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條【立法目的】[1]

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事權益的范圍】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條文注釋

【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

《侵權責任法》將其保護對象確立為民事權益,未將民事權利和民事利益作出區分。本法涉及保護范圍的規定,采用了“民事權益”的表述,與《民法通則》第106條的規定保持了內在的一致性。《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并未將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限制在“財產權、人身權”的范圍之內,而是包括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

【隱私權的明確保護】

《侵權責任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首個將隱私利益上升為法定權利的法律。而在以往的案件審理中,對于人們的隱私利益主要是通過類推適用名譽權的方式來予以保護的,這無疑是我國法律在人身權利領域里取得的一個長足進步,使我國人民的人格尊嚴和自由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

本條主要作用是確定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對于侵權責任是否成立及如何承擔應與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條款和分則中的具體條款配合適用。

應用要點

【案由選擇】

人格權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繼承糾紛,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所有權糾紛

【裁判規范】

1.根據《專利法》第11條、第40條的規定,起訴實用新型專利權侵權應以專利權被依法授予為前提,而實用新型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因此在專利申請日到公告日之間,實用新型專利權并未產生,在此期間發生的實施與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相同技術方案的行為,不構成專利權侵權,由此引發的糾紛應適用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判斷專利侵權通常適用“全面覆蓋”原則,即被控侵權產品要具有專利獨立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方能認定侵權成立,不存在部分侵權的問題。

2.注冊商標含有地名的,商標專用權人不得禁止地名所在區域的其他經營者為表明地理來源等正當用途而在商品名稱中使用該地名。但是,除各自使用的地名文字相同外,如果商品名稱與使用特殊的字體、形狀等外觀的注冊商標構成相同或者近似,或者注冊商標使用的地名除具有地域含義外,還具有使相關公眾與注冊商標的商品來源必然聯系起來的其他含義(即第二含義)的,則不在此限。

案例解讀

案例1.鄰人舉報致使不同部門頻繁到家中檢查,是否侵犯了個人隱私權?[2]

王女士、夏先生分別系南京市玄武區黃埔花園某幢706室、606室業主。2013年1月初,雙方因噪音問題產生矛盾,夏先生認為王女士家中發出噪音,影響休息;而王女士否認自家系噪音源。雙方協商未果的情況下,夏先生先后向黃埔花園小區浩瀚物業、梅園新村街道明故宮社區、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后宰門派出所、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治安大隊、南京市玄武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京市工商局玄武分局孝陵衛工商所反映王女士家中發出的噪音問題,上述單位均未能查明噪音來源。不同部門頻繁到王女士家中進行檢查,超出了一般人能夠容忍的限度,嚴重影響了王女士的個人家庭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夏先生是否侵犯了王女士的隱私權?

《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其中,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主要包括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信息保密權、個人通信秘密權以及個人隱私利用權等方面。侵犯隱私權的行為表現為公開,其后果為讓公眾知曉。在本案中,王女士和夏先生系不動產的相鄰各方,均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現雙方因噪音問題產生矛盾,夏先生在雙方協商未果情況下,有權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情況,有關職能部門上門檢查亦系履行管理職責的正當行為。因夏先生只是向特定職能部門正確反映情況,并未向不特定或多數人公布不實信息,故不符合侵犯隱私權要有公開行為的行為要件,也沒有產生損害后果,因此夏先生并未侵犯王女士的安寧隱私權。

案例2.當事人在負責篆刻親人的墓碑時,未將其他親人的名字篆刻上去,受害人能否以侵犯祭奠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3]

賀乙(男)和賀甲(女)系親兄妹,其父親于2004年5月去世。被告賀乙系長子,原告賀甲排行老二,賀某一系次子,賀某二系三子,賀某三系四子。2008年,賀乙為了給其父親立碑,將四兄弟及其家庭成員三代人的名字統計后委托他人刻在其父親墓碑上。2010年6月6日,在新田縣龍泉鎮朝陽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原、被告等人對其父親賀某老人住房公積金分配時另外約定:賀乙將賀甲的名字刻上父親的墓碑,賀乙于2010年8月5日書寫《同意書》,表示次年清明前擇日上碑,賀某一、賀某三在《同意書》上簽字認可。2011年4月19日,賀甲要求社區進行調解,至今調解未成功,原、被告之父賀某的墓碑上仍無賀甲的名字。在這種情況下,受害人能否以侵犯祭奠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

《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里并無祭奠權之規定,但祭奠是人類共同具有的、為表達對已經逝去的親人的哀思和懷念之情而舉行的活動。祭奠作為一種情感的寄托方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普遍存在的風俗習慣,它體現的是對親人的追思、對生命的尊重。祭奠權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一般人格權,它基于近親屬的身份關系產生,保護的是死者近親屬的精神利益。

雖然在現階段,我國在法律上對祭奠權糾紛的處理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款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與祭奠相關的民事利益可以解釋為該條款所規定的“其他人格利益”。同時祭奠活動是《民法通則》中“社會公德”的一項內容,《民法通則》第7條關于“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的規定,對本案的分析也具備一定的指導性。

目前祭奠權益糾紛的可訴性已為我國法院普遍接受,但因目前關于祭奠尚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從而造成了案件審理上往往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本案認為墓碑不僅是逝者安葬地的標志,也是承載親屬衰思的紀念物,墓碑的署名體現著署名者與逝者特定的身份關系。本案中,原告賀甲與逝者賀某系父女關系、與被告賀乙系親兄妹關系,原、被告應平等享有對逝去長輩盡孝和悼念的權利。故支持賀甲要求被告賀乙將原告的姓名篆刻在父親賀某(源)墓碑上的訴訟請求。

第三條【被侵權人的請求權】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被侵權人請求權的規定。在侵權人的行為構成侵權,侵害了被侵權人的民事權益時,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這種權利是一種請求權,所謂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請求權人自己不能直接取得作為該權利內容的利益,必須通過他人的特定行為間接取得。

侵權法律關系中,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如果進行訴訟,則為原告。這里的被侵權人指的是侵權行為損害后果的直接承受者,是因侵權行為而使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人。被侵權人可以是所有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民事主體,只要具有實體法上的民事權利能力,又因侵權行為而使其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人,就具有被侵權人的資格,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被侵權人的資格不在于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但是有無民事行為能力關系到其是否可以自己行使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權利。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被侵權人,可以自己行使請求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被侵權人,自己不能行使請求權,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其行使請求權。在被侵權人死亡時,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如本法第18條規定)。

被侵權人可能是單個主體也可能是多個主體。在一個侵權行為有多個被侵權人的情況下,所有的被侵權人都享有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權利,都可以提起侵權之訴,被侵權人的權利相互獨立,一些被侵權人不請求不影響其他被侵權人提出請求權,被侵權人也可以提起共同訴訟。

在侵權法律關系中,侵權人是承擔侵權責任的主體,在訴訟中為被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3款規定:“本條所稱‘賠償義務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權行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侵權人一般是直接加害人,直接加害人是直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被侵權人損害的人。直接加害人分為單獨的加害人和共同的加害人,共同加害人的侵權責任根據本法共同侵權的相關規定承擔。在替代責任形式的特殊侵權責任中,直接造成損害的行為人不直接承擔侵權責任,承擔侵權責任的主體是替代責任的責任人(如本法第34條第1款規定)。

應用要點

【管轄法院】

《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此,侵權行為發生后,如果侵權人不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則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行為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

權行為地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所在地。一般情況下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行為發生地兩者相一致,均在同一地點,但也存在兩地不一致的情況。此時,針對該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可能存在三處管轄人民法院,即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案例解讀

案例3.民政局作為原告,替身份不明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要求損害賠償是否適格?[4]

2007年6月12日凌晨0時20分左右,被起訴人呂某鋒駕駛皖K39907號低速自卸貨車,沿長邱線自北向南行駛至8KM+600M處時,與行人“無名氏”(女,身份不詳)發生碰撞,造成“無名氏”當場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慈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第2007A00110號《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起訴人呂某鋒負事故全部責任。皖K39907號低速自卸貨車的車主是被起訴人姜某國。因此,起訴人慈溪市民政局認為,被起訴人呂某鋒、姜某國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并起訴至慈溪市人民法院。在這種情況下,民政局可以代替“無名氏”提起民事訴訟嗎?

本案中涉及侵權訴訟中的適格主體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依法由賠償權利人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在本案中,民政局替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身份不明的死亡人提起賠償訴訟其動機無疑是好的,但某一國家機構代他人行使訴權必須有我國法律的相應規定或實體權利人的明確授權,不可只憑社會道德作出一般性的推定。民政局只是民政管理部門,與死者“無名氏”并無扶養義務,更不是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據此,民政局不是適格的賠償權利人,不能作為原告起訴要求賠償義務人賠償。

第四條【侵權責任的優先適用】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條文注釋

【優先原則的適用條件】

民事責任優先原則的適用也是有條件的。第一,責任主體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須合法有效,其發生的依據或基于法律的規定或基于約定。第二,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如果都能滿足,則三種責任并行不悖,責任人同時承擔三種責任,只有在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時,才出現民事責任優先的問題。

案例4.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時如何處理?[5]

2013年4月至5月間,被告人代某、李某、陳某在南京、無錫等地,由代某向被害人謊稱因急用錢而出售“熊膽汁”,再由陳某、李某冒充當地稅務部門和醫院的工作人員共同讓被害人相信藥材珍貴,欺騙被害人“低價”購買獲利,在取得被害人的錢款后逃離現場,三被告人以此手段先后騙取被害人周某、林某、陳某的人民幣共計9萬元。此案于2013年12月9日作出(2013)建刑二初字第88號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人李某犯詐騙罪。判決生效后,李某未能在判決書指定的期限內繳納民事賠償金35000元和罰金50000元,本院刑事審判庭遂于2014年5月24日向執行局移送強制執行。后經查詢,李某僅在中國工商銀行有存款49885元,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此時應當如何處理?

刑事責任和侵權責任分屬刑法和民法兩個部門法,二者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例如二者在侵害客體、社會危害性、法律后果、構成要件、責任主體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但是,由于行為人的犯罪行為造成受害人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的,行為人不僅應該承擔刑事責任,而且應該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在本案中,被告人代某、李某、陳某不僅應承擔刑事責任,也應承擔民事責任。經過查詢,其中被執行人李某僅在中國工商銀行有存款49885元,不足以同時滿足民事責任賠償和刑事責任罰金,故因民事賠償優先原則,應首先將該款撥付其中35000元給被害人周某、林某、陳某三人用于民事賠償,再將剩余的14885元用于繳納刑事罰金。

第五條【其他法律規定的優先適用】

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條文注釋

【一般法與特別法】

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圍,法律可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一般法是指在一國的范圍內,對一般的人和事都有效力的法,特別法是指特定地區、特定人、特定事、特定時間內有效的法。一般法與特別法的區別在于,就地域來說,一般法適用于一國的全部地域,而特別法適用于局部地域,如民族區域自治法;就人而論,一般法適用于所有的人,而特別法適用于特定的人,如兵役法;就時間而論,一般法適用于平時,特別法適用于特別時期,如戒嚴法;就事而論,一般法適用于一般的事,而特別法適用于特別的事。

侵權責任法是關于侵權責任的一般法,其他法律如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是特別法。侵權責任法和相關法律的關系,按照《立法法》,對于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原則上優先適用相關法律。


[1]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下同。

[2] 案例來源: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寧民終字第1974號民事判決書。

[3] 案例來源:湖南省新田縣人民法院(2011)新法民一初字第356號民事判決書。

[4] 案例來源:慈溪市人民法院官網,http://fayuan.cixi.gov.cn/art/2009/4/21/art_10325_299359.html。

[5] 案例來源: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2013)建刑二初字第88號刑事判決書、(2014)建執字第642號民事裁定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南| 深泽县| 阿坝县| 青浦区| 松滋市| 延长县| 定襄县| 临西县| 阿克苏市| 襄垣县| 阿荣旗| 万安县| 昌黎县| 德保县| 襄城县| 东宁县| 迁安市| 黑龙江省| 盐池县| 锡林浩特市| 临漳县| 金华市| 厦门市| 海淀区| 磐安县| 茂名市| 中西区| 武定县| 耒阳市| 博客| 池州市| 宜川县| 成武县| 奉贤区| 靖边县| 凯里市| 巴林左旗| 淮安市| 拉孜县| 义马市|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