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條 法律監督原則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理解與適用

人民檢察院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一是提出抗訴。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審理要求的訴訟活動。抗訴是法律授予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的一項法律監督權。

二是提出檢察建議。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在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中行使法律監督權的一個新舉措。檢察建議分為兩種:其一,再審檢察建議,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不采取抗訴方式啟動再審程序,而是向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由人民法院自行決定是否啟動再審程序進行再審。其二,對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檢察建議,是指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三是對行政訴訟立案環節進行監督。為了加強對立案環節的監督,此次修改行政訴訟法,明確對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出抗訴或者提出檢察建議。

四是對調解進行監督。行政訴訟原則上不適用調解,但對涉及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審理時可以依法適用調解。為了加強對調解的監督,行政訴訟法明確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所作的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依法提出抗訴或者提出檢察建議。

五是對行政訴訟判決、裁定的執行實行法律監督?!睹袷略V訟法》第23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根據這一規定以及《行政訴訟法》第101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案件的執行實行法律監督。

六是追究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審判人員的刑事責任。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偵查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行為,并依法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在對行政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的過程中發現審判人員涉嫌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應及時立案、偵查乃至提起公訴,這是加強司法監督,遏制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

人民檢察院在行政訴訟中行使法律監督權,應當嚴格遵守辦案規則以及相關檢察紀律規范,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不得謀取任何私利,不得濫用監督權力。

典型案例指引

胡某、鄭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案例第7號)

案件適用要點:訴訟監督,是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監督的重要內容。實踐中,檢察機關和辦案人員應當堅持辦案與監督并重,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善于在辦案中發現各種職務犯罪線索;對于行政執法人員徇私舞弊,不移送有關刑事案件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條文參見

本法第93條;《憲法》第134條;《關于對民事審判活動與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若干意見(試行)》第1-16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延庆县| 伊通| 丰台区| 淮阳县| 南部县| 藁城市| 如皋市| 肇庆市| 会宁县| 观塘区| 黑河市| 海城市| 高邑县| 思茅市| 永州市| 黄浦区| 方山县| 商洛市| 松滋市| 曲松县| 修武县| 大田县| 通州区| 平潭县| 平安县| 磐安县| 姚安县| 新建县| 吴忠市| 嫩江县| 拜城县| 阜新市| 普陀区| 肥东县| 平罗县| 牡丹江市| 平江县| 敦煌市| 庆城县|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