要人物有5個
劉備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趙云,李嚴三人,實際上用這三人相互牽制,以免皇位被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奪去,最主要還是防諸葛亮。
但是我覺得也說不通,因為在歷史記載上和陳壽《三國志.趙云傳》上可以看出首先并沒有五虎上將,實際上是四個,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后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趙云屬于現在保衛局的領導人這么一個身份,而魏延都沒有排名,更別說在那樣一個情況下會托孤于趙云,由此可見,趙云一定是不成立的。而且防范諸葛亮,怎么防范?為什么防范?既然防范還敢托孤?劉備腦子病了?那更直接點把諸葛亮直接殺了不就可以了嘛!但是有一點,我們后人很多時候都說劉備得法正,龐統等人,諸葛亮就不再是劉備的核心領導班子成員了,因為劉備這個時候已經不信任諸葛亮了,這個是錯的。如果不信任諸葛亮不可能把一個類似總理職位交給諸葛亮,即負責援軍,還負責錢糧。這樣的職位給我個將軍都不換,再往深點說,給個皇帝都不要。
所以劉備這個時候托孤諸葛亮第一就是要明確諸葛亮以下幾點:
一、軍國大事交給你了,我兒子和家人也交給你了,如果軍師認為我兒愚昧,可以取而代之。重點,并非其他觀點所言,重新從劉備兒子里選。先生可以稱帝,但是請確保我家人安全,這點成分也是有的。
二、我兒劉禪啊,請先生輔佐,如果我孩子不爭氣,還希望先生繼續我們的宏圖偉業。其實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不爭氣,憑借先生的聰明才智,治理國家為重。不要和我孩子和家人過不去,這也間接的給諸葛亮無形中加了緊箍咒。因為人是會變的,劉備不可能知道現在衷心耿耿的諸葛亮在他死后會不會變!但是無疑最大的一點就是家人第一,國家第二。
三、劉備已經病入膏肓了,再擺這些個疑云之陣有什么意義?沒有意義的,而且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諸葛亮一定是劉備心中的唯一人選。
從這三點可以看出,劉備已經把蜀國的利益排在必要位置了,當務之急是確保家人安全。哪怕他諸葛亮真的最后廢帝自立,至少不會禍及他的家人和孩子。并且,讓劉禪將丞相當父親一樣尊重,劉禪后來也做到了,一直稱諸葛亮相父。
那么我們不過多討論劉備為什么一定要繼位于劉禪而不是其他幾個兒子。我們在這里重點說明的是劉備會看人,并且會用人。而且是誠心誠意的托孤給諸葛亮,并且言中之意不是讓諸葛亮去選皇帝或者換皇帝,而是能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他拿準了彼此之間的了解,以及世人皆知劉皇叔仁義禮智信,而諸葛亮如果真的會成為下一個曹操或者董卓,那么一定會身敗名裂,也就是說不論諸葛亮后面怎么安排,我家人安全最重!其他先生自便。而諸葛亮雖然聰明才智,卻不會看人,用人。這才導致了蜀漢加速衰敗的跡象!和劉備所做的無疑例外,那么為什么會這么說呢?請看下期,魏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