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1]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注解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依照法律規定,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懲戒行為。對實施懲戒的主體來說是一種制裁性行政行為,對承受懲戒的主體來說是一種懲罰性的行政法律責任。

第三條 【適用對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并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注解

1.行政處罰以行政違法為前提。如果不存在行政違法這一事實,就不會有行政處罰。

2.行政處罰無效,是指對于無效的行政處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拒絕,人民法院也可以依法予以撤銷。這就是行政處罰法定原則所要求的。

3.行政處罰法定包括以下三點:

(1)行政處罰的依據必須是法定的。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法律、法規、規章可以設定行政處罰,因而都是實施行政處罰的依據。

(2)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及其職權是法定的。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除下列機關和組織外,其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不得行使行政處罰權:①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行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②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此外,根據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委托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實施處罰。

(3)行政處罰的程序是法定的。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處罰時,如果不嚴格履行法定的程序,如立案、調查取證、審理和聽證、送達處罰裁決書、告知受處罰人訴權等,這樣作出的處罰也是無效的、違法的,是可以被撤銷的。

第四條 【公正、公開原則】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注解

行政處罰公開有兩層含義:一是有關行政處罰的規定要公布,使公民事先了解。凡是要公民遵守的,就要事先公布, “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二是對違法者依法給予行政處罰要公開,這樣便于人民群眾進行監督,也有利于對廣大公民進行教育。

行政處罰公正原則,即過罰相當原則,具體是指給予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第五條 【處罰與教育相結合】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六條 【陳述權、申辯權、救濟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配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1-8條

第七條 【被處罰者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注解

行政處罰與民事責任的競合適用上,由于兩種法律責任的性質完全相異,一個是行政機關給予違法者以行政處罰,一個是違法者向受害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在責任的承擔上既不發生沖突,也不會發生重責吸收輕責的情況。因此,違法者應同時承擔兩種法律責任,不能因予以行政處罰而免除其民事責任,也不能因已承擔民事責任而免除或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同樣的道理,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也不能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必須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白朗县| 深州市| 沽源县| 麦盖提县| 班戈县| 定州市| 外汇| 礼泉县| 乌兰县| 民勤县| 涞水县| 南安市| 全南县| 依兰县| 土默特右旗| 日照市| 尚志市| 安新县| 扶沟县| 东城区| 双牌县| 二连浩特市| 元谋县| 龙南县| 修武县| 桓仁| 吉木乃县| 宝山区| 嘉鱼县| 南川市| 祁连县| 平顶山市| 安徽省| 衡阳县| 徐闻县| 武平县| 图木舒克市| 新竹县| 泽州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