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警務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及實現路徑

為確保警務現代化由理論構思變成實踐行動,蘇州市公安局制定、實施、監測和完善了包含6大類、23個大項、50個子項的警務現代化指標體系,明晰了警務現代化的標準要求、責任分工、實施步驟以及實現路徑,初步形成了警務現代化建設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

(一)堅持服務管理人本化

現代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讓人民滿意,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警務現代化同樣如此。尤其在服務管理中要更加突出人本化導向,主要表現在警民溝通、警務公開、為民服務、案件防范等多個方面??紤]到當前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在指標選取上重點突出網上服務。在蘇州警務現代化指標體系中,綜合選取群眾對社區民警的知曉率、警民懇談的社區覆蓋率、官方微博“粉絲”總量占全市網民數的比重、民意及時處理反饋率等指標來衡量警民溝通能力;選取公安政務網上公開率、執法辦案流程網上告知率等指標來衡量警務公開能力;選取行政許可服務網上辦理項目數占行政許可服務事項總數的比重、網上全流程辦事項目數占可全流程辦理項目數的比重、居住證社會應用相關部門信息關聯率等指標來衡量服務民生能力;選取可防性案件萬人發案數、污染環境及危害食藥品安全犯罪查處率等指標來衡量保障民生能力;選取執法服務群眾滿意率、執法辦案網上告知率、輕微刑事犯罪案件偵查階段刑事和解成功辦理率等指標來衡量執法為民能力。

在實現路徑上,以“五度”考核體系為抓手,深入推進以民意為導向的警務機制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進一步完善警民懇談機制,既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行“面對面”懇談,又不斷創新形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型平臺載體,開展“鍵對鍵”懇談,擴大懇談群體,并將每月“警民懇談日”所在周定為“警營開放周”,把社會各界請進警營,展示公安、宣傳公安,深入推進和諧警民關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資源,啟動運行新聞中心,更好地回應社會關切,滿足百姓需求。進一步健全民意處理反饋工作機制,依托信息化優勢,建立民意處理反饋網上平臺,統一將民情民意進行整合匯總,實行網上受理、網上登記、網上流轉、網上反饋、網上監督,保證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進一步加強網上公安建設,不斷提升網上辦事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逐步加大網上全流程辦事項目的比重,著力提升行政服務效能。進一步深化警務公開,辦事項目網上公開,執法辦案網上告知,保障群眾知情權,增強公安執法公信力。進一步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進一步關注民生案件,將工作著力點放在群眾少受不法侵害上,花大力氣控制可防性案件,提升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加快完成居住證換發任務,會同政府相關部門強化居住證社會功能的開發應用,提升流動人口市民化服務水平。

(二)堅持警務運作集約化

警務運作集約化,更多強調的是以信息化為支撐、以機制建設為主導,通過信息戰、合成戰、專業戰,努力提升警務運作效能,實現“警力無增長改善”。改變傳統警務對人力、物力的過度依賴,轉變原來拼體力、拼消耗的粗放模式,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情報主導警務,精確制導、合成作戰,推動警務工作深度轉型發展。警務運作集約化主要表現在情報信息主導警務水平、專業隊實戰水平、快速反應機制建設水平以及合成作戰水平等方面。在蘇州警務現代化指標體系中,綜合選取群體性事件的預警率、鈍化率、研判指令及時辦結率等指標來反映情報主導警務水平;選取專業隊破案的占比、合成偵查破案占比等指標來反映專業戰、合成戰水平;選取聯合指揮應急響應有效處置率指標來反映應急反應機制建設水平。

在實現路徑上,以深化“四做”警務策略為著力點,充分發揮信息化引擎作用,推進警務工作集約化、精細化、高效化。深化“大平臺”、警用地理信息(PGIS)、監控圖像聯網應用等系統建設,著力推動基礎平臺、情報平臺與各警種專業系統的有機對接,實現情報信息資源高度共享、一體應用,為情報信息主導警務夯實基礎。加快健全完善情報研判聯動處置機制,規范情報研判與行動處置聯動運作流程,進一步明確細化情報中心、合成偵查隊、專業警種和基層派出所的職責任務,加強不同警種部門之間協作聯動,做到研判預警準確、處置管控到位、偵查布控有力。健全完善聯合指揮機制建設,各相關專業警種進駐指揮中心,集中辦公、常態化運作,實現扁平化、點對點指揮,提高應急指揮、聯動處置的效能。健全完善合成作戰機制。依托聯合指揮機制,在現有合成偵查、合成反恐等基礎上,打破各警種各自為戰的傳統,探索實行全天候合成運作機制,提高對大要案、重大警情事件的合成處置、快速處置能力。進一步加強專業隊建設,充分發揮維穩處突、偵查破案的主體作用,提升公安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三)堅持警務執法規范化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了全面部署,公安機關是國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中肩負著重要責任,警務現代化中必然要把法治作為重要內容。同時,在省市兩級現代化指標體系中,也都專門設置了法治建設滿意度指標,這表明了法治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應有之義。對警務現代化而言,法治建設重點就是要嚴格規范執法,嚴格依法履職。警務執法規范化建設主要體現在規范警務流程、改善執法環境以及提升民警執法水平等方面。在蘇州警務現代化指標體系中,綜合選取警務流程再造工程覆蓋率、警情與案件網上規范流轉率等指標反映警務執法流程規范情況;選取執法單位標準化建設覆蓋率指標反映執法環境改善;選取行政案件處理結果改變率、國家賠償發生率以及涉法信訪有效投訴率等指標來反映警務執法質量。

在實現路徑上,以警務流程再造為依托,不斷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對警務工作的操作過程和警務活動的組織管理過程進行優化改進,全面推進信息網上錄入、業務網上流轉、監督網上實施以及考核結果網上生成,實現業務流、信息流、管理流“三流融合”,通過強化對關鍵節點的控制和考核,確保警務執法活動嚴格規范,提升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加強執法主體建設,以執法資格等級考試和信息化考試為牽引,不斷強化全警執法教育培訓,加快探索執法實戰培訓、網上在線指導、出庭作證應訴等教育培訓新模式,健全網上學法積分管理,鼓勵民警參加司法考試,嚴格落實獎勵制度,激勵民警不斷提升法律素養和執法能力。先后出臺《蘇州市公安局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規定》,《蘇州市公安局關于進一步規范辦案單位主辦民警工作的意見》,確保有章可循。嚴格落實上級公安機關的相關規定,深入推進執法辦案場所硬件建設和親民便民服務軟環境建設,改善執法環境。完善執法監督體系,堅持專業人員監督與依靠網絡技術監督相結合、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專業執法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并建立兩層四級、覆蓋全市執法所隊的法制員隊伍,加強事前、事中監督,堵塞執法漏洞。全面推廣網上執法告知,以公開促公正。健全執法崗位責任制、執法過錯追究制和執法質量終身負責制,切實加大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力度,倒逼民警規范執法。完善執法辦案咨詢組議事規則,充分發揮執法辦案咨詢組作用,協助解決執法辦案中的疑難問題,帶動和促進全局執法辦案水平的提升。

(四)堅持警務手段科技化

科技化是警務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特征。離開科技,現代化就無從談起。必須把科技建設與應用擺到重要位置,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和聯合研發能力,加快推進警務手段科技化進程,為公安工作深度轉型提供支撐。特別是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警務手段科技化尤其要突出表現在對海量基礎數據信息的采集、對公安數據的質量監管以及智能警務的廣泛應用等方面。為此,綜合選取科技經費投入占當年公安固定資產投入的比重指標反映科技投入建設水平;選取基礎信息采集率、平臺數據合格率、智能警務覆蓋率等指標來反映公安大數據建設水平;用刑事技術直接破獲本地案件占比指標來反映科技手段的實戰應用水平。

在實現路徑上,以新一輪科技強警建設為切入點,在積極爭取更多公安建設經費的同時,切實加大傾斜力度,不斷提高科技經費在公安經費支出中的比重。緊緊圍繞實戰需要,按照業務流、信息流、管理流“三流融合”的思路,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設計,實現科技應用的系統集成、信息集成、手段集成。積極研究和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在公安領域的實踐應用,把“云警務”建設納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推進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同時,研發相應智能模型,強化對海量數據信息的智能化分析,積極搶占大數據時代的制高點。比如,全面收集各類基礎數據、專業數據,為公安大數據建設夯實基礎;努力提升各類平臺數據質量,確保科技信息化手段高效、精確運行;積極穩步推進智能指揮、智能交通、智能消防等科技建設,為公共安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圍繞刑偵、網偵等“四大技術支柱”建設,充實完善偵查技術隊伍,加大對現實斗爭亟需的技術裝備和專業人才投入,充分發揮科技手段在打擊犯罪中的巨大威力。

(五)堅持警務工作社會化

警務工作社會化是群眾路線在公安工作中的具體實踐,也是解決當前公安機關人少事多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從西方發達國家的警務發展規律看,曾經歷了從“專業化”“機械化”向“社會化”轉變的發展過程。警務工作社會化強調的是要加強與其他有關部門的協作,充分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多贏共贏。當前,警務工作社會化主要體現在社會信息整合、行業協會建設、聯動單位建設以及群防群治建設等方面。為此,選取社會面監控資源利用率指標反映社會信息整合水平;選取社會面監控資源建設聯網率指標反映社會資源整合水平;選取公安主管行業協會成員單位占工商注冊單位比重指標反映行業協作自治作用發揮情況;選取110警情社會聯動單位有效響應率、突出問題聯合整治機制作用率以及矛盾糾紛聯合調解成功率等指標反映聯動機制建設水平;選取萬人群防群治力量數、見義勇為表彰人數在實有人口中的占比等指標反映群防群治建設水平;選取重點單位安全防范達標率指標反映單位內部防控水平。

在實現路徑上,以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大力加強社會資源整合,不斷提升警務工作社會化水平。整合社會人力資源,不斷完善社區警務“六聯”工作法,充分調動社區綜治力量參與社區管理,夯實社會平安穩定的基石。不斷完善110警情社會聯動機制,把更多單位吸納至聯動范疇,形成處置合力。不斷優化突出問題聯合整治機制,整合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和資源,共同加強社會治理。整合社會監控資源,加快完善科技信息化項目建設歸口管理機制,實現統籌規劃、系統整合和錯位建設,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規劃實施、統一管理維護,實現資源共享、一體應用。依托蘇州市人口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應用,不斷整合社會信息資源,健全完善與社保、金融、稅務、計生、電信等部門的信息定期交換和安全接入機制,將信息采集觸角延伸到更多領域,最大限度整合社會信息資源。大力發展義警隊伍,不斷創新群防群治新形式,依靠社會力量解決警力不足的矛盾。加強單位內部防控網建設,提高安全監管力度,確保重點單位、重點目標的安全。

(六)堅持警隊管理科學化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隊伍建設是根本,也是保證”。加強公安隊伍建設,關鍵是實現隊伍管理科學化,為警務現代化提供人力保障。概括而言,警隊管理科學化主要體現在科學用警、科學育警以及科學勵警等方面。為此,綜合選取“五度”績效考核覆蓋率、“一網考”覆蓋率等指標來反映科學評警水平;選取民警教育經費投入占公安公用經費支出的比重、民警年度人均受教育培訓天數以及千名民警獲得國家認可專業技術資格數等指標衡量科學育警水平;選取警務輔助人員規范化建設達標率、警營內部意見建議及時處理反饋率、警營和諧度以及民警違法違紀率等指標衡量科學用警水平;選取千名民警創意成果應用數指標反映科學勵警。

在實現路徑上,按照隊伍正規化的要求,圍繞打造實戰化職業警隊的目標,制定完善《蘇州公安警營生態建設評估達標體系》,推進以民警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警營生態體系建設,努力為警務現代化提供隊伍保障。進一步推進實施人才工程,建立健全入庫人才分級管理、評審定級制度,積極鼓勵和引導民警苦練本領、自學成才,力爭培育出更多專家能手和崗位標兵,為蘇州警務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持。進一步優化警力資源配置,在職數不減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警種部門職能歸并、機構精簡、資源整合,提升警務效能。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干部選拔制度,優化選拔任用方式和程序,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的科學性。進一步完善監督問責機制,提升隊伍執行力。進一步完善大教育大培訓工作體系,把教育訓練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著力構建符合實戰要求的教育訓練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意警務工作機制,尊重和激發民警的首創精神,更加注重創意成果的轉化,使創意成果更多地轉化為現實戰斗力。進一步完善“五度”考核體系,全面推進民警績效“一網考”工作,不斷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權威性,形成正確導向,進一步激發隊伍活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完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立法,在法律層面解決制約警輔隊伍發展的瓶頸問題,壯大警務現代化建設隊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嘉定区| 惠安县| 宜宾县| 绥阳县| 北宁市| 五原县| 顺义区| 铜梁县| 子洲县| 江油市| 英德市| 曲水县| 大竹县| 嘉祥县| 丰原市| 滨海县| 当阳市| 江都市| 平阳县| 德江县| 义乌市| 静乐县| 朝阳区| 惠来县| 吉水县| 平邑县| 铁岭县| 祥云县| 留坝县| 岳阳市| 鲁山县| 大厂| 张北县| 沧州市| 图木舒克市| 吉首市| 陇南市| 衡南县| 南溪县|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