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注解與配套(2017年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749字
- 2021-09-28 10:51:50
四、關于完善訴訟參加人制度
1.明確原告資格。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2.進一步明確被告資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3.增加訴訟代表人制度。
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共同訴訟,但未規定訴訟代表人制度。為了提高司法效率,增加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應當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4.細化第三人制度。
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有關第三人的規定較為原則。實踐中,行政訴訟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情形逐漸增多,完善第三人制度有利于解決行政爭議。增加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推薦閱讀
- 刑事訴訟法通義(第二版)
- 新刑事訴訟法問答
- 民事訴訟中逾時提出攻擊防御方法之規制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含草案說明)(2018年版)
- 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置程序研究
- 民事訴訟法學(第四版)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合同卷三
- 打官司學習讀本(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系列)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注釋本:最新修正版
- 民事審判爭點歸納:技術分析與綜合運用
- 常見民商事糾紛裁判規范指引(勞動爭議卷)
- 人民法院審判觀點匯纂: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民商事案例(1985-2010)
- 股東訴訟的實施問題研究
- 民間借貸糾紛法律問題1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