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清軍總算來了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霸道總裁胖總
- 3182字
- 2025-01-19 12:00:00
荊州府。
這里自去年年末,苗王石三保起兵反清,便已經成了連通兩湖錢糧軍需的前線重鎮。
湖北巡撫惠齡更是親臨荊州知府衙門,在此督理籌辦軍糧耗運,而湖廣總督畢沅則是移駐湖南常德府,指揮兩湖的清軍鎮壓叛亂苗子。
“你說長陽縣有白蓮教起兵作亂,還占了縣城,殺了縣令,宜昌知府和宜昌鎮總兵這兩個狗東西都是干什么吃的?”
惠齡看著手中加急軍報,一臉震驚地從座位上起身。
作為蒙古八旗出身的他本就身材魁梧,這么一站起來,就更顯得高大威嚴。
府衙大堂,見到暴怒的巡撫大人,從報訊人到荊州一眾大小官員,全都是低著頭默然無言。
誰也不敢這時觸了對方的眉頭。
直過去了好半晌,荊州知府崔龍見才忍不住,拱手獻策道:“撫臺大人,長陽縣有白蓮教匪作亂,其又與宜都縣反賊疑似有著沾惹。而今之計,不是應當追究誰的責任,是要盡快調集兵馬,并傳令宜昌知府和宜昌鎮總兵,從速平叛才是!”
“確實,崔知府所言甚是有理!”
“撫臺大人,下官認為此事宜早不宜遲,應當趁著長陽教匪尚未坐大,立刻下令讓宜昌知府與宜昌總兵從速平叛!”
“說得對,還有寶都教匪如今似成坐寇,這簡直愚蠢至極,只要撫臺大人派兵進剿,必可一戰而盡滅!”
“可荊州哪有多余兵馬用于剿賊?”
“募集強征民夫鄉勇便是,正好也可讓地方鄉紳,再多多捐輸些糧秣輜重,配合撫臺大人的八旗精銳,還怕滅不了反賊?”
“請撫臺大人出兵!”
“……”
有了崔龍見先一步起頭,府衙內開會的官員,紛紛交頭接耳,相互獻策。
惠齡聽到這里,卻是并未腦子一熱,就順勢答應,反而略顯遲疑道:“本撫出兵容易,可是湖南苗子實在可惡,制臺大人親赴常德前線,也是至今未能徹底悉平苗匪,而今湖南數萬平苗大軍,盡皆依托荊州、常德兩線的糧餉軍需。”
“本撫若擅離荊州,常德前線軍資耗運一旦出了什么問題,屆時少不得要被制臺大人詰難參奏!”
聽到后半句,眾人就都懂了,這位巡撫大人剛剛有多憤怒,那么現在就有多膽怯。
這是怕出去一趟平不了反賊不說,反而會因此耽誤了湖南大軍的軍糧,被總督大人往皇上那里打小報告??!
懂歸懂,無語也是真無語。
我的撫臺大人喲!您可是堂堂的湖北巡撫,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加封),如此瞻前顧后的像話嗎?
知府崔龍見有些看不太下去了,忍不住提醒道:“撫合大人,長陽、宜都只有二縣之地,尤其宜都縣教匪更是已成坐寇,其眾至多不過千人。而且,白蓮教徒多為愚民,其往往以神鬼手段蒙騙百姓,可戰之兵絕不過百,兵甲糧秣軍紀皆不如官兵肅整,只要撫臺大人能親率八旗精兵出征,賊寇必可一戰破之!”
說罷,又怕惠齡這位怯懦巡撫還是不敢戰,便跟著補充道:“撫臺大人現在出兵,還可一戰平賊,若一直拖延,難免有故意推諉之嫌,要是制臺大人這時候參奏一本……”
這么一講,惠齡聽懂了,現在出兵的話,還能將功補過,把轄境內有白蓮教漏網之魚造反的事情給兜住,說不定還有功勞。
可要是晚了,這些坐寇變成流寇,到時候可就是褲襠沾屎,想擦干凈也來不及擦了。
惠齡左思右想半響,方才點頭下定了決心道:“嗯,即刻傳本撫的軍令,號召荊州各大戶捐輸錢糧,募集民夫鄉勇,,隨同本撫麾下滿兵合同進剿宜都縣教匪。”
“還有,快船由荊州至宜昌,讓宜昌知府王冶山、宜昌鎮總兵曾攀桂立刻出兵進剿長陽縣教匪。”
“唔……再給制臺大人也去一封加急軍報,就說荊州、宜昌二府出現白蓮教匪,本撫已經決定,要親率大軍前往剿賊,讓他不必擔憂!”
“遵撫臺大人令!”
一眾荊州官員連忙拱手應命。
接下來的幾日,整個荊州城都進入到了戰備狀態。
惠齡帶領的三百滿兵,以及府衙自己的那些官差全部出動,挨家挨戶的造訪那些城中的大戶豪族,向他們傳達巡撫大人的捐糧令書,同時對城中各處張貼告示,下令凡是家有壯男的戶民都要出一個男丁。
要么充作兵勇,要么充作運糧民夫。
嗯,不給軍糧,吃喝自理。
一時間,整個荊州城都被惠齡的滿兵,還有荊州官差給整的是雞犬不寧。
那些滿兵倒還好,本來就是欺壓漢人欺壓慣了,就是見到綠營的將官,他們也敢上前勒索敲詐錢財。
而從知府衙門出來的那些官差,卻是好不容易逮到一個敲詐斂財的機會,他們也不去針對那些城中大戶,因為大戶們都是八旗滿大人的肉餐,滿大人敲詐大戶,大戶也不敢反抗,可他們這些小蝦米敲詐大戶,那等事后可是要遭到人家報復的。
干不過滿大人,還干不過同是漢人的泥腿子?
不敢敲詐大戶,那不還有滿城的百姓嗎?
上面的官老爺都說了,讓他們征調湊齊出征的民夫兵勇,那他們自然也得抓住機會,可勁完成老爺們定下的“任務”,家里有壯男的一律通通都要出人。
什么?出不了人,那就給錢?。?
沒錢?沒錢你不會賣兒賣女??!生那么多兒女不賣,難道讓俺們兩手空空,這不好吧?
當然,不要誤會,能出的起男丁的,那自然也要給錢,因為你們只是出了民夫,還有兵勇沒出呢!
出了兵勇民夫的,你還有軍糧沒給夠,誰說大戶們給了軍糧,你們這些屁民就不用給了。
那可是白蓮教的反賊??!
殺人不眨眼的,官府這次出兵剿賊,那也是為了你們好,你們這些泥腿子可不要不識好歹。
短短幾天時間,荊州城就被府衙的官差、滿兵八旗給攪的是烏煙瘴氣,到處都是民怨沸騰、哭爹喊娘,明明有著巡撫坐鎮的荊州,應當是比較安全的地塊,反而變得有如人間煉獄。
消息很快傳至湖北巡撫惠齡、荊州知府崔龍見耳里,前者聽罷只是擺擺手,讓底下的人下次不要再報如此無聊之事。
至于后者,那可是素有賢名、體恤百姓的荊州父母官,聽到此事,當下便是雷霆大怒,下令府衙官差不可如此擾民。
然后……知府大人都下令了,你還想怎樣?
在大清朝當清官,還是乾隆老不死的年號里做清官,那首先要學的就是審時度勢了。
能有好處的,自然是清官,沒好處的,沒有充耳不聞,給個說法,已經是一等一的大“清官”了。
要不然,你以為他一個漢官,如何能在乾隆朝以五十歲出頭的年紀,就做到一方知府的高位,又要哄得滿大爺開心,還得讓乾隆老不死放心。
說起來,這位知府老爺的老婆還是個乾隆朝有名的女詩人,才華橫溢不說,關系網也是龐大。
崔龍見能如此年輕,以漢官之身做到知府高位,少不得老婆這邊的人脈助力。
就這么前后折騰小半月,荊州府的大戶百姓都被狠狠榨了一遍,滿大爺們個個吃的腦滿腸肥,就連知府衙門的辦事官差,也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軍糧民夫湊齊了,湖北巡撫惠齡也不再耽擱,當下強征民船充作軍用,自己則親率滿兵三百、民夫兵勇兩千余眾,共計三千大軍。
沿路浩浩蕩蕩,順江而下殺奔宜都。
如此大的動靜,自然瞞不住人在宜都,時刻關注荊州府城動向的聶宇。
見到這位清廷的湖北巡撫,連夸大軍力都懶得夸大,就這么硬生生帶著三千人,就敢坐船來打自己。
聶宇不假思索放下手中報書,下令吩咐道:“傳我軍令,即日起全軍養足精神,新兵營也不用操練了,全都換上兵甲,準備迎戰清軍!”
“得令!”
何順安、白楠、陳有年、徐三郎四人,盡皆拱手興奮應道。
天天操練,過了這么久,總算可以跟清軍真刀真槍的干一場了。
這場只要贏了,哪怕是打了個平手,那他們的名氣也能響徹湖北,乃至震動天下了。
聶宇又看向聶霖這些自家人,慎重吩咐道:“大將軍府這邊也要務必籌措好軍糧,同時監督縣城內外,絕不可使一人外出泄露我軍情報!”
聶霖跟著點頭,他也是聶家人,與聶宇這個大將軍可謂一榮俱榮,要死也是一起死。
聶宇又問火器坊負責官員:“王興,火器坊如今已造出多少門火炮了?”
王興面露慚愧:“回稟大將軍,時日太短了,哪怕火器坊日夜趕工,如今也只新鑄出七門炮,加上開始鑄的那門,總共八門炮。”
一共八門虎蹲炮,確實有點少了,但這么短的時間,這么點人手鑄炮,能鑄出八門炮,已經是極限了。
聶宇也沒太責怪,只接著問道:“手火雷的量產如何?”
王興聽到火雷,臉色才算好看些:“請大將軍放心,手火雷制作簡單,隨便一名工匠就可制作,若是著急,還可以實木來做,要完成大將軍的需求,問題不大?!?
“嗯,那就好?!?
有了手火雷,那這場仗聶宇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聶宇在宜都點將下令做著最后的戰前部署,而長江上的清軍則還在慢悠悠南下,似乎完全沒把聶宇這支“反賊”放在了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