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行賄案

概念

本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標準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應當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行賄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3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1)向3人以上行賄的;(2)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3)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4)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5)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6)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定罪標準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下兩種類型之一的行為:

1.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這種類型的行賄罪也稱為“一般行賄罪”。“謀取不正當利益”,是指行賄人謀取的利益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或者要求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行業規范的規定,為自己提供幫助或者方便條件。違背公平、公正原則,在經濟、組織人事管理等活動中,謀取競爭優勢的,應當認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

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主動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二是因國家工作人員主動索要而被動給予。但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如果已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財物”,包括貨幣、物品和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游等。后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

2.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行為。此種行賄形式也稱為“經濟行賄罪”,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1)必須發生在經濟來往中。經濟往來中,是指經濟合同的簽訂、履行,或者其他形式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活動包括生產、經營、銷售等各種活動,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活動,也包括各種對外經濟活動。(2)必須違反了國家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3)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或者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回扣”,是指在交易過程中,賣方在收取的價款中拿出一部分回送給買方(或買方的代理人、經辦人)的款項,實際上是賣方給買方的一種優惠。“手續費”,一般是指因辦理一定事務或者付出一定勞動而支出、收取的費用。經濟往來中的手續費,名義很多,如“辛苦費”、“介紹費”、“活動費”等,它是指單位或個人為了聯系業務、促進交易或者進行其他經濟活動而給予對方單位或個人的作為酬勞的財物。

犯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會損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仍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同時,對于“一般行賄罪”,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

罪與非罪

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及客觀上是否獲得不正當利益。“一般行賄罪”要求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若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謀取正當利益,則不構成行賄罪。此外,雖然客觀上行為人是否獲得不正當利益一般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構成行賄罪。

2.要區分饋贈與行賄。饋贈是民事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特別在經濟往來中,饋贈經常發生。區分二者,應當結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綜合判斷:(1)發生財物往來的背景,如雙方是否存在親友關系及歷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來財物的價值;(3)財物往來的緣由、時機和方式,提供財物方對于接受方有無職務上的請托;(4)接受方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提供方謀取利益。

既遂標準

行賄罪的著手,是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給予財物的行為;既遂的標準則是行賄人給予財物行為的完成,即國家工作人員接受財物。因此,行賄罪的未遂的成立一般是指行賄人已經開始實行給予財物的行為,但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國家工作人員沒有接受財物,或者因其他原因給予行為沒有完成。行賄人是否謀取到不正當利益不影響行賄罪的既遂。

一罪與數罪

行為人多次實施行賄犯罪行為,而觸犯同一個行賄罪的情況,理論上稱為連續犯。行賄罪的連續犯,屬于數罪,本應當按數罪處理。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通常按照一罪處理,并將多次實施行賄犯罪行為視為“情節嚴重”的一種情況。但是,要將行賄罪的連續犯與行賄的徐行犯區分。徐行犯,是指基于一個犯罪故意,將一個犯罪行為分為多個部分分別實施,其每次的舉動一般都不構成一個獨立的犯罪。如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將承諾給予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物先后分三次給予。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構成一次行賄罪,并不成立連續犯。

行賄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與行賄犯罪實行數罪并罰。

證據參考標準

主體方面的證據

一、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年齡、身份等自然情況的證據。

包括身份證明、戶籍證明、任職證明、工作經歷證明、特定職責證明等,主要是證明行為人的姓名(曾用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出生地、職業(或職務)、住所地(或居所地)等證據材料,如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工作證、出生證、專業或技術等級證、干部履歷表、職工登記表、護照等。

對于戶籍、出生證等材料內容不實的,應提供其他證據材料。外國人犯罪的案件,應有護照等身份證明材料。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犯罪的案件,應注明身份,并附身份證明材料。

二、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具有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如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證明材料。

主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故意的證據:1.證明行為人主觀認識因素的證據:證明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2.證明行為人主觀意志因素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發生;3.證明行為人主觀上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的證據。

客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行賄行為的證據。

具體證據包括:1.證明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證據。2.證明行為人謀取的利益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的證據。3.證明行為人要求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行業規范的規定,為自己提供幫助或者方便條件的證據。4.證明行為人違背公平、公正原則,在經濟、組織人事管理等活動中,謀取競爭優勢的證據。5.證明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證據。6.證明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的證據。7.證明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手續費的證據。8.證明給予財物的數額的證據。

量刑方面的證據

一、法定量刑情節證據。

1.事實情節。2.法定從重情節。3.法定從輕減輕情節:(1)可以從輕;(2)可以從輕或減輕;(3)應當從輕或者減輕。4.法定從輕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法定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3)可以免除處罰。

二、酌定量刑情節證據。

1.犯罪手段:(1)給予財物;(2)給予回扣;(3)給予手續費。2.犯罪對象。3.危害結果:(1)獲得不正當利益;(2)給國家利益造成損失;(3)其他。4.動機。5.平時表現。6.認罪態度。7.是否有前科。8.其他證據。

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

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 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適用

刑法條文

第三百八十九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

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第三百九十條 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九十三條 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第九十六條 本法所稱違反國家規定,是指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

司法解釋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法釋〔2016〕9號)

為依法懲治貪污賄賂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貪污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一)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

(四)贓款贓物用于非法活動的;

(五)拒不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

(六)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受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一)多次索賄的;

(二)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

(三)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第二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四條 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可以判處死刑。

符合前款規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或者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等情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符合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同時裁判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第五條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六條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或者超過三個月未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七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第八條 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

(二)行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并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第九條 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行賄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并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第十條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規定的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準,參照本解釋關于受賄罪的規定執行。

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規定的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準,參照本解釋關于行賄罪的規定執行。

單位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的規定以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的職務侵占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于受賄罪、貪污罪相對應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五倍執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資金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以及“進行非法活動”情形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于挪用公款罪“數額較大”“情節嚴重”以及“進行非法活動”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執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七條、第八條第一款關于行賄罪的數額標準規定的二倍執行。

第十二條 賄賂犯罪中的“財物”,包括貨幣、物品和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游等。后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關于受賄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實際或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

(二)明知他人有具體請托事項的;

(三)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后基于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

國家工作人員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級關系的下屬或者具有行政管理關系的被管理人員的財物價值三萬元以上,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的,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

第十四條 根據行賄犯罪的事實、情節,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犯罪較輕”。

根據犯罪的事實、情節,已經或者可能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重大案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

(一)主動交待辦案機關未掌握的重大案件線索的;

(二)主動交待的犯罪線索不屬于重大案件的線索,但該線索對于重大案件偵破有重要作用的;

(三)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于重大案件的證據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四)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于重大案件的追逃、追贓有重要作用的。

第十五條 對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累計計算受賄數額。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前后多次收受請托人財物,受請托之前收受的財物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一并計入受賄數額。

第十六條 國家工作人員出于貪污、受賄的故意,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收受他人財物之后,將贓款贓物用于單位公務支出或者社會捐贈的,不影響貪污罪、受賄罪的認定,但量刑時可以酌情考慮。

特定關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國家工作人員知道后未退還或者上交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具有受賄故意。

第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時構成受賄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三節、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受賄罪和瀆職犯罪數罪并罰。

第十八條 貪污賄賂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尚未追繳到案或者尚未足額退賠的違法所得,應當繼續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第十九條 對貪污罪、受賄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應當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金;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當并處二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應當并處五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對刑法規定并處罰金的其他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在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判處罰金。

第二十條 本解釋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12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2〕22號)

第五條 多次行賄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行賄數額處罰。

第六條 行賄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與行賄犯罪實行數罪并罰。

第七條 因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而破獲相關受賄案件的,對行賄人不適用刑法第六十八條關于立功的規定,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單位行賄的,在被追訴前,單位集體決定或者單位負責人決定主動交待單位行賄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受委托直接辦理單位行賄事項的直接責任人員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自己知道的單位行賄行為的,對該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的規定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八條 行賄人被追訴后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照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第九條 行賄人揭發受賄人與其行賄無關的其他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依照刑法第六十八條關于立功的規定,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十條 實施行賄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適用緩刑和免予刑事處罰: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因行賄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三)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而行賄的;

(四)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

(五)其他不適用緩刑和免予刑事處罰的情形。

具有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十一條 行賄犯罪取得的不正當財產性利益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追繳、責令退賠或者返還被害人。

因行賄犯罪取得財產性利益以外的經營資格、資質或者職務晉升等其他不正當利益,建議有關部門依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二條 行賄犯罪中的“謀取不正當利益”,是指行賄人謀取的利益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或者要求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行業規范的規定,為自己提供幫助或者方便條件。

違背公平、公正原則,在經濟、組織人事管理等活動中,謀取競爭優勢的,應當認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十三條 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被追訴前”,是指檢察機關對行賄人的行賄行為刑事立案前。

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0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2005年5月13日起施行)

第七條 通過賭博或者為國家工作人員賭博提供資金的形式實施行賄、受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于賄賂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四、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節錄)(2003年11月13日公布 法〔2003〕167號)

一、關于貪污賄賂犯罪和瀆職犯罪的主體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認定

刑法中所稱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根據有關立法解釋的規定,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司法實踐中也應當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認定

所謂委派,即委任、派遣,其形式多種多樣,如任命、指派、提名、批準等。不論被委派的人身份如何,只要是接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代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在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認定為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如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在國有控股或者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員,應當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國有公司、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后原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和股份有限公司新任命的人員中,除代表國有投資主體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人外不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三)“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認定

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應當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在特定條件下行使國家管理職能;二是依照法律規定從事公務。具體包括:(1)依法履行職責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依法履行審判職責的人民陪審員;(3)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農村和城市基層組織人員;(4)其他由法律授權從事公務的人員。

(四)關于“從事公務”的理解

從事公務,是指代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履行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職責。公務主要表現為與職權相聯系的公共事務以及監督、管理國有財產的職務活動。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國有公司的董事、經理、監事、會計、出納人員等管理、監督國有財產等活動,屬于從事公務。那些不具備職權內容的勞務活動、技術服務工作,如售貨員、售票員等所從事的工作,一般不認為是公務。

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節錄)(1993年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號公布 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4日修訂)

第七條 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

(一)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

(二)受交易相對方委托辦理相關事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三)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影響交易的單位或者個人。

經營者在交易活動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經營者向交易相對方支付折扣、向中間人支付傭金的,應當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也應當如實入賬。

經營者的工作人員進行賄賂的,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但是,經營者有證據證明該工作人員的行為與為經營者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無關的除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张家界市| 清流县| 广灵县| 特克斯县| 长白| 中江县| 博白县| 腾冲县| 江达县| 双鸭山市| 夹江县| 嵩明县| 遂昌县| 兖州市| 措美县| 阳新县| 勃利县| 垦利县| 定襄县| 顺平县| 临猗县| 霍州市| 安多县| 灯塔市| 贵德县| 凌海市| 扬州市| 万安县| 神池县| 澜沧| 延寿县| 通榆县| 始兴县| 探索| 三明市| 邯郸县| 海晏县| 辽宁省| 平阴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