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四分冊(第十一版)作者名: 《最新執法辦案實務叢書》編寫組本章字數: 3696字更新時間: 2021-09-28 12:22:09
19.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案
概 念
本罪是指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行為。
立案標準
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追究。
本罪是情節犯,要求情節嚴重。如果顯著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
定罪標準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行為。
一、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所謂提供,是指給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人提供專門的程序、工具。本罪要求提供的必須是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而不是其他程序、工具。
二、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本罪要求行為人必須“明知”他人實施的是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如果行為人不明知,則不能構成此罪。
三、上述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才能構成本罪。
注意:關于何謂“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和“情節嚴重”可參見《關于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和第3條的規定。
犯罪主體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本罪的主體往往具有計算機知識和嫻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缎谭ㄐ拚福ň牛穼Ρ咀镌黾右幎▎挝环缸铮瑢嵭须p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使其不能通過犯罪得到非法利益,并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相應的刑罰。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罪與非罪
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在于情節是否嚴重。如果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
證據參考標準
主體方面的證據
一、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年齡、身份等自然情況的證據。
包括身份證明、戶籍證明、任職證明、工作經歷證明、特定職責證明等,主要是證明行為人的姓名(曾用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出生地、職業(或職務)、住所地(或居住地)等證據材料,如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工作證、出生證、專業或技術等級證、干部履歷表、職工登記表、護照等。
對于戶籍、出生證等材料內容不實的,應提供其他證據材料。外國人犯罪的案件,應有護照等身份證明材料。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犯罪的案件,應注明身份,并附身份證明材料。
二、證明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具有辨認能力與控制能力,如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證明材料。
三、證明單位的證據。證明是否屬于依法成立并有合法經營、管理范圍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證明單位的名稱、住所地、性質、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業務范圍、成立時間等證據材料,如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法人工商注冊登記證明、法人設立證明、國有公司性質證明及非法人單位的身份證明、法人稅務登記證明的單位代碼證等。
四、證明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員等身份的證據:法定代表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在單位的任職、職責、負責權限的證明材料等。包括身份證明、戶籍證明、任職證明等,如戶口薄、居民身份證、工作證、護照、專業或技術等級證、干部履歷表、職工登記表、任命書、業務分工文件、委派文件、單位證明、單位規章制度等。
主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故意的證據:1.證明行為人明知的證據:證明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2.證明直接故意的證據:證明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客觀方面的證據
證明行為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犯罪行為的證據。
具體證據包括:1.證明行為人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行為的證據;2.證明行為人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工具行為的證據;3.證明行為人提供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行為的證據;4.證明行為人提供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工具行為的證據;5.證明行為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情節嚴重行為的證據;6.證明行為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情節特別嚴重行為的證據。
量刑方面的證據
一、法定量刑情節證據。
1.事實情節。2.法定從重情節。3.法定從輕情節:(1)可以從輕;(2)可以從輕或減輕;(3)應當從輕或者減輕。4.法定從輕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法定減輕免除情節:(1)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3)可以免除處罰。
二、酌定量刑情節證據。
1.犯罪手段:提供;2.犯罪對象;3.危害結果;4.動機;5.平時表現;6.認罪態度;7.是否有前科;8.其他證據。
量刑標準

法律適用
刑法條文
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三款 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款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節錄)(2011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 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11〕19號)
第二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程序、工具,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三款規定的“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
(一)具有避開或者突破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措施,未經授權或者超越授權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功能的;
(二)具有避開或者突破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措施,未經授權或者超越授權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控制的功能的;
(三)其他專門設計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程序、工具。
第三條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三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提供能夠用于非法獲取支付結算、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等網絡金融服務身份認證信息的專門性程序、工具五人次以上的;
(二)提供第(一)項以外的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二十人次以上的;
(三)明知他人實施非法獲取支付結算、證券交易、期貨交易等網絡金融服務身份認證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五人次以上的;
(四)明知他人實施第(三)項以外的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二十人次以上的;
(五)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經濟損失一萬元以上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情節特別嚴重”:
(一)數量或者數額達到前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標準五倍以上的;
(二)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八條 以單位名義或者單位形式實施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犯罪,達到本解釋規定的定罪量刑標準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九條 明知他人實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共同犯罪,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一)為其提供用于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數據或者應用程序的程序、工具,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提供十人次以上的;
(二)為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空間、通訊傳輸通道、費用結算、交易服務、廣告服務、技術培訓、技術支持等幫助,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三)通過委托推廣軟件、投放廣告等方式向其提供資金五千元以上的。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數量或者數額達到前款規定標準五倍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或者“后果特別嚴重”。
第十條 對于是否屬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難以確定的,應當委托省級以上負責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管理工作的部門檢驗。司法機關根據檢驗結論,并結合案件具體情況認定。
第十一條 本解釋所稱“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系統”,是指具備自動處理數據功能的系統,包括計算機、網絡設備、通信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等。
本解釋所稱“身份認證信息”,是指用于確認用戶在計算機信息系統上操作權限的數據,包括賬號、口令、密碼、數字證書等。
本解釋所稱“經濟損失”,包括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行為給用戶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用戶為恢復數據、功能而支出的必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