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法理學

(一)法律

1.“法律”。在我國,“法律”這個詞既是一種總稱,也是一種具有特定含義的名詞。當“法律”一詞出現在我國的正式法律文件中的時候,它一般都特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等。這種意義的“法律”是我國正式法律淵源中的一種(參見下文“法律淵源”部分)。與此同時,“法律”一詞又用來表示一種泛稱,它指的是由相關國家機關依照規定的程序和權限制定出來的規范性文件。在法理學中,法律一詞主要是在這種通稱的意義上來使用的。

2.法律要素。法律要素,或法的要素,指的是法是由哪些基本成分所組成的。按照通說,法的要素包括法律規則、法律原則、法律概念三個要素。

(1)法律規則。法律規則指的是具有一定邏輯結構、規定人們的權利義務及相應法律后果的行為標準。其基本的結構可以表達為:如果出現某情況,則發生某種法律上的后果。這一基本表達包含著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這個結構可以分解為假定(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后果三個部分。

假定(條件)指的是:第一,法律規則的適用條件,包括在什么時間、什么空間(地域范圍)對哪些人生效;第二,行為主體的資格(國籍、權利能力、行為能力等等)。

行為模式指的是具體的權利義務,即法律規則規定人們可以或者應當如何行為,或者不可以、不應當如何行為,它包括:第一,可為模式,即在符合假定的條件的下,主體可以如何行為;第二,應為模式,指在符合假定的條件下,主體應該或必須如何行為;第三,勿為模式,或者禁止模式,指在符合假定的條件下,人們不得如何行為。后兩種模式又成為義務模式,可為模式又稱為權利模式。

法律后果:法律規則規定,人們在作出一定的行為時,他或她將會承擔的法律結果,包括:第一,合法后果,或稱肯定式的法律后果,它表現為法律對人們行為的保護、許可或獎勵;第二,違法后果,又稱為否定式后果,表現為對人們相關行為的制裁、不予保護、撤銷、停止、要求恢復原狀、賠償等等,甚至給予刑罰。

法律規則和法律條文不是一回事。法律規則是理論上提煉出來的概念。法律條文或者說法條則是在法律文件中實際出現的條文,一般都冠以第多少多少條的形式。法律條文與法律規則之間的關系有許多可能:一個條文表述一個完整的法律規則;或者一個法律規則由數個條文來表述;或者一個法律條文表述不同的法律規則及其要素等等(在一般語境中人們都不作這么嚴格的區分,這是沒有問題的。但考生要注意,如果考題專門針對這個知識點時,一定要堅持這一區分)。

法律規則的分類:法律規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第一,從規則內容的功能上可分為授權性規則和義務性規則。前者指規定人們有權做或者不做某種行為;后者指規定人們應當做或者不應當做某種行為。規定人們應當做某種行為的規則又叫命令性規則,規定人們不應當做某種行為的規則又叫禁止性規則。授予國家機關職權的規則既是授權性的規則,又是義務性規則,因為國家機關的職權既是它們的權力,也是它們必須履行的義務。

第二,從規則內容的確定性程度,可分為確定性規則、委任性規則、準用性規則。確定性規則指法律規則的內容已明確肯定,可以直接適用的規則。委任性規則指內容還沒確定,只是概括性地規定,由相應的國家機關通過一定程序來確定這種內容,例如計量法第33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防科技工業系統計量工作的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依據本法另行制定。準用性規則指規則自身沒有規定具體的行為模式,而是規定援用或參照其他相應規定的規則,例如商業銀行法第17條: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組織機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

第三,從規則的強制性程度,可以分為強制性規則、任意性規則。強行性規則指該規則的內容是不允許人們自行變更的。任意性規則在一定范圍內,允許行為人自行選擇或協商確定。義務性規則、職權性規則都屬于強行性規則,在權利性規則中,有一部分屬于任意性規則。

(2)法律原則。法律原則指為法律提供某種基礎或根源的綜合性、指導性的價值準則。與法律規則相比:第一,法律規則的規定是相對具體明確的,而法律原則相對則是抽象的、籠統的;第二,法律規則由于規定得具體明確,所以只適用于由它自己所確定的某一類型的行為,而法律原則是宏觀的,覆蓋面更大。簡單說就是:法律規則具體規定在某條件下應當、可以或者禁止某種行為,而法律原則只是就一個領域的行為方式提出一般性的要求,比如民事行為應當遵循誠實信賴的原則,合同應當遵循合同自由的原則等等。

法律原則的分類:

第一,從法律原則產生的不同基礎,可以分為公理性原則和政策性原則。公理性原則由法律原理構成,在國際范圍內具有較普遍的適用性,如法律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價有償原則等等。政策性原則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處于一定政策的考慮而確定的原則,如我國憲法中的四項基本原則,以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等等。

第二,從適用范圍的大小的角度,可以分為基本原則和具體原則。基本法律原則是整個法律體系或某一個法律領域都要適用的、體現法律基本價值的原則。具體法律原則是在基本原則指導下適用于某個具體領域的原則。基本原則和具體原則是相對的,如罪刑法定原則相對于法治原則是一條具體原則,但在刑法中又可以說是一條基本原則。

第三,從原則涉及的內容的角度,可以分為實體性原則和程序性原則。程序性原則直接涉及程序法(如三大訴訟法中的原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復議等等行政程序法中的原則)。與此相對的是實體性原則,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等等。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指在長期的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基礎上對經常使用的一些專門術語進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概念,具有特定的法律意義。人們在第一次碰到專業的法律概念的時候,可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是這種理解在法律上不一定有效。法律概念的有效含義是由立法者或司法者確定的,具有規范性。比如民事法律行為概念,從日常用語的角度出發,人們可能會把民事活動中的任何行為都當作民事法律行為,但民法上對法律行為的界定比這種日常理解要窄,它指的是以發生法律效力為目的的意思表示。但是,法律概念所運用的語言畢竟來自日常生活,只不過經過了法律思維的歸納和提煉,或者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或者對含義作了限定或擴大。考生在應試的時候如果遇到了從未謀面的法律術語,應該根據考題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運用日常的理解進行分析。

法律概念通常可分為以下四類:

主體概念,如公民、法人等等,用來表達法律關系的主體。

關系概念,如物權、債權等等,用來表達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客體概念,如物、動產、不動產等等,用來表示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

事實概念,如失蹤、違約、侵權等等,用來表達各種事件和行為。

(二)法律淵源

法律淵源又叫作“法源”或者“法的淵源”,在法學上,它通常指法律的形式意義上的淵源,也就是表示法律規范的創制方式和外部表現形式,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等。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人們應該到哪里去找到有效的法律規定?因此,法律的形式淵源也就是指法律規范的效力來源。某個行為規則之所以有約束力,之所以具有法律效力,就是因為它是通過特定的方式制定出來的,并具有特定的表現形式。

1.法律淵源的種類。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法律淵源做出不同的分類。例如,從形式方面可以分為成文法淵源、不成文法淵源;從與法律規范的關聯程度可以分為直接淵源、間接淵源(后者如學說) ;從法律淵源的創制過程可以分為制定法淵源與非制定法淵源;從法律淵源的重要性程度可分為主要淵源與次要淵源。其中在法律實踐中最主要的分類是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正式淵源通常包括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和國際條約等。非正式淵源包括那些尚未在正式法律文件中明確規定的準則和觀念,如正義標準、理性原則、學說等等。

2.我國的法律淵源。這里指的是正式的法律淵源。

(1)憲法。憲法是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分別在1988、1993、1999和2004年通過四個憲法修正案。

(2)法律。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如刑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勞動合同法等等。但要注意的是:第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發布的具有規范性內容的決定和決議,也屬于法律淵源,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第二,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法定的法律解釋機關,它作出的法律解釋與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3)行政法規。指國務院依法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根據憲法和組織法規定,還擁有發布決定和命令的權力,其中具有規范性內容的,也是法律淵源,效力等同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適用于本地方的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有權根據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部門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權限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規章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7)軍事法規和規章。指中央軍委依法制定的軍事法規,以及中央軍委各部、各兵種、各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軍事法規、決定和命令制定的軍事規章。

(8)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9)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或公約、協定、和約、盟約等等,是國家間就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方面的問題共同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國際條約屬國際法,本不屬于國內法的范疇,但我國簽訂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除我國聲明保留的內容外,具有國內法的約束力。因此,我國簽訂或加入的國際條約是我國的法律淵源之一。

(三)法律分類

法律規范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和標準,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法律的一般分類。指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可適用的法律分類。

(1)從法律創制方式和表現形式的角度,法律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指由國家制定頒布、表現為法律條文形式的法律,又稱為制定法。不成文法指雖非國家制定但國家認可其效力的、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如習慣法;另外,在某些國家,如英美國家,不成文法也包括法院通過判決確立起來的判例和先例,這些國家中一些特定的法院(如最高法院)作出的判決和先例,對后來同類的案件具有約束力,這就是“遵循先例”的原則。

(2)從法律規范涉及的不同內容,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實體法如刑法、民法等等。

(3)從法律的地位、效力等級等方面,可以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這種分類只適用于成文憲法國家。根本法即成文憲法,普通法指憲法以外的法律。這里的“普通法”與英美判國家中的“普通法”不是一回事。請參見下文“法律的特殊分類”。

(4)從法律適用范圍的大小,可以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一般法和特別法是相對而言的。

(5)國內法和國際法。國內法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在本國范圍內適用的法律。國際法是國家之間通過協議等方式制定或認可、適用于國家之間的法律。

2.法律的特殊分類。指適用于某些國家的法律分類。

(1)公法和私法。這種分類源于羅馬法系(或者又稱為大陸法系,關于法系的概念,參見下文的論述)。公法指關系到公共權力、公共關系、公共利益、上下等級關系、管理關系、強制關系的法律;私法指涉及平等主體之間的個人利益、個人自由、個人權利等內容的法律。

(2)普通法和衡平法。這是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國家的一種分類法。這里的普通法(common law)不是指與根本法相對那種意義上的普通法,而是專指英國在11世紀后由法官通過司法實踐逐漸形成的、適用于全英格蘭的一種判例法(common一詞最初指的就是這種普遍適用的意思) ;衡平法專指英國在14世紀后作為對普通法的修正和補充的一種判例法。

(3)聯邦法和聯邦成員法。這種分類法適用于聯邦制國家,如美國各州的法律即屬聯邦成員法,聯邦議會制定的法律即屬于聯邦法。

(四)法律部門

1.概念和劃分標準

法律部門,又稱部門法,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對全部現行法律作的分類。一般而言,分類的標準有兩個:調整對象(首要標準)、調整方法(補充標準)。以調整對象為標準劃分,如調整平等主體間人身、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就組成民法部門。以調整方法分,如以刑罰作為制裁手段的法律規范組成刑法部門,而以賠償、恢復原狀等手段調整主體間關系的法律規范組成民法部門。

以上兩個標準提供了法律部門劃分的客觀依據。具體劃分部門法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其他的因素,比如劃分法律部門是為了幫助人們掌握本國現行的法律,如果劃分的結果對這個目的沒有意義,那這種劃分就是不必要的;又比如,法律是不斷發展的,有些領域不斷發展,原來不需要獨立成為一個法律部門,但新的發展卻可能要求使它獨立為一個法律部門,比如勞動法部門;另外,還要考慮到法律部門的平衡性,劃分得太粗固然不合理,劃分得太細也沒有必要。

法律部門是構成法律體系的基本單位。本書基礎理論部分以下的內容,如“三、憲法”、“四、行政法”等,就是在部門法或法律部門的意義上使用這些名稱的。

2.我國的法律部門

(1)憲法。憲法部門規定的是國家的各種根本制度、公共權力的基本配置及運作規則、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作為法律部門或部門法的憲法,與命名為憲法的文件不完全等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屬于憲法部門,是根本法,但憲法部門還包括國家機關組織法,如選舉法、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國旗法、國籍法等等。

(2)行政法。行政法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應當注意把行政法部門和“行政法規”區別開來?!靶姓ㄒ帯笔菑姆蓽Y源的角度說的,它指的是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其中主要的內容的確都屬于行政法的范圍,但行政法是從法律規范的內容方面說的。像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都屬于行政法部門,但在法律淵源上,它們屬于法律,效力比行政法規要高。

(3)民商法。民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財產關系如所有權關系、商品流通關系、遺產繼承關系、知識產權關系等等。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等等都屬民商法部門。經濟法也調整包括財產關系在內的商品經濟關系,但民商法調整的財產關系著眼于平等主體之間,是橫向的關系;經濟法調整的是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各種法律規范,可以說是縱向關系。人身關系如婚姻關系、親屬關系等等。婚姻法、收養法都屬于這類民商法。

(4)刑法。刑法部門主要是規定有關何種行為是犯罪及對犯罪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屬于刑法部門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八個刑法修正案,另外還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作出的有關刑法的立法解釋和決定。

(5)經濟法。經濟法是從民法和行政法部門中分離出來的,它是調整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與民商法相比,它所調整的是經濟領域中的縱向關系。經濟法涉及的范圍很廣,如稅法、商業銀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等。其中,很可能對新法進行考查。如2010年行測第139題即考查了2009年通過的食品安全法。

(6)社會法。社會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和社會福利保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關系的主要內容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的勞動合同制度、工作與休息制度、工資制度、勞動保護制度、勞動保險制度、職業培訓制度等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等。與勞動密切相關的其他關系,如勞動行政部門與用人單位、勞動者在勞動就業、勞動爭議等方面的關系等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調整的是國家或社會為人民的健康、財產、生活等提供福利或保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社會保險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等。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為保障實體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實現而制定的、有關解決實體爭議而進行的訴訟、仲裁等活動所應遵循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

(五)法律體系

1.概念。法律體系指的是一國的部門法體系。上述法律部門有機結合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即法律體系。因此法律體系具有以下特征: (1)它是本國法律規范構成的體系;(2)它是由本國現行有效的國內法所構成的法律體系,不包括本國歷史上已經失效的法律規范,也不包括尚未生效的法律規范;(3)法律體系是通過法律部門構成的體系;(4)法律體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2.法律體系與法系、立法體系的區別。法律體系、法系、立法體系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1)法律體系與法系。法系指的是具有某種共性或共同的歷史傳統和源流關系的各國或地區的法的總稱。如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羅馬—日爾曼法系)、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系)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有的學者還提出社會主義法系等概念。法律體系只由本國法律構成,法系則由若干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構成;法律體系是由現行有效的法律組成的,法系則還包括歷史上曾經存在的相關法律等等。

中華法系是指中國的封建法律和亞洲(特別是東亞)一些仿效這種法律的國家法律的總稱,中華法系的空間范圍主要是以中國法為母法、為核心,還包括東亞大陸,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中南半島部分地區。中國歷史上最初的國家與法產生于夏朝,以后經商朝到西周時期逐漸完備。經過春秋戰國時期法律制度的大變革,成文法在各國頒布,到秦朝時中華法系有了雛形。此后,經過西漢和東漢,以及三國兩晉南北朝長達八百多年的發展,到隋唐時,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體系了。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議》,這是中華法系完備的標志。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都以此為藍本創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過程中中華法系宣告解體,同時建立了中國近代法制的雛形。中華法系最為核心的特征是“禮法合一”,其他特點還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為主,統治者可以隨意修改法律。第二,禮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則,儒家思想貫徹始終。第三,刑法發達,民法薄弱即“重刑輕民”。第四,行政司法合一,即偵查、審判合一。

(2)法律體系與立法體系。立法體系是指與一國立法體制密切相關的各有權機關依據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所構成的體系。其與法律體系的區別在于:①法律體系是按照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及調整方法的不同劃分為不同法律部門而組成的體系,立法體系則與一國的立法體制密切相關(我國的立法體制見下文“三、憲法”部分) ;②法律體系只包括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立法體系還包括已經廢止或自行失效的法律規范。

推薦閱讀
  1.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申論命題熱點與高分攻略(第10版)(2016)
  2. 2020年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3. 2019年北京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申論(第六版)
  5. (2016最新版)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計算機專業知識
  6. 2020年福建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7. 2020年陜西省選調生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8. 2020年湖北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2020年吉林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0. 云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6彩印版)
  11. 福建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6彩印版)
  12. 2020年河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2020年天津市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2020年廣東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試》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5. 2020年貴州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马公市| 新竹市| 永嘉县| 永新县| 牡丹江市| 五大连池市| 襄汾县| 井冈山市| 长岛县| 南充市| 鹿邑县| 浦北县| 南华县| 旅游| 临沂市| 潞城市| 东乡县| 乡宁县| 建阳市| 安泽县| 漯河市| 喀什市| 凤台县| 张家口市| 安徽省| 陇西县| 贵南县| 望奎县| 措勤县| 闽清县| 兴国县| 定州市| 莲花县| 勐海县| 祁东县| 长顺县| 望谟县| 云南省| 梁山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