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實用版)(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587字
- 2021-09-18 14:58:02
第二條 訴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理解與適用
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本法中的“行政行為”:
第一,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本法修改后,將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納入本法調整,但法院只進行附帶性審查,不對規范性文件作出判決。
第二,行政行為既包括作為,也包括不作為。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既可以由行政機關積極作為引起,也可以由行政機關消極不作為引起。本法在第12條列舉的受案范圍中,第3項、第6項、第10項等都涉及行政機關不作為侵犯公民合法權益。
第三,行政行為還包括學理上所說的“事實行為”。學理上認為,事實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不產生法律約束力但以影響或者改變事實狀態為目的行為,如行政調查、執法人員在執法中非法使用暴力手段等。只要事實行為造成公民合法權益侵害,就具有可訴性。
第四,行政行為包括行政機關簽訂、履行行政合同的行為。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管理或者服務目的,可以以平等主體資格與行政相對人簽訂協議。如果行政機關一方不依法履行或者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行政相對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本法第12條第11項將這類協議作了明確規定。
條文參見
《行政處罰法》第17條;《行政許可法》第23條;《行政強制法》第7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