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行政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235字
- 2021-10-23 02:56:21
1 房屋單獨繼承案件轉移登記時房管部門的實體審查職責——陳秀蘭訴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2014)市行初字第114號行政判決書
2.案由:不履行法定職責
3.當事人
原告:陳秀蘭
被告: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
【基本案情】
原告陳秀蘭其父親陳某選于1976年9月去世,母親蘇某英于2007年8月17日去世。陳某選去世后,蘇某英未再婚。原告于2014年5月7日向被告郵寄了變更登記申請書及申請材料,要求將涉案房屋(坐落于本市市中區玉函北區×號樓×-×××室)由蘇某英變更為陳秀蘭。被告收到上述申請后于2014年6月5日作出《關于市中區玉函北區號樓×-×××室房屋有關情況的復函》(以下簡稱《復函》),主要內容為:陳秀蘭:你的來信已收悉,根據《房屋登記辦法》、建設部和司法部《關于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司公通字[1991]117號)等相關規定,因房屋繼承辦理房屋轉移登記,應提交公證機構出具的繼承權公證書或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書等相關材料。根據來信陳述的情況,你應當持房產的繼承證明(繼承權公證書或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等有關材料向我局申請辦理。原告不服上述《復函》,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
【案件焦點】
房屋單獨繼承案件轉移登記時房管部門是否應盡其實體審查職責。
【法院裁判要旨】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系本區域內房產登記的主管部門,其對作出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相關的行政主體資格及行政權限。原告向被告申請辦理涉案房屋的轉移登記手續,被告被訴《復函》實際拒絕受理原告的申請。雖原告向被告提交了相關證明材料,但材料的真實性及證明力未經被告在登記程序中的審查,故本案不宜判定原告申請的所有情況符合變更登記的全部實體條件。原告主張其為蘇某英死亡后涉案房屋的法定繼承人,其提供的材料符合《房屋登記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故原告申請房屋登記提交的材料形式上符合《房屋登記辦法》的要求,被告應予受理,并對原告申請材料及主張的事實進行審查,作出是否準予變更登記的具體行政行為。
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1目[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撤銷被告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2014年6月5日作出的《關于市中區玉函北區×號樓×-××室房屋有關情況的復函》,被告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受理原告房屋登記申請。
【法官后語】
本案中原告起訴時已經78歲高齡,其稱其父親陳某選于1976年9月去世,母親蘇某英于2007年8月17日去世。根據《關于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規定,如果要求原告向房管部門提供繼承權公證書即證明原告是唯一法定繼承人,需要提供原告祖父母、原告父親死亡的確切證據,并證明原告系唯一在世子女,甚至需要排除其母親生前是否有遺囑或遺贈,還要確認其父親去世后,其母親是否再婚再育的問題。這些證明材料在現實中是無法獲取的。但被告按照《房屋登記辦法》規定,進行書面審查,其內部依舊執行《通知》的規定,要求提供唯一繼承人的官方證明。而另一個途徑即民事訴訟確認也無法實現,因為沒有明確的被告,無法啟動民事訴訟程序。為解決原告的實際權益問題,實現權益的救濟途徑,必須要求被告履行部分實體審查的職能。當然在訴訟中被告也提出其進行實體審查沒有依據,且一旦發生后續的房產糾紛,被告會承擔嚴重的行政責任和賠償責任。本案審判中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本案首先排除繼承權公證的限制,認定原告提供的有關初始證據包括其父母死亡,其母親未再婚的證明作為形式上“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結合其他必要的申請材料,認定原告提供的材料符合《房屋登記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要求,形式上已經完備,被告應予受理,并對原告申請材料及主張的事實進行審查,作出是否準予變更登記的具體行政行為。因為本案需要考慮到司法權在監督行政權時具體的定位問題。其他地區法院在訴訟過程中直接認定原告提供的材料真實、有效,事實清楚,判決被告直接給予轉移登記(頒發房產證)。以上的判決方式可能帶來很大的法律和現實的風險,一旦出現其他權利人持相關材料主張權利,再經行政程序解決將會受到阻礙,會導致法院判決的不嚴肅、不穩定性,造成責任的追究和后續問題解決的困難。法庭考慮將實體上是否應當進行轉移登記的判斷由被告依據職責履行一定的裁量之權后確認,判定雖原告向被告提交了相關證明材料,但材料的真實性及證明力未經被告在登記程序中的審查,不宜認定原告申請的所有情況符合變更登記的全部實體條件,最終判決撤銷被告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2014年6月5日作出的《復函》,被告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受理原告房屋登記申請。
至于被告進行了局部實體審查是否需要達到全面調查、確認的程度,需要考慮被告作為房屋登記機關所具備的職權,被告權力的限制使其無法全面審查,故法庭建議被告審查時對申請人的材料進行初步真實性、有效性審查后,要求申請人書面承諾以其自身財產承擔登記錯誤造成的損失,并公告。
本案的審判要求被告書面審查和實體審查一并進行,破除繼承權公證的限制,實現行政訴訟解決實際糾紛的目的,與2015年5月1日實施的新《行政訴訟法》的宗旨契合,并在判決方式上保證司法權有序、有效、適度的監督,最大限度實現法律的社會價值。
編寫人: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 俞春暉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制度精義與條文評注(下冊)
- 民辦學校(非營利性)稅收法律政策研究與案例評析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解讀
- 公司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典型案例·關聯規定(注解本)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刑法的私塾(之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解讀與適用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公司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農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糾紛與抗爭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公司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解讀(上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釋義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人格權糾紛(含生命、健康、身體、姓名、肖像、名譽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