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與人員構成】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委員三至九人組成,設主任一人,必要時,可以設副主任若干人。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應當有人數較少民族的成員。

注解

本條規定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與人員構成。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形式是《人民調解法》的重要內容,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民調解工作的范圍和領域。第1款規定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形式。村(居)委會應當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這也是憲法的要求。村(居)委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人民調解組織的基本設立形式,是人民調解工作的主要組織基礎。村(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重在解決群眾生活中發生的矛盾糾紛。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則重在解決群眾工作中發生的矛盾糾紛。第2款規定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成人數及領導設置。第3款規定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性別構成及民族構成。

應用

14.何種情形下,企業事業單位適宜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重點在于解決群眾工作中發生的矛盾糾紛。與村(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略有區別的是,本法并不要求企業事業單位必須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而是“根據需要設立”,由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靈活掌握。一般認為,企業事業單位規模較大、職工較多、糾紛多發的,即有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需要;企業事業單位規模較小、人數較少、糾紛不多,并能夠及時通過其他合法途徑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可以不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15.企業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與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有何區別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開始實施后,很多企業已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此時是否還有必要設立企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與人民調解委員會有較大不同:

首先,人員構成及其立場不同。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雙方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分別代表職工和企業各自的利益,這是由勞動爭議的主體和性質決定的。而人民調解委員會中的調解員,既不代表職工,也不代表企業,而是作為中立的第三方,調解職工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

其次,解決糾紛的范圍不同。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要調解職工與企業之間的勞動爭議。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糾紛范圍則相對廣泛,包括企業職工內部之間發生的各種民事糾紛,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調解職工與企業之間的勞動爭議。

16.人民調解委員會人員構成

根據本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委員3至9人組成。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的具體人數可根據需要由設立主體自行確定,但不能少于3人,不能多于9人。雖然本條未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具體人數作出規定,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成人數以單數為宜,這主要是有利于在民主決策時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關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領導設置,本法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設主任1人,必要時,可以設副主任若干人。是否設副主任以及設幾個副主任,則應由設立主體根據需要確定。一般情況下,提倡至少設1名副主任,以備在主任缺位時可以代行主任的職責。

在委員的性別構成上,本法明確要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有婦女成員,即無論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幾名委員組成,其中必須有至少1名委員為女性。這一規定體現了男女平等原則,使婦女有機會參與更多的社會事務;同時也能發揮婦女在調解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在委員的民族構成上,本法明確要求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應當有人數較少民族的成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人數較少的民族不一定是少數民族,在一個特定的行政區域或組織內,哪個民族的人數較少就是人數較少的民族。作此規定主要是出于民族平等和有利于糾紛解決的考慮。同一民族的群眾在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等方面較為接近,更能夠互相理解和體諒,由本民族的群眾作為調解員,能夠較好地抓住糾紛的癥結所在,把握糾紛當事人的心態,有利于矛盾糾紛的化解。

配套

《憲法》第111條;《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9、25條;《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7、13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3條;《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11條;《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1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金平| 松江区| 达孜县| 株洲市| 理塘县| 布拖县| 抚宁县| 富宁县| 常州市| 定日县| 葵青区| 农安县| 麻城市| 宜丰县| 永城市| 哈密市| 临泽县| 焦作市| 磐安县| 象山县| 泰来县| 额尔古纳市| 镇原县| 唐海县| 上思县| 蒙城县| 永靖县| 贵州省| 肇州县| 苍溪县| 黑山县| 刚察县| 景洪市| 原平市| 乌兰察布市| 邢台县| 阿拉善盟| 乾安县| 德钦县|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