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財富保障與傳承實務全書
- 韓宇編著
- 4011字
- 2021-09-18 15:02:37
3.1 遺囑的定義
遺囑起源于3000年前的埃及,應當是世界上最早的財富管理工具。雖然遺囑在中國的歷史悠久,但對于中國人而言,對遺囑重要性的認識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一方面,中國人注重吉祥愿景,忌諱談生死,相應地,不愿意在生前考慮身后事的安排。另一方面,由于高凈值人士對法律規定知之甚少,即使很多人自認為已訂好的遺囑,因訂立或執行得不好,最終成了法庭上子女、親人們爭議的焦點。而且《繼承法》自1985年制定后至今未修改過,遺囑無論是形式還是具體適用,都有許多有待完善的方面。
案例3-1-1
劉家兄弟姐妹5人(案例中名字均為化名)。劉綱排行老大,劉暢排行老二,在五兄妹中,兩兄弟感情最好。20世紀90年代初,劉綱在外賺了第一桶金后,和弟弟劉暢商量共建一套房子,給兩家和父母日后養老用。后來兩兄弟在廣州某區購得一塊宅基地,并建了一座四層樓的房子。兩兄弟事前已商量好,因為哥哥出錢,弟弟出力,房子建好后,哥哥占第1~3層,弟弟占第4層。房子的宅基地證上登記的是哥哥劉綱一個人的名字,兄弟之間也沒簽過什么出資或合建協議。
后來哥哥劉綱移居香港,并在香港娶妻生子。房子一直由劉暢一家人居住在第四層,并代哥哥打理第1~3層,兩兄弟一直相安無事。20多年過去,房子早已升值幾十倍,而且聽聞政府即將對房子所在區域進行拆遷,屆時房子價值更將翻番。
2006年,哥哥劉綱從香港回到廣州,和弟弟提到自己年紀已大,最好兩家補充簽個協議,不然萬一自己有什么意外,自己的老婆孩子“可能”會找弟弟的麻煩。劉暢也知道大哥近幾年身體不太好,也早想向大哥提出補簽協議,但一聽大哥主動這樣說,自己反倒不好意思起來,還反過來安慰大哥說,這個不著急,讓大哥也不要想太多,預料嫂子和侄子女們不會不顧親情,不講道理。
2008年,大哥劉綱心臟病突發,在香港去世,也沒留下什么遺囑安排。也就在大哥去世后不久,劉暢的大嫂從香港趕回廣州,要求劉暢歸還“自己家”的四層房子。劉暢萬萬沒想到大哥尸骨未寒,大嫂竟真的作出搶奪自己房產的事,兩人大吵一架,不歡而散。不久,劉暢便接到了法院的開庭通知,劉暢大嫂起訴要求他返還所謂的“被侵占”房屋。
我們團隊接到這個案件后,給劉暢全面分析了案件的利弊,指出其中最大的問題有兩點:一是當時建房,兩兄弟的合建協議是口頭約定,沒有書面的證據,而宅基地證登記的是大哥一個人的名字,后來也沒有補簽協議,對劉暢十分不利;二是大哥去世突然,沒有留下書面的遺囑安排,使得大嫂能夠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訴訟搶奪財產。
從劉暢的角度說,中國的家庭倫理關系,長兄為父,如果大哥劉綱不建議或沒有意識去簽訂書面協議,劉暢“不好意思”主動提;甚至當大哥主動提出來時,劉暢又“不好意思”立即答應,這種傳統家族觀念,既是兩兄弟情深的表現,也給變故發生后,劉暢的財產被大嫂搶奪埋下了伏筆。從大哥劉綱的角度說,自己雖然身體不好,也了解自己的老婆孩子可能會在自己百年后找弟弟的麻煩,但一直很忌諱主動立遺囑,也從未想過咨詢專業律師的意見,導致一拖再拖,最終上演了老婆搶奪弟弟合法財產的鬧劇。
而當初無論是兩兄弟補簽書面的“合建”協議,還是哥哥立一份有效的遺囑,都不會導致這個本不該發生的家族內斗給劉暢一家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在劉暢大嫂發起的“返還原物”訴訟官司中,在我們律師團隊的精心代理下,劉暢取得了完勝,案子被法院依法駁回,但隨后劉暢大嫂在其代理律師的“建議”下,又以“繼承糾紛”再次提起訴訟,案子經過一審二審,難免走到“法定繼承”的結局。對于劉暢來講,花錢花精力去保護本屬于自己的財產,而且面對的是大哥的老婆孩子,自己昔日的一家人,親情早已蕩然無存,百感交集。
案例3-1-2
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因他生前未留下遺囑,造成親屬之間的遺產分配問題,侯耀華(侯耀文兄)、侯瓚(侯耀文大女兒)、妞妞(侯耀文小女兒)均卷入其中。
侯耀文女兒侯瓚及其妹妹認為伯父侯耀華等三人侵占自己父親的遺產,將對方告至法院。
在訴狀中,侯瓚及其妹妹為原告;侯耀華為第一被告,侯耀文的生前好友牛成志為第二被告,侯耀文弟子郭曉小則為第三被告。
侯瓚在申請中稱,父親去世后,侯耀華第一時間趕到父親生前居住的玫瑰園,主持料理后事,并實際控制玫瑰園的所有遺產和證件,沒有將剩余遺產分配給兩位繼承人的意圖;牛成志取走其父名下多筆銀行巨款,郭曉小夫婦二人使用私家車輛和搬家公司,先后拉走了玫瑰園別墅的所有物品。
侯瓚認為,上述遺產和物品,均屬遺產范圍。三被告未經其同意就擅自處分,涉嫌侵權;遺產的實際控制人侯耀華不履行確定遺產范圍和分配的義務,并同他人擅自處分遺產,侵害了其姐妹的財產繼承權。她們請求法院責令侯耀華等三人返還相應遺產,并承擔侵權責任。在歷經一年多的訴訟之后,2010年最終以雙方和解告終。
此遺產糾紛令侯耀文的骨灰一直未能入土安葬。直至2011年3月23日,去世近4年的侯耀文終于下葬。葬禮上侯耀華與侯瓚擁抱表示和好,令人感嘆不已。[2]
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對于遺產繼承,繼承開始后,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辦理,無遺囑、遺贈的,按照法定繼承辦理。侯耀文家族繼承案例當中,就是因為侯耀文生前沒有對自己擁有的財產進行梳理明晰,沒有留下書面的遺囑,導致女兒侯瓚不得不通過訴訟的方式要求查明父親的遺產,一場本可避免的家族爭產糾紛最終爆發。
我們可以大致總結一下高凈值人士在財富管理中,不立遺囑的風險:
第一,不訂立遺囑導致傳承功能偏離。根據《繼承法》相關規定,第一順序繼承人為配偶、父母和子女。所以一旦高凈值人士發生意外,能繼承他們財富的不僅有子女,還有父母和配偶。這樣一來,自己的子女并不能繼承全部的遺產,這恐怕是很多高凈值人士始料未及的。
第二,遺產未經梳理,引發猜忌和矛盾。賬目不清,往往是導致家族爭產訴訟發生的主要原因。如果能留有遺囑和遺產清單,所有財產都能明確,會使至親反目、家庭不寧的悲劇減少很多。
案例3-1-3
夏A與戴A系夫妻,生育了夏丁、夏甲、夏乙、夏丙等四個子女。夏A于2008年7月4日報死亡,戴A于2012年6月24日死亡,2012年6月25日報死亡。戴A遺有上海市寶山區陸翔路產權房屋一套,于2010年11月24日辦理的房屋產權登記手續,產權登記在戴A一人名下。
戴A于2011年6月22日立有代書遺囑一份,該遺囑載明:“……本人戴A,立此遺囑,對屬于本人的財產作如下處分:本人與丈夫夏A共生有夏丁、夏甲、夏乙、夏丙四個女兒。丈夫夏A已去世。坐落在上海市陸翔路房屋產權屬本人所有。因夏丁在動遷開始之后對本人最為關心照顧,在本人去世后,上海市陸翔路房屋全部由夏丁一個人繼承?!痹撨z囑由案外人上海某律師事務所律師黎某某代書,并由上海某律師事務所律師黎某某、楊某某見證及簽名,立遺囑人落款處有戴A字樣的簽名及捺印。
戴A去世后,夏丁按照遺囑準備繼承房屋,引起三個姐姐夏甲、夏乙、夏丙的不滿,并將夏丁告上法庭。三個姐姐認為夏丁提供的律師見證書中的見證筆錄不符合筆錄形式要件的要求,被繼承人委托律師的手續不全且未提供律師收費憑證,故見證過程存在瑕疵,律師見證書應為無效;對于夏丁訴稱的遺囑,被繼承人生前從未告知其他子女曾立有遺囑,且夏丁也未能提供立遺囑時的錄音及錄像相印證;對于遺囑上被繼承人的簽名,與被繼承人平時的書寫習慣不同,被繼承人習慣簡寫“戴”字,而遺囑中為完整規范的“戴”字,故不能證明是戴A本人字跡,遺囑是偽造的,不是被繼承人的真實意愿。夏甲等三人請求對被繼承人的遺產進行法定繼承。
經夏甲、夏乙、夏丙申請,人民法院委托了華東政法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就2011年6月22日見證遺囑中戴A的簽名是否為其本人書寫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為:檢材《律師見證書》上“立遺囑人”處的“戴A”簽名字跡與樣本檢材上供比對的“戴A”樣本簽名字跡系出自同一人的筆跡。夏甲、夏乙、夏丙支付鑒定費人民幣12200元。
夏丁則聲稱遺囑符合代書遺囑的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自己對被繼承人盡了較多的照顧和贍養義務,所以房子才會只給自己繼承,是被繼承人真實意思的體現。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本案遺囑系被繼承人生前委托兩名律師代書和見證,在律師談話筆錄及遺囑上均簽字,兩份材料中的意思表達一致,客觀反映了被繼承人身后處分個人財產的意思。遺囑上被繼承人的簽字經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確認系被繼承人書寫。夏甲、夏乙、夏丙主張遺囑系偽造,但未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法院不予支持。
人民法院最終作出判決:被繼承人戴A名下的上海市寶山區陸翔路房屋產權由夏丁繼承,歸夏丁所有;辦理房屋產權登記等手續所產生的費用由夏丁負擔,夏甲、夏乙、夏丙應盡協助義務。[3]
我們說,遺囑的本質在于真實反映立遺囑人生前對其死亡后個人財產所作處分的意思表示。因此,在財富管理當中,我們可以這樣定義遺囑:遺囑是高凈值人士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前對個人全部或部分資產進行傳承安排的基礎性法律工具。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第五條 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