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課 犯罪構成[4]

2013年真題[5]

1.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雙滾軸旱冰鞋,企盼其運動時摔傷。乙穿此鞋運動時,果真摔成重傷。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3/2/5,單選)

A.甲的行為屬于作為的危害行為

B.甲的行為與乙的重傷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C.甲具有傷害乙的故意,但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D.甲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2.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發現乙家徒四壁。見桌上一塊玉墜,斷定是不值錢的仿制品,甲便順手拿走。后甲對丙謊稱玉墜乃秦代文物,值5萬元,丙以3萬元買下。經鑒定乃清代玉墜,市值5000元。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3/2/6,單選)

A.甲斷定玉墜為不值錢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據,對“數額較大”沒有認識,缺乏盜竊犯罪故意,不構成盜竊罪

B.甲將所盜玉墜賣給丙,具有可罰性,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

C.不應追究甲盜竊玉墜的刑事責任,但應追究甲詐騙丙的刑事責任

D.甲詐騙丙的詐騙數額為5萬元,其中3萬元既遂,2萬元未遂

3.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13/2/51,多選)

A.船工甲見乙落水,救其上船后發現其是仇人,又將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甲的行為成立不作為犯罪

B.甲為縣公安局長,妻子乙為縣稅務局副局長。乙在家收受賄賂時,甲知情卻不予制止。甲的行為不屬于不作為的幫助,不成立受賄罪共犯

C.甲意外將6歲幼童撞入河中。甲欲施救,乙勸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因只有甲有救助義務,乙的行為不成立犯罪

D.甲將棄嬰乙抱回家中,撫養多日后感覺麻煩,便于夜間將乙放到菜市場門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撫養,但乙被凍死。甲成立不作為犯罪

4.關于因果關系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2013/2/52,多選)

A.甲、乙無意思聯絡,同時分別向丙開槍,均未擊中要害,因兩個傷口同時出血,丙失血過多死亡。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殺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時被汽車撞死。甲等多人的行為與乙的死亡間具有因果關系

C.甲將婦女乙強拉上車,在高速公路上欲猥褻乙,乙在掙扎中被甩出車外,后車躲閃不及將乙軋死。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D.甲對乙的住宅放火,乙為救出嬰兒沖入住宅被燒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險行為造成,與甲的放火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5.關于犯罪故意、過失與認識錯誤的認定,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13/2/53,多選)

A.甲、乙是馬戲團演員,甲表演飛刀精準,從未出錯。某日甲表演時,乙突然移動身體位置,飛刀擲進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

B.甲、乙在路邊爭執,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過車輛軋死。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

C.甲見樓下沒人,將家中一塊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樓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為屬于意外事件

D.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實上卻拿了鐵錘砸死乙。甲的錯誤屬于方法錯誤,根據法定符合說,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不作為犯罪表述正確的是:()

A.甲、乙是夫妻,但封建思想嚴重,在乙產下一女嬰后,二人商定趁凌晨無人之機將女嬰送至福利院門口后逃脫,女嬰因被護士發現而幸免于死。因甲、乙二人是以積極的身體動作將女嬰拋棄,故不屬于不作為犯罪

B.丙為某國有大型企業董事長,丙在代表本企業赴美國貿易談判中接受大量高檔物品,歸國后丙將之直接帶回家中隱藏,丙不屬于不作為的貪污罪

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殺人犯罪唯一的目擊證人,由于丁擔心遭恐怖組織報復拒絕作證導致案件無法起訴,丁構成不作為犯罪

D.戊為某大型賓館鍋爐工,某日適逢家中來客陪酒過量,當晚,戊在值班期間獨自一人值守時睡著而未及時加水,導致鍋爐爆炸,戊構成不作為的過失犯罪

2.關于故意的認識內容,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明知自己的財物處于國家機關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時的個人財物應以公共財產論而竊回。甲缺乏成立盜竊罪所必需的對客觀事實的認識,故不成立盜竊罪

B.乙以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竊取軍人的手提包時,明知手提包內可能有槍支仍然竊取,該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槍。乙沒有非法占有槍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盜竊槍支罪

C.成立猥褻兒童罪,要求行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滿14周歲的兒童

D.成立販賣毒品罪,不僅要求行為人認識到自己販賣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為人認識到所販賣的毒品種類

3.孫某與李某原先系同事,兩人關系較好。兩人所在公司進行人事制度改革,自以為勝算較大的孫某在競爭中失敗,而李某脫穎而出。孫某認為是李某使壞,對其懷恨在心,伺機報復。某日,孫某趁李某出差之際,將李某年僅15歲的兒子李小帶到自家看黃色錄像,后將其騙至該市某發廊,讓其與洗發妹甲某發生性關系。結果李小因此感染艾滋病,于半年后自殺。事后查明,孫某并不知曉甲某為艾滋病患者,其教唆李小與甲某發生性關系只是為了令李小墮落,以達到報復李某的目的。據本案,下述哪一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A.孫某的教唆行為與李小的死亡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B.孫某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

C.李某兒子李小的死亡結果對于孫某來說屬于意外事件

D.孫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4.孫曉天周末沒有事情,恰巧鄰居周某有事,便讓孫曉天帶鄰居家4歲小男孩出去玩,結果在河邊玩耍時,小男孩不慎失足掉進深水。由于周圍沒有其他人,但是孫曉天自己又不會游泳,他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小男孩淹死。請問孫曉天的行為如何定性?()

A.構成不作為犯罪

B.構成過失犯罪

C.不構成犯罪

D.構成故意犯罪

5.甲在某超市購物時突然停電,于是甲拿好自己選好的商品摸索著前往收銀處,黑暗之中覺得有人緊跟自己,甲以為對方要搶自己手里的錢包就加快步伐,結果突然被對方抱住,甲便與之扭打,雙方一直沒有說話,扭打過程中甲隨手抓起一件東西向對方刺去,等后來來電時才發現原來是超市的保安,已被甲用剪刀刺死。甲對保安死亡結果的心理態度是:()

A.意外事件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6.甲某與乙某(女)戀愛中發生性關系,致乙某懷孕。甲某提出分手,并要乙某做流產手術。乙某堅決不同意,幾次欲跳樓自殺。某日中午,甲某與乙某在甲某家中又發生爭吵,爭吵中,甲某還用打火機扔打乙某。乙某感到絕望,走到走廊里,喝下了事先準備好的一瓶農藥,又走進了甲某房間。此時,甲某不但沒有及時去救人,反而一走了之,臨走時怕被人知道還將房門鎖上。甲某走后很長時間,乙某才被人發現送往醫院,但因救治無效死亡。關于本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如果甲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的結論是正確的,屬于不純正的不作為犯

B.如果甲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的結論是正確的,屬于純正的不作為犯

C.如果甲某構成遺棄罪的結論是正確的,屬于純正的不作為犯

D.甲某不可能構成遺棄罪,因為甲某與乙某不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關系

7.下列關于犯罪主體的說法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A.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的主體是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

B.貪污罪與濫用職權罪的犯罪主體范圍相同

C.偽證罪、妨害作證罪、徇私枉法罪和誣告陷害罪中,只有誣告陷害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D.經過《刑法修正案(七)》的修改,受賄罪的犯罪主體已經包含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

8.下列情形中行為人的身份不影響定罪量刑的是:()

A.身為郵政工作人員的某甲私自開拆他人信件,情節十分嚴重

B.身為監獄管教的某乙指使罪犯劉某、趙某毆打曾經頂撞過自己的罪犯嚴某,致其左眼完全失明

C.身為法官的某丙在審理一起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威脅原告方證人余某,讓其在庭審時提供虛假證言

D.身為海關工作人員的某丁與走私團伙相互勾結,大肆走私成品油

9.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不同的主體身份對其刑事責任有不同影響,對此方面的問題,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主體,不構成身份犯,但這只是針對該特定犯罪的實行犯而言的,并不影響成立該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和間接正犯

C.聾人或者啞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因有前科而再故意犯罪,依法構成累犯的,應當從重或者加重處罰

10.張某與仇人王某發生毆斗,在毆斗過程中張某突然拔出匕首對著王某的要害部位一頓亂砍。王某沒有力氣反抗,為求活命,便癱倒在地,假裝已被張某砍死。張某信以為真,怕有人發現王某的“尸首”,便將其扔到附近的水井中。該水井非常的深,且早就枯干。王某掉到井底時被摔死。那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張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罪

B.張某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張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

D.張某構成故意殺人罪

11.甲、乙之間素有矛盾,一日甲為殺害鄰居乙而贈送給其一盒下了毒的點心,乙懷疑有詐,遂將點心送給門口玩耍的小孩丙吃,致丙死亡。則下列哪項不正確?()

A.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有因果聯系

B.甲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C.乙對丙的死亡結果所持的心態是間接故意

D.乙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12.關于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下列哪一判斷是正確的?()

A.甲開槍射擊乙,乙迅速躲閃,子彈擊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B.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駛汽車身亡。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C.甲、乙沒有意思聯絡,碰巧同時向丙開槍,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臟。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D.甲以殺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藥,但在該毒藥起作用前,丙開槍殺死了乙。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13.李明是某大學的保安。有一天巡邏的時候,他發現學生孫偉在自行車棚里逛來逛去,形跡可疑,便過去盤問。孫偉說在找自己的自行車,但一直沒有找到。李明要求孫偉把書包里的東西拿給他看,孫偉不答應。李明一把奪過孫偉的包,并將里面的東西倒在地上,只見其中有鉗子、鐵絲、斧頭等各種工具。李明便將孫偉強行帶到保安科,要求其交待偷車的事實和贓物的去向。孫偉默不作聲。李明便解下身上的皮帶,狠命地抽打孫偉,后又用繩子吊住孫偉的頭發,使其只能腳尖著地達四個小時之久。后孫偉交待了偷車的事實,李明依照其敘述找到了其尚未銷售的贓車,并將這些車輛返還失主。那么李明的行為構成什么罪?()

A.故意傷害罪 B.刑訊逼供罪

C.虐待被監管人罪 D.無罪

14.李某(1991年1月5日出生),分別于2005年1月3日、1月4日連續兩次竊取手機,價值2000多元;又于2007年1月2日和1月3日在公交車上盜竊他人錢包,共2萬元;又于2008年元旦盜竊他人摩托車,價值1萬元。合議庭認定李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但是關于盜竊數額卻出現了爭議。其盜竊數額正確的是:()

A.32000元 B.22000元

C.12000元 D.1萬元

15.下列關于責任能力的減弱與喪失的說法,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對于無責任能力的判斷,應同時采用醫學標準與心理學標準

B.司法工作人員在判斷精神病人有無責任能力時,除了以精神病醫學專家的鑒定結論為基礎外,還要進一步判斷精神病人所實施的行為與其精神病之間有無直接聯系

C.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D.又聾又啞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6.下列關于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欲殺害乙,遂在其駕駛的汽車內安放定時炸彈一枚,設定2小時后自動爆炸,但是乙在開車之后半小時內發生了車禍,被撞身亡。乙死亡結果的發生和甲的殺害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甲不構成犯罪

B.王某欲殺其仇人李某,將其打暈后活埋,王以為李某已經死亡,遂離去。但因埋得過淺,3小時后,李某自己醒來,沒走多遠卻摔下山崖死亡。李某的死亡和王某的危害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C.丙故意傷害丁某,丁某受輕傷入院治療,當晚醫院發生原因不明的火災,丁某被燒死,丙構成故意傷害罪,但對死亡結果應承擔刑事責任

D.戊基于殺害的意思,對被害人喬某使用暴力,后者重傷后昏迷,戊即將其扔下深淵。事后查明:喬某是在被拋棄時碰上巨石而摔死的。戊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應當數罪并罰

17.袁某因家中總是失竊,在采取多種防范措施均告無效后,在自家防盜門上接通自制的導線防盜裝置。他怕電流過大電死人,于是只接通火線,每日夜間開通電閘,以為這樣不會電死人。鐵絲電源接通后,為了保險,又用手觸動鐵絲做了幾次試驗,自信不會把人電死。某日晚上,同村的黃某上樓累了,靠在袁某家門上休息,赤裸的上身正好碰在通電的鐵絲上,黃某立即慘叫一聲倒在地上。袁某聽見慘叫,忙開門出來,欲送黃某到醫院搶救,發現黃某已經身亡。袁某的行為:()

A.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袁某死亡屬于意外

B.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C.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論處

D.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

18.關于危害結果的相關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男(25歲)明知孫某(女)只有13歲而追求她,在征得孫某同意后,與其發生性行為。甲的行為沒有造成危害后果

B.警察乙丟失槍支后未及時報告,清潔工王某撿拾該槍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為沒有造成嚴重后果

C.丙誘騙5歲的孤兒離開福利院后,將其作為養子,使之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為造成了危害后果

D.丁惡意透支3萬元,但經發卡銀行催收后立即歸還。丁的行為沒有造成危害后果

19.郭某是A村農民,從小就沒有上過學。與其同村有一婦女肖某,前兩年因兒子去世非常悲傷,以致瘋掉。某日郭某干完活回家,路過肖某門前,肖某沖其擠眉弄眼,還招手讓他進屋去坐。郭某進屋后,肖某脫掉了自己的衣服,并與郭某發生了性關系。郭某被抓獲之后,辯稱其不知道與精神病人發生性關系,即使對方自愿也會構成強奸罪。那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郭某不構成犯罪,因為肖某自愿發生性關系

B.郭某不構成犯罪,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

C.郭某構成強奸罪,但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郭某構成強奸罪,且應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

20.甲欲殺乙,將乙打得昏迷之后突然良心發現趕緊送乙去醫院,醫生消炎藥藥物劑量稍缺導致乙傷口感染死亡;丙因瑣事與丁發生口角,將打成輕傷的丁送往醫院,醫生開成相反作用的藥物導致丁死亡,下列哪一項的評價是正確的?()

A.甲構成故意傷害罪,丙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

B.甲構成故意殺人中止,丙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

C.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丙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

D.甲構成故意殺人既遂,丙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

21.某晚,甲欲殺害他的仇人乙,便趁夜深人靜之時,翻墻進入乙家中,并將乙家臥室的房門撬開。之后甲看見床上躺著一人,便揮舞事先準備的刀具一陣亂砍。但由于當天乙的朋友丙來他家玩,晚上就在乙家留宿,甲用刀具砍的其實是丙。后丙因傷勢過重而死亡。那么甲的行為:()

A.不構成犯罪

B.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競合犯

C.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應數罪并罰

D.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22.甲、乙共謀殺害在博物館工作的丙,兩人潛入博物館同時向丙各開一槍,甲擊中丙身邊的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文物,造成文物毀損的嚴重后果;乙未擊中任何對象。關于甲、乙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成立故意毀損文物罪,因為毀損文物的結果是甲故意開槍的行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C.對甲應以故意殺人罪和過失損毀文物罪實行數罪并罰

D.甲的行為屬于一行為觸犯數罪名,成立牽連犯

23.郭某帶自己的兒子外出游玩。因兒子調皮,到處亂跑,郭某非常生氣,便倒提著兒子的雙腳將其懸于橋上,兒子拼命掙扎,郭某手一滑,他的兒子掉入河中,郭某急忙下水搶救,但為時已晚,他的兒子已溺水身亡。那么郭某對于其兒子死亡的主觀心態是什么?()

A.間接故意

B.過于自信的過失

C.疏忽大意的過失

D.意外事件

24.關于對甲、乙、丙、丁四人的說法,哪一項的表述是正確的?()

A.甲(15周歲)參與拐賣婦女的犯罪組織,在運送婦女時導致婦女三人死亡。甲不構成犯罪

B.乙(14周歲)在盜竊時,為抗拒抓捕而使用暴力,致人重傷。乙不構成犯罪

C.丙(14周歲)明知破壞他人的汽車會導致多人死亡,仍然破壞了他人汽車的剎車裝置,引起3人死亡。丙不構成犯罪

D.丁(15周歲)幫助他人搶劫。丁不構成犯罪

25.關于事實認識錯誤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教唆乙射殺丙左邊的一條狗(曾咬傷甲),乙因槍法欠佳,結果殺死了丙,則甲乙定性為: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甲無罪

B.甲教唆乙射殺草叢中的丙,乙實施射殺行為,因丙暫時離開不在,結果只殺死丙的名犬,則甲乙定性為:甲(教唆犯)乙(實行犯)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的共同犯罪,乙射殺名犬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C.甲(以殺害為目的)約乙共同對丙實施暴力,乙誤以為傷害,結果致丙死亡,則甲乙定性為: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乙成立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既遂),甲乙在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

D.甲乙共謀殺害丙(博物館工作),并同時舉槍射殺丙,結果甲擊中國家珍貴文物,乙未擊中任何目標,則甲乙定性為:甲乙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的共同犯罪,甲擊毀文物的行為構成過失損毀文物罪

26.朱某,是某國有企業的廠長,他利用職務的便利貪污了廠里大量的公款。后來該廠糟糕的業績引起了審計部門的重視,他們決定派人前來查賬,并提前通知了朱某。朱某心中害怕,便決定趁深夜將廠里的賬簿燒毀。在將會計室點燃之后,朱某發現會計盧某在屋內,但由于實在害怕賬目被查,沒有聲張,轉身回去了。后盧某被火燒死。則朱某對盧某的死亡有一種怎樣的心理態度?()

A.間接故意 B.過于自信的過失

C.疏忽大意的過失 D.直接故意

27.路某有駕駛執照,某日開車帶他7歲的外甥張某外出,并讓張某坐在副駕駛座上。后張某吵著要吃零食,路某便駕車到一商店,并下車去買東西。考慮到一小會兒就會回來,路某并沒有熄滅發動機。張某便到駕駛座上學著路某的樣子,發動汽車前行,行人發現后大叫。路某聽到叫聲趕出來,發現這一場景后拼命追趕車輛,但最終車輛還是將一名老年婦女撞死。路某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A.不應承擔責任,該案屬于意外事件

B.不應承擔責任,該案屬于不可抗力

C.應當承擔責任,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D.應當承擔責任,構成交通肇事罪

28.關于不作為犯的說法,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甲路遇張三正在持刀搶劫李女,甲上前與張三搏斗并奪下匕首刺中張三,張三倒地血流不止,懇請甲予以救助,甲沒有理睬護送李女回家,張三因失血過多致死。甲構成不作為犯罪

B.乙發現一直在附近挨家挨戶乞討的戊站在自己家門口要飯,就好心請他到自己家里吃飯,結果戊進入房間后,乙發現戊是身體極為虛弱的需要照料的人,但未對之進行照料,2小時后又將戊攆出房間,放到過道內,戊4小時后被他人發現,送到醫院后很快死亡,乙成立不作為犯罪

C.丙警察執行巡邏任務時,發現數個歹徒正在傷害一年輕女子,丙感覺現在社會整體治安環境不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免以后遭報復,迅速到另一條街巡邏,該女子被殺害。丙成立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D.丁酒后駕車行駛至一偏僻路段肇事,致人倒地昏迷,丁明知晚上若不救助被害人,被害人很可能會被來往車輛碾死,但是為了逃避處罰,匆忙逃離,被害人終被其他車輛碾死。丁僅成立交通肇事罪,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對象為婦女、兒童的犯罪的說法,正確的有:()

A.39歲的婦女甲猥褻13歲女孩的行為,不構成強制猥褻婦女罪

B.王某(男)與張某(女)合謀,將張某賣到西北農村為妻,得款后張某再伺機逃走。王某與張某都構成拐賣婦女罪

C.乙綁架兒童,然后賣給他人做子女,不構成綁架罪

D.丙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并強行與之發生性關系。后來因為該婦女總是不從,就將其賣給了鄰縣的單身漢丁。因為丙構成拐賣婦女罪,對其發生的強奸行為,就不再單獨定罪

2.以下屬于犯意轉化的是:()

A.甲準備到某富商家去搶劫財物,結果發現該富商家沒人,就將保險柜撬開取走大量現金

B.乙潛入一居民家實施盜竊后,發現女主人貌美就對其實施了強奸行為

C.丙以強奸的故意對某女實施暴力后,發現該女實在太丑,就放棄奸淫,將其身上的財物洗劫一空

D.丁欲殺死仇人,在用鐵棒擊打仇人過程中,心想做人還是不要太絕,就其打成重傷

3.關于不作為犯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甲在車間工作時,不小心使一根鐵鉆刺入乙的心臟,甲沒有立即將乙送往醫院而是逃往外地。醫院證明,即使將乙送往醫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醫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B.甲盜伐樹木時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將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傷者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C.甲帶鄰居小孩出門,小孩失足跌入糞塘,甲嫌臟不愿施救,就大聲呼救,待乙聞聲趕來救出小孩時,小孩死亡。甲不及時救助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D.甲亂扔煙頭導致所看倉庫起火,能夠撲救而不救,迅速逃離現場,導致火勢蔓延財產損失巨大。甲不撲救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4.以下關于認識錯誤的說法正確的是:()

A.行為人誤將食鹽當作毒品加以販賣,構成販賣毒品罪未遂

B.行為人誤將甲當作富豪的兒子加以綁架,發現錯誤后,將甲釋放,構成綁架罪未遂

C.行為人在黑暗中誤將乙(男性)當作女性欲實施強奸,發現錯誤后將其釋放,則構成強奸罪未遂

D.行為人欲毒害丙,卻將丁的水杯誤認為是丙的水杯,并在其中下毒,結果造成丁被毒死,則行為人構成故意殺人既遂

5.關于刑法因果關系的判斷,下列哪些項是不正確的?()

A.死刑犯甲在5小時后將被執行絞刑,然而剛過2小時,被害人的哥哥乙突然沖到行刑臺,按動按鈕,甲立刻被絞死。乙的行為與甲的死亡具有因果關系

B.甲為了拿乙(18周歲)取樂,扔了一百元到湖里,乙跳入湖中撿拾,被淹死,乙的死亡與甲具有因果關系

C.甲使用暴力強奸婦女,婦女反抗中認出是甲,對甲說:“其實我心里早就喜歡你!”隨后兩人發生關系。甲的暴力行為與發生性行為這一結果具有因果關系

D.甲對乙說:“你如果不給我10萬元,我就將你的貪污事實告到檢察院!”乙對此問心無愧,但因同情甲便給了甲1萬元。甲的敲詐行為和取得財物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6.關于特殊主體下列哪些提法是正確的?()

A.貪污罪的主體與職務侵占罪的主體各自利用了本人的職務上的便利,共同侵吞國有財產的,根據主犯的身份認定犯罪的性質

B.特殊主體的犯罪意味著沒有該特殊主體身份的人不可能構成該罪的實行犯,但是可以構成幫助犯或者教唆犯

C.公安王某利用職務之便,向煤礦老板索要炸藥炸魚,致使水庫決堤,造成嚴重損失,該犯罪是特殊主體的犯罪

D.境外黑社會組織成員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罪屬于特殊主體的犯罪

7.下列關于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有:()

A.甲深夜尾隨婦女王某,待其行至沒有路燈的路段時欲將其強行奸淫,王某拼命掙扎反抗,結果不慎跑到馬路中央并被過往的車輛撞死。則甲的行為與王某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B.乙開槍射擊魯某,沒有擊中,但魯某素來膽小,被槍聲驚嚇以致死亡。則乙的行為與魯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C.丙將肖某打成重傷,肖某被送到醫院后,醫生診斷后認為其傷勢已致命。但就在醫生要對肖某實施手術之際,醫院發生地震,肖某被震落的吊燈砸死。則丙的行為與肖某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D.丁將羅某約到山上并欲將其殺害,對羅某一頓暴打后丁見其失去知覺以為其已經死亡,便下山逃跑。但羅某在一段時間后清醒,不過由于精神恍惚,在下山時摔死。則丁的行為與羅某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8.關于過失犯罪,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認定過失犯罪的前提是行為人對于該行為不具有犯罪的故意

B.所有的過失犯罪都以事實上發生法定的損害結果為要件,因此,可以說過失犯罪沒有行為犯、危險犯的類型

C.過失犯罪,不存在預備、未遂等特殊形態

D.過失犯罪的實質是認識錯誤

9.王某最近購買了“新海花園”五層的住宅,在打掃房間時有幾塊廢磚,王某決定從陽臺將其扔出,為了防止砸到他人,王某站在陽臺向下看了一會,無人經過,王某又喊了幾聲,之后,確定可以扔下了,這時,住在一層經營商店的聾啞人李某正巧向外走,被落下的磚塊擊中,當場斃命,則王某的行為:()

A.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B.屬于意外事件

C.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

D.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

10.關于罪過,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的玩忽職守行為雖然造成了公共財產損失,但在甲未認識到自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時,就不存在罪過

B.甲故意舉槍射擊仇人乙,但因為沒有瞄準,將乙的名車毀壞。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

C.甲翻墻入院欲毒殺乙的名犬以泄憤,不料該犬對甲扔出的含毒肉塊不予理會,直撲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殺該犬。甲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而屬于意外事件

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的危害結果,既可能是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也可能只是發生他人重傷的危害結果

11.蕭某患有病理性醉酒疾病,在發病時,常有舉止失控、失憶等癥狀。在得知患有此病后,蕭某極少飲酒。2008年2月23日,蕭某參加同學聚會,在朋友的勸說下,喝了400毫升高度白酒。為防止酒后發生意外,蕭某在飲酒前囑咐同學霍某吃完飯后將其送回家中。聚會結束后,霍某送蕭某回到家中后離開。進屋后,蕭某妻子蔣某責怪他不應該喝這么多酒,蕭某與之發生爭吵。爭吵過程中,蕭某雙手勒住蔣某頸部,致其窒息死亡。蕭某酒醒后,稱對殺妻之事無任何記憶。經鑒定,蕭某在殺害蔣某時正處于病理性醉酒發病階段。那么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有哪些?()

A.蕭某的行為無罪

B.蕭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C.蕭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D.蕭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12.關于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下列陳述錯誤的有:()

A.甲1992年2月1日出生,2008年4月3日過失致人死亡。甲不應被追究刑事責任

B.14周歲的乙綁架鄰居4歲小孩,向小孩父母索要8000元錢。后未能達到目的,便將小孩殘忍的溺死。應以綁架罪追究乙的刑事責任

C.17周歲的丙對同學故意傷害造成輕微傷,父母陪其到公安局自首。對丙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也可以不免予刑事處罰

D.14周歲的丁在盜竊時,被人發現。為了逃跑,用木棍將人打成重傷。應以搶劫罪追究丁的刑事責任

13.對下列哪些情形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A.15周歲的甲為了造成他人的死亡而故意破壞交通工具

B.15周歲的乙,伙同他人強奸婦女后迫使賣淫

C.15周歲的丙搶劫了爆炸物

D.15周歲的丁故意殺人未遂

14.甲(18周歲)、乙(15周歲)合謀盜竊丙。甲站在丙身邊掩護,乙從丙褲兜內竊得1000元后離去。后丙發現被竊,以為是身邊的甲所為,遂將其抓住并要將其帶到派出所。甲為脫身,拔刀將丙刺倒。乙隨后返回現場,對著倒在地上的丙說“活該”,隨后和甲一起逃走,丙死亡。下列說法哪些正確?()

A.甲構成盜竊罪和故意殺人罪

B.甲構成搶劫罪

C.乙與甲構成共犯

D.乙不負刑事責任

15.關于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判斷,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甲為搶劫而毆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隨后追趕。章某在逃跑時錢包從身上掉下,甲拾得錢包后離開。甲的暴力行為和取得財物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B.乙基于殺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見程某受傷后十分痛苦,便將其送到醫院,但醫生的治療存在重大失誤,導致程某死亡。乙的行為和程某的死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C.丙經過鐵路道口時,遇見正在值班的熟人項某,便與其聊天,導致項某未及時放下欄桿,火車通過時將黃某軋死。丙的行為與黃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D.丁為殺害李某而打其頭部,使其受致命傷,2小時之后必死無疑。在李某哀求下,丁開車送其去醫院。20分鐘后,高某駕駛卡車超速行駛,撞向丁的汽車致李某當場死亡。丁的行為和李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16.關于法律認識的判斷,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老王的兒子小王,作惡多端,禍害一方,老王終于忍無可忍決定為民除害。某一天趁小王睡覺時,老王將其勒死。老王認為小王是自己的兒子,處死逆子不犯法。老王將有罪行為誤認為是無罪行為。但是老王的目的是為了穩定社會,保護別人的合法權益,因此不應承擔刑事責任

B.小王在馬路上撿到一個錢包,拿回家后扔在墻角沒在意,幾天后打開發現里邊有現金十萬元。小王以為自己構成了盜竊罪,趕緊拿著錢包到公安局自首。小王將無罪行為誤以為是有罪行為,其不承擔刑事責任

C.小王想要從事某項目的經營活動,但拿不準是否違法,于是分別給公安局、檢察院和法院寫信咨詢,后三部門都回復稱是合法經營行為。于是小王放心大膽的開始了經營活動。一年后,公安局認定該行為違法。雖然小王對法律理解錯誤,但是也不影響法律對他行為的評價

D.小王謀殺小張,后因搶救及時,小張沒死。小王很高興,以為自己不構成故意殺人罪,而只是故意傷害罪。小王是對自己行為的定性認識錯誤,不影響依法處罰

17.以下關于犯罪主體的身份,說法錯誤的有哪些選項?()

A.黃某系某村村民小組長,其利用代理村民小組組長從事本村救濟款發放之機采用欺騙手段將該集體的財產1萬余元占為己有,則黃某構成貪污罪

B.王某系某鄉政府任命的該鄉衛生院院長

(集體性質),在依法承擔該鄉醫療預防保健公司工作時,收受某藥廠推銷員賈某賄賂6000元,購進該廠保健藥品并在全鄉強制推廣。王某的行為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C.李某系某地佛教協會工作人員,收受某工頭錢款3萬余元,將某處集體所有的寺院修繕工程給其承包,則李某可以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D.張某承包經營某國有公司下屬部門(不具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在經營過程中,私自將該公司撥給該部門經營資金50萬元挪出作為兒子出國留學經費,至案發時不能歸還,則張某構成挪用公款罪

18.關于不作為犯,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刑法規定,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后果的構成犯罪。該罪以不報告為成立條件,屬于不作為犯罪

B.逃稅罪是一種不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只能由不作為構成

C.遺棄罪是一種不履行扶養義務的行為,屬于不作為犯罪

D.刑法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構成犯罪。該罪以拒不退還為成立條件,屬于不作為犯罪

19.下列關于行為對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有哪些:()

A.甲持槍搶劫銀行,槍是甲搶劫罪的行為對象

B.脫逃罪沒有行為對象

C.乙強奸丙,丙是乙強奸罪的行為對象

D.賭博罪的行為對象是賭資

20.關于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哪些說法不正確?()

A.甲盜竊其外祖母的錢財,認為這種行為不構成盜竊罪,則甲的這種認識錯誤屬于法律認識錯誤,不能因此免除其刑事責任

B.乙欲將王某扔入水池淹死,然而水池中的水很淺,王某實際上系跌落水池摔死,則乙并不存在認識錯誤

C.丙為殺害李某而朝其射擊,卻擊中了其身邊的肖某,致肖某受傷,則丙的這種認識錯誤屬于對象認識錯誤

D.丁殺李某并碎尸,用塑料袋包裝。對羅某謊稱是鴉片,以1000元的價格托羅某運至火車站寄存柜中存放。羅某構成幫助毀滅證據罪

三、不定項選擇題

1.甲與乙有仇,遂趁乙值夜班時,朝乙平常休息的床上連開數槍后揚長而去。后來發現,乙當日并未上班,該床是空的。根據案情回答(1)-(3)題。

(1)甲的行為:()

A.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B.屬于對象認識錯誤

C.屬于實行終了的未遂

D.屬于未實行終了的未遂

(2)假設那天晚上丙替乙值班,甲實際打死了丙。則:甲的行為()

A.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D.屬于對象認識錯誤

(3)假設當時乙不在床上,但床上放著乙買來的一件價值數萬元的古董。甲的行為實際上把古董擊碎。則甲的行為()

A.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B.構成過失損毀文物罪

C.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D.屬于對象認識錯誤

2.梁某是某建筑工地的工人。某日,梁某正在工地上工作,忽然發現女子劉某從工地旁邊經過。劉某長得非常漂亮,當時又穿了一件超短裙,梁某心生歹意,一直跟蹤劉某。后劉某到了一處比較僻靜的地方,梁某沖上前去舉起鉗子用力砸向劉某的后腦勺,并趁劉某昏厥之時將其奸淫。案發后公安機關的鑒定表明:劉某被砸之后已即時死亡。則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有哪些?()

A.梁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和侮辱尸體罪

B.梁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體罪

C.梁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和強奸罪(未遂)

D.梁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和強奸罪(既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南郑县| 平武县| 改则县| 嵊州市| 曲阜市| 家居| 彩票| 宁晋县| 霍林郭勒市| 荃湾区| 济阳县| 阜康市| 阿鲁科尔沁旗| 鸡东县| 胶南市| 东乡县| 千阳县| 城市| 闻喜县| 健康| 邵阳县| 连云港市| 岫岩| 通化市| 桐庐县| 江油市| 德格县| 屯留县| 宽甸| 绥滨县| 兰州市| 砀山县| 班戈县| 太仓市| 临邑县| 沈阳市| 宝坻区| 田东县| 博乐市|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