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商法配套測試(第八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4409字
- 2021-09-09 10:18:54
第四章 商事登記
基礎知識圖解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一般不屬于商事登記的限制內容的是:( )
A.主體的限制
B.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一般要求
C.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具體要求
D.商主體住所的限制
2.我國商事登記的主管機關是:( )
A.國家稅務機關
B.國家社團管理機關
C.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D.各級人民政府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我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中規定的登記種類是:( )
A.開業登記
B.變更登記
C.注銷登記
D.分公司的設立登記
二、多項選擇題
1.甲、乙、丙三人欲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一公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其進行了審查,下列選項中屬于工商行政部門必須進行審查的有( )。
A.甲等二人是否在近3年內受過刑事處罰
B.是否有足夠數量的專業人員
C.是否已有名稱和組織機構
D.是否有公司住所
2.上海某經營運動健身器材的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在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設立分公司,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該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按照法律規定辦理以下哪些手續?( )
A.向分公司所在地的沿海城市的市、縣公司登記機關申請公司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發給營業執照
B.向公司所在地的市登記機關申請法人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發給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
C.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應與公司的經營范圍一致,即必須繼續經營健身器材
D.分公司的經營范圍可與公司的經營范圍不一致,但必須向分公司登記注冊機關備案
3.關于商事登記,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司考2010.3.75)
A.公司的分支機構應辦理營業登記
B.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即喪失主體資格
C.企業改變經營范圍應辦理變更登記
D.企業未經清算不能辦理注銷登記
三、名詞解釋
1.商事登記
2.開業登記
3.變更登記
4.商業登記(西北政法大學2006年考研真題)
四、簡答題
1.簡述商業登記的性質及效力。
2.簡述我國商事登記的審查原則。(清華大學2015年考研真題)
五、論述題
1.試論商事登記的法律性質。
2.試述商事登記目的、體系和我國商事登記制度的完善。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本題考查的是商事登記的限制。商事登記的限制可為主體之限制和行為之限制兩方面把握。前者包括主體職務上的限制和主體能力上的限制;后者主要包括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2.答案:C。本題考查的是商事登記的主管機關。在我國商事登記的主管機關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3.答案:D。本題考查的是商事登記的種類,我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的登記種類是:開業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B、C、D。《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7條規定:“申請企業法人登記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名稱、組織機構和章程;(二)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必要的設施;(三)符合國家規定并與其生產經營和服務規模相適應的資金數額和從業人員;(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五)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經營范圍。”根據《公司法》第23條、第76條關于設立公司條件的規定,可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C、D。
2.答案:A、C。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47條的規定,公司設立分公司的,應當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核準登記的,發給營業執照。”故A對,B錯。第46條:“……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得超出公司的經營范圍。”故C對,D錯。
3.答案:A、C、D。選項A正確。《公司法》第14條第1款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選項B錯誤。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后,并沒有立即喪失主體資格,應當先進行清算,清算后要辦理注銷登記,注銷登記之后才喪失主體資格。
選項C正確。《公司法》第12條第1款規定,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并依法登記。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變經營范圍,但是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選項D正確。企業未經清算的,相關的債權債務關系并沒有解決,不能辦理注銷登記
三、名詞解釋
1.答案:商事登記是指商主體或商主體的籌辦人,為了設立、變更或終止商主體資格,依照商事登記法規、商事登記法規實施細則以及其他特別法規定的內容和程序,由當事人將登記事項向營業所所在地登記機關提出,經登記機關審查核準,將登記事項記載于登記簿的法律行為。
2.答案:開業登記又稱設立登記,是指商主體的創設人為設立商主體而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并由登記機關辦理登記的法律行為。商主體開業登記通常涉及以下內容:(1)名稱登記;(2)出資人登記;(3)住所登記;(4)法定代表人登記;(5)注冊資金登記;(6)章程登記;(7)企業的類型和經濟性質;(8)經營范圍登記。
3.答案:變更登記是指商事登記機關對已成立之商主體,因其自身情況發生變化,變更已登記事項的法律行為。通常商主體因合并、分立、轉讓、出租、聯營以及因名稱、住所、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經濟性質、經營范圍、經營方式、注冊資金、經營期限、股東人數、非公司企業上級主管部門等發生變化,都直接導致其變更登記。
4.答案:商業登記是指當事人旨在設立、變更或終止商事主體資格,依照法律規定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并被主管機關核準予以注冊登記為目的的一系列法律行為的總稱。
四、簡答題
1.答案:現代商法意義上的商業登記是指商業籌辦人為設立、變更或中止商主體資格,依照法律規定的內容和程序向主管機關申請登記并被主管機關核準注冊登記的法律行為。商業登記就其性質而言具有三個特征,首先,商業登記是創設、變更或中止商主體資格的法律行為,其基本目的和意義在于創設、變更或中止商主體的資格和能力。其次,商業登記是一要式法律行為,這一行為須依法定程序向法定主管機關履行,其登記注冊的事項和內容往往也由商事特別法以強行性條款規定。最后,商業登記本質上是一公法行為,現代多數國家往往將商業登記制度納入商統治法或行政法之范疇。
商業登記行為的基本法律效果在于發生、變更或消滅商主體的資格和具體的商事能力。已登記事項與未登記事項對第三人各具有何種效力,各國立法不盡一致。從我國的規定來看,登記注冊是企業與經營單位取得法人資格的前提條件,也是不具備法人條件的企業與經營單位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前提,嚴禁商業主體無照經營。商業登記及公告,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對商業實施監督和保護,另一方面是社會公眾得以明了商業經營狀況,以期商業交易之安全,因此大多數國家都規定已登記注冊事項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我國現行企業登記立法著重于企業經營資格的取得以及國家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管理,關于登記注冊事項對第三人的效力未有明確規定,但從對企業經營活動采取強制登記主義及對登記申請進行實質性的審查來看,已登記注冊事項應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2.答案:商事登記是指商主體或商主體的籌辦人,為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其主體資格,依照商事登記法規定的內容和程序,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登記主管機關審查核準,并將登記事項記載于登記薄的法律行為。由于立法基點的差異,各國商事法對商事登記采取了不同的原則。目前,我國立法所采用的原則如下:
1.強制登記原則。其含義有二:其一,商事主體的設立.變更和終止必須進行登記。非經登記者不具有商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不得從事任何種類的商事活動,否則構成非法商事行為。其二,商事登記應就法律規定的商事主體的全部必要事項進行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
2.全面審查原則。即登記主管機關,對登記注冊并不是簡單地履行手續,而是要由國家登記主管機關全面審查登記的企業是否是一個經濟實體,是否可以取得法人資格,德、法、瑞士等國和我國均實行此原則。其審查內容主要是:(1)經營項目是否符合法律規定;(2)經營管理人員是否有經營管理的能力;(3)審查資本是否符合規定的最低限額;(4)審查機構是否健全;(5)審查公司的名稱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等。
3.登記公開原則。即商人登記后,不論是開業登記、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所有登記事項都要向社會公開,每個人都有權閱覽、復制登記簿上的內容,便之做到眾所周知。公開登記要通過以下渠道進行:(1)要在指定的報刊上由核準的法人公告;(2)在股東大會公開公司的經營狀況;(3)登記機關要向公眾提供咨詢服務。
五、論述題
1.答案:商事登記的法律性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商事登記是導致商主體設立、變更或終止的法律行為,其目的在于獲得商主體的資格和能力發生變化的結果。
(2)商事登記是一種要式法律行為,它必須按照法定要求將法定事項在法定主管機構辦理。
(3)商事登記從本質上說,是國家利用公權力干預商事活動的行為,是一種公法上的行為,它是作為私法的商法的公法性最為集中的體現。
(4)由于商事登記的結果在于導致商主體資格的變化,登記行為本身是創設和確立商事法律關系的基本要素,因此它又是商法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答案:商事登記的基本目的在于為商事活動的參加人設立、變更或者終止商事主體資格謀求法律確認。商事登記的主要法律效力在于賦予商事主體取得、變更或終止其商事權利能力和商事行為能力。對生產者來說,有了商事登記,即可與商人進行商品交易,期貨交易或現貨交易均可,無須為其營業的合法性擔憂;對商人來說,有了商事登記,即取得商法上的主體資格,可以使自己的合法經營受到法律保護。商事登記是商事主體取得合法主體資格的必要和唯一的途徑。
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商事登記法,調整商事登記關系的法律散見于眾多的民事、商事實體法、程序法中。如《民法通則》、《公司法》及《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
與其他國家的商事登記制度相比,我國目前的工商登記制度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我國的工商登記制度已明顯表現出商事登記普遍適用于一切營利性營業主體(商主體)的統一特征。按照現行法的規定,無論是法人企業還是聯營、合伙企業,或是獨資企業、個體經營者,無論是公司企業還是非公司企業,無論是國內投資者設立的企業還是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凡欲在我國境內取得經營性主體資格或商事能力的,均須履行工商登記手續,并且其登記內容和程序在諸多方面都有明顯的相同處。這表明我國法律已經接受了商主體和商事登記的基本法律原則,并使之區別于非企業性民事主體的設立規則。第二,我國的工商登記制度已經表現出對“企業”或“工商業”更趨近于現代商法對于“商業”的理解。根據現行法的規定,無論是直接從事商業貿易的主體,還是從事加工、制造、采礦、運輸、金融、保險、倉儲的主體,或是從事飲食、服務、修理、旅游、廣告等“第三產業”的主體,實際上均受到工商登記制度的統一支配。這就是說,我國法律上的所謂企業或工商業登記本質上是指各種具有營利性質的營業行為(商行為)之總稱。
但我國的商事登記目前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事實上仍處在不統一的單行法狀態。一方面,有關商事登記的一般規則和普遍性規則尚未得到統一的歸納和抽象;另一方面,對不同類型商主體的登記注冊和備案公示規定間又含有大量的重復和相悖之處。因此迫切要求盡快制定出一部適用于一切商事主體的商事登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