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038字
- 2021-10-23 02:52:44
7 發生交通事故公路管理部門是否該擔責——游金華、羅仕珍訴宜昌市夷陵區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局機動車交通事故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調解書字號
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鄂宜昌中民一終字第00085號民事調解書
2.案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游金華、羅仕珍
被告(被上訴人):宜昌市夷陵區交通運輸局
被告(上訴人):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
【基本案情】
2013年3月12日上午6時15分,鄒學紅駕駛鄂EZ8V22號輕型倉柵式貨車,沿宜興公路由興山縣水月寺鎮往夷陵區霧渡河鎮方向行駛,當行至宜興公路67.4KM下坡彎道處時,車輛駛出其行進方向右側路面,翻倒至7.3米高的坎下菜地,造成駕駛員鄒學紅,乘車人鄒忠才、游正才、鄒翠才死亡,乘車人鄒良艷受傷的交通事故。2013年3月18日,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區分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由于駕駛員鄒學紅駕駛機動車行至下坡彎道處,車速控制不當,臨危采取措施不當,致使所駕車輛駛出右側路面,造成翻車事故的發生;同時,由于其駕駛貨運機動車客貨混裝,車廂違法載人在道路上行駛,其前述違法行為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應承擔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認定書記載的道路情況為:事故現場位于夷陵區宜興公路67KM+400M下坡彎道處,屬省級道路,瀝青路面,視線良好,一般彎坡,道路全寬9.9M,道路有效路面8.2M。根據事故現場照片顯示,事發路段的彎道處路邊設有一段高矮依次相連的水泥防護墩,但其中車輛駛出路面的地方防護墩缺失,距離應有二至三個防護墩相連的長度,且該處地面較為平整。根據照片顯示,車輛翻倒的菜地現場未見被撞掉的防護墩,交警部門的現場勘查筆錄未記載道路損失情況。游金華、羅仕珍認為二被告負有保障道路安全、依法設置道路安全防護措施的義務,事發路段缺失防護措施,系二被告不作為所致,故起訴要求二被告賠償各項損失共計1021931元。被告宜昌市夷陵區交通局認為負有安全保障義務的主體是公路局,交通局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被告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認為其依法盡到管理義務,設置了標牌和防護墩,不應賠償損失。
【案件焦點】
宜昌市夷陵區交通局、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是否存在疏于管理的過錯,是否履行了法定義務,是否應該對原告遭受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裁判要旨】
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中車輛駛出路面的地方是否設置了防護墩是本案的關鍵問題。根據事故現場照片顯示,事發路段設置了防護墩,但其中事故車輛沖出路面的地方防護墩缺失,且照片顯示應不止一個防護墩的距離。被告宜昌市夷陵區交通運輸局辯稱防護墩被事故車輛撞掉,但是在交警部門的現場勘查筆錄中未記載有道路損失的情況,且在事故現場照片中也未見被撞掉的防護墩。事發道路的直接管理者應為被告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而非被告宜昌市夷陵區交通運輸局,車輛沖出路面地段防護墩缺失,道路管理者又未及時維護,與本案交通事故后果的擴大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故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對本次事故造成的損失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兩原告的損失共計892813.3元,被告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應賠償10%的損失即89281.3元。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判決如下:
一、由被告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原告游金華、羅仕珍各項損失共計89281.3元;
二、駁回原告游金華、羅仕珍的其他訴訟請求。
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向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審理過程中雙方達成了由宜昌市夷陵區公路管理局向原告補償86000元的協議,二審以調解結案。
【法官后語】
本案系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自訴性安全事故,要求公路管理部門賠償責任。在司法實踐中,有人認為交通路政承擔了公路保護的權益責任,一旦發生涉路安全事故公路管理部門就應當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其實是一種誤解。本案之所以認定公路管理部門承擔賠償責任,是因為公路管理部門存在公路養護瑕疵。歸納一下交通事故涉及公路管路部門承擔責任有以下幾種情況:1.因為公路養護作業、設施安全防護不到位,造成安全事故的,公路管理部門應該承擔責任。根據國家《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第四十四條“公路管理機構、公路經營企業應當加強公路養護,保證公路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前款所稱良好技術狀態,是指公路自身的物理狀態符合有關技術標準的要求,包括路面平整,路肩、邊坡平順,有關設施完好。”第四十五條“公路養護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實施作業。”公路管路部門有責任為公路養護施工過程提供安全保障并保證公路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確因公路管理部門養護管理不到位釀成安全事故的,可以視當事人過錯程度給予一定補償。2.因公路養護坑槽未及時回填或物料堆積造成機動車或行人傷亡案件,公路管理部門應該承擔責任,這既是對事故弱者保護照顧原則的體現,也是督促養護部門加強路面日常養護確保公路經常處于良好技術狀態的具體體現。
編寫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 李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