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調解協議

第二十八條【達成調解協議的方式】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制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制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采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注解

本條規定達成調解協議的方式,包括兩種:一種是簽訂調解協議書;另一種是達成口頭協議。調解協議書是對民間糾紛進行調解后達成協議的書面證明,是一種重要的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在調解協議書中最好將雙方達成的權利義務內容、履行協議的方式與期限等相關事項載明。其內容依照本法第29條的規定制作,一般需由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調解員簽名并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口頭協議是指經過調解后,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很快得到解決。若其提出不需要制作調解協議書,愿意自覺履行的,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愿。

應用

50.調解協議是否可采取口頭協議的形式

達成調解協議可以采取口頭協議的形式,制作調解協議書或者采用口頭協議的形式主要根據當事人自己的意愿決定。《人民調解法》沒有對口頭協議的形式作出規定,但在第33條規定了司法確認程序,司法確認針對的是調解協議,并非只針對調解協議書。為了與該規定相銜接,本條規定達成口頭協議后,人民調解員也要將口頭協議的內容記錄在卷。

配套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10條;《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14-16條;《民事訴訟法》第97條;《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五、八;《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8-10條

第二十九條【調解協議書的制作、生效及留存】

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三)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并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由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注解

本條規定的是調解協議書的制作、生效及留存。第1款規定了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的事項。第2款是關于調解協議書生效及留存的規定。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不只是一個形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由此體現當事人對協議內容的確認。人民調解員簽名并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一方面表明調解協議在經過調解員調解后達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對協議內容的確認。當事人留存的調解協議書可以作為履行協議或者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的根據。

應用

51.調解協議書需載明哪些事項

(1)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當事人是矛盾糾紛的主體,是調解協議的權利義務承擔人,在調解協議中一般首先要寫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職業、年齡、住址等,如果是婚姻家庭糾紛,也可以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載明,如夫妻、婆媳、兄弟姐妹等。

(2)關于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當事人愿意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在調解書上將如何引起的糾紛,為什么引起的糾紛,是誰引起的糾紛等基本情況寫上,以便分清是非與責任。實踐中,在有些情況下,調解很難將糾紛的是非曲直說的很清楚,責任分的很明確,太較真了,當事人之間可能就難以達成調解協議。在這種情況下,調解協議書將主要情況寫上就可以了。

(3)關于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調解協議的內容主要是當事人雙方要怎么樣解決糾紛,如果是債務糾紛,就要說明當事人之間是不是有債務糾紛,誰欠誰的債,數額是多少,還多少,怎么還等;履行的方式、期限要看屬于哪類糾紛,如果是債務糾紛,可以寫明是一次性付清還是分次付清,是通過銀行、直接交付還是由某人轉交,在什么時間付清等。履行的方式和期限與當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也可以說是解決糾紛的關鍵,一般要在調解協議中寫明。

52.調解協議書自何時起生效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并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

配套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10條;《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14、16條;《民事訴訟法》第97-98條;《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8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13、2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3條

第三十條【口頭調解協議的生效】

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注解

本條規定了口頭調解協議的生效,為了便于當事人履行口頭調解協議、便于人民調解委員會監督當事人履行、便于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本法第28條規定了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口頭調解協議的內容。口頭調解協議自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不需要由人民調解員、當事人在調解筆錄上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

第三十一條【調解協議效力】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注解

本條規定調解協議的效力,理解本條時需注意,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職責只能是督促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

應用

53.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拒絕履行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可否強制其履行

當事人拒絕履行調解協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不能強制當事人履行,只能根據本法第32條和第33條的規定,建議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以其他方式解決糾紛。

配套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第9條第1款;《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36、37條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對調解協議的內容或履行發生爭議的救濟】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注解

本條規定當事人對調解協議的內容或履行發生爭議的救濟。

應用

54.對達成調解協議后發生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現實生活中,當事人在達成調解協議后極有可能還會發生爭議,這主要包括兩種情形:對調解履行的爭議和對調解內容的爭議。對調解履行的爭議產生糾紛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因為當事人不愿意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有的是因為在訂立調解協議時,當事人對履行的期限、方式等約定不夠明確等。對調解內容產生爭議主要原因,有的是因為當事人認為在訂立調解協議時存在誤解;有的是因為當事人認為訂立的協議顯失公平;有的是因為當事人認為自己是在受欺詐、脅迫等情況下訂立調解協議等。

達成協議后發生爭議的,可通過如下途徑解決:

(1)根據人民調解的特點和當事人自愿的原則,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解決。如系當事人不愿意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如系當事人對調解內容發生爭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就有爭議的內容重新調解,在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撤銷或者變更原協議確定的內容,就有關內容重新達成協議并予以明確。

(2)如果當事人不愿意通過人民調解解決有關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內容爭議問題,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規定的是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有兩層含義:其一,當事人就調解協議的履行和調解協議的內容產生爭議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當事人一項法定的權利,任何人不得非法阻礙或者剝奪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權利。其二,“可以”意味著當事人的一種選擇權,既可以向人民法院就原糾紛提起訴訟,也可以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如通過人民調解委員會、仲裁機構或者基層政府、行政機關解決其原糾紛爭議。

配套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3-7條、第11條;《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37、38條

第三十三條【對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注解

本條規定了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制度。這是除在基層人民法院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之外的又一將人民調解與司法糾紛解決機制相銜接的制度。經司法確認后的調解協議書具有強制執行力,在本法第31條的基礎上,更增強調解協議的效力,免除當事人的顧慮,也避免人民調解資源的浪費。

應用

55.調解協議生效后,一方當事人可否自行申請司法確認

調解協議生效后,如果當事人想通過人民法院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應當共同申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司法確認是對已經生效調解協議的審查,并不是調解協議生效的必經程序。調解協議生效與否,要依照本法第29、30條的規定進行審查。生效的調解協議當然具有法律約束力,而司法確認只是對調解協議的效力進行事后確認,并不影響調解協議的生效。

56.當事人應當向哪個機關提出司法確認的申請

當事人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確認。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向當事人住所地、調解協議履行地、調解協議達成地、標的物所在地的基層的人民法院申請確認。

57.當事人提出司法確認申請的,需提交哪些材料

當事人在提出確認申請時,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調解協議書、雙方當事人簽署的承諾書。承諾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1)雙方當事人出于解決糾紛的目的自愿達成協議,沒有惡意串通、規避法律的行為;(2)如果因為該協議內容而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愿意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

58.司法確認的程序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出的司法確認申請后,應當及時審查,材料齊備的,及時向當事人送達受理通知書。人民法院審理申請確認調解協議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參照適用民事訴訟法中有關簡易程序的規定。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雙方當事人應當同時到庭。人民法院應當面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理解所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是否接受因此而產生的后果,是否愿意由人民法院通過司法確認程序賦予該調解協議強制執行的效力。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59.有效的調解協議需具備哪些條件

具備以下條件的,調解協議應確認為有效:一是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二是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三是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60.哪些情形會導致調解協議被確認為無效或部分無效

在實踐中,調解協議或者其部分內容有以下情形的,可以確認為無效:一是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二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三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四是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等。如果當事人在訂立調解協議時有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等嚴重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也可以認定該調解協議無效。如果調解協議內容不明確,無法確認和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予確認該調解協議的效力。

61.人民法院確認調解效力的決定何時生效

人民法院確認調解效力的決定自送達當事人后發生法律效力。

配套

《民事訴訟法》第234、236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49條;《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5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3-7條、第1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第20-25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紫金县| 天台县| 武功县| 石屏县| 开远市| 攀枝花市| 嘉峪关市| 榆林市| 织金县| 湖南省| 南京市| 东丰县| 南召县| 元氏县| 洛川县| 农安县| 铜鼓县| 济宁市| 伊春市| 兴山县| 靖远县| 涞水县| 宽城| 贺兰县| 亳州市| 昌宁县| 即墨市| 杭锦后旗| 永登县| 成武县| 定远县| 股票| 大庆市| 喜德县| 阜新| 婺源县| 拉萨市| 沙河市| 西充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