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國家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于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的職權

第三章 公民和組織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和權利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是本法規定的國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機關。

國家安全機關和公安機關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權劃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維護國家安全。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及各企業事業組織,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動員、組織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第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進行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本法所稱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的,或者境內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的下列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一)陰謀顛覆政府,分裂國家,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二)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的;

(三)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

(四)策動、勾引、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

(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破壞活動的。

第五條 國家對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的組織和個人給予保護,對維護國家安全有重大貢獻的給予獎勵。

第二章 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的職權

第六條 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七條 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經出示相應證件,有權查驗中國公民或者境外人員的身份證明;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詢問有關情況。

第八條 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進入有關場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準,出示相應證件,可以進入限制進入的有關地區、場所、單位;查看或者調閱有關的檔案、資料、物品。

第九條 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在依法執行緊急任務的情況下,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優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礙時,優先通行。

國家安全機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必要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優先使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場地和建筑物,用后應當及時歸還,并支付適當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

第十條 國家安全機關因偵察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可以采取技術偵察措施。

第十一條 國家安全機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可以查驗組織和個人的電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設備、設施。

第十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因國家安全工作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可以提請海關、邊防等檢查機關對有關人員和資料、器材免檢。有關檢查機關應當予以協助。

第十三條 國家安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國家安全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辦事,不得超越職權、濫用職權,不得侵犯組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第三章 公民和組織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和權利

第十五條 機關、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第十六條 公民和組織應當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第十七條 公民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應當直接或者通過所在組織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 在國家安全機關調查了解有關危害國家安全的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公民和有關組織應當如實提供,不得拒絕。

第十九條 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應當保守所知悉的國家安全工作的國家秘密。

第二十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

第二十一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

第二十二條 任何公民和組織對國家安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超越職權、濫用職權和其他違法行為,都有權向上級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有關部門檢舉、控告。上級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有關部門應當及時查清事實,負責處理。

對協助國家安全機關工作或者依法檢舉、控告的公民和組織,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 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犯間諜罪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給予獎勵。

第二十五條 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的,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組織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的,不予追究。

第二十六條 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或者由國家安全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處罰。

第二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處罰。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處罰;情節較輕的,由國家安全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八條 故意或者過失泄露有關國家安全工作的國家秘密的,由國家安全機關處15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對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以及非法持有、使用專用間諜器材的,國家安全機關可以依法對其人身、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對其非法持有的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專用間諜器材予以沒收。

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構成泄露國家秘密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境外人員違反本法的,可以限期離境或者驅逐出境。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對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處罰;非法拘禁、刑訊逼供,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適用本法有關規定。

第三十四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

(1994年5月10日國務院第19次常務會議通過 1994年6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57號發布 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國家安全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負責本細則的實施。

公安機關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適用本細則有關規定。

第三條 《國家安全法》所稱的“境外機構、組織”包括境外機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支(代表)機構和分支組織;

“境外個人”包括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

第四條 《國家安全法》所稱的“間諜組織代理人”,是指受間諜組織或者其成員的指使、委托、資助,進行或者授意、指使他人進行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活動的人。

間諜組織和間諜組織代理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以下簡稱國家安全部)確認。

第五條 《國家安全法》所稱的“敵對組織”,是指敵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

敵對組織由國家安全部或者公安部確認。

第六條 《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資助”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下列行為:

(一)向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境內組織、個人提供經費、場所和物資的;

(二)向境內組織、個人提供用于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經費、場所和物資的。

第七條 《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勾結”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內組織、個人的下列行為:

(一)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共同策劃或者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二)接受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資助或者指使,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三)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建立聯系,取得支持、幫助,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第八條 下列行為屬于《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破壞活動”:

(一)組織、策劃或者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恐怖活動的;

(二)捏造、歪曲事實,發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論,或者制作、傳播音像制品,危害國家安全的;

(三)利用設立社會團體或者企業事業組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四)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五)制造民族糾紛,煽動民族分裂,危害國家安全的;

(六)境外個人違反有關規定,不聽勸阻,擅自會見境內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或者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重大嫌疑的人員的。

第二章 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的職權

第九條 境外個人被認為入境后可能進行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活動的,國家安全部可以決定其在一定時期內不得入境。

第十條 對背叛祖國、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依據《國家安全法》第六條的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可以通緝、追捕。

第十一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對發現身份不明、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嫌疑人員,可以檢查其隨帶物品。

第十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緊急任務的車輛,可以配置特別通行標志和警燈、警報器。

第十三條 依據《國家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對查驗中發現的不符合維護國家安全要求的電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設備、設施,可以責令有關組織和個人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拒絕或者沒有能力進行技術處理的,可以予以封存、扣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行為,不受其他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應當出示國家安全部偵察證或者其他相應證件。

國家安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國家安全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辦事,不得超越職權、濫用職權,不得侵犯組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章 公民和組織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和權利

第十五條 機關、團體和其他組織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工作,應當接受國家安全機關的協調和指導。

第十六條 公民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向所在組織報告的,所在組織應當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不得延誤。

第十七條 公民和組織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有權要求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制止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十八條 下列情形屬于《國家安全法》第五條所稱的“重大貢獻”:

(一)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重要線索,發現、破獲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案件的;

(二)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重要情況,防范、制止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發生的;

(三)密切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表現突出的;

(四)為維護國家安全,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進行斗爭,表現突出的;

(五)在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第十九條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條所稱“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是指:

(一)不應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攜帶、存放屬于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

(二)可以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未經辦理手續,私自攜帶、留存屬于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

第二十條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條所稱“專用間諜器材”,是指進行間諜活動特殊需要的下列器材:

(一)暗藏式竊聽、竊照器材;

(二)突發式收發報機、一次性密碼本、密寫工具;

(三)用于獲取情報的電子監聽、截收器材;

(四)其他專用間諜器材。

專用間諜器材的確認,由國家安全部負責。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所使用的工具和其他財物,或者本細則第六條所列的經費、場所和物資,國家安全機關可以予以查封、扣押、凍結;所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根據不同情況,由國家安全機關予以沒收或者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國家安全機關沒收的財物,一律上繳國庫。

因泄露國家秘密所獲取的財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二條 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國家安全機關也可以予以警告、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

第二十三條 下列情形屬于《國家安全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的“立功表現”:

(一)揭發、檢舉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犯罪分子,情況屬實的;

(二)提供重要線索、證據,使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得以發現和制止的;

(三)協助國家安全機關、司法機關捕獲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的;

(四)對協助國家安全機關維護國家安全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行為。

“重大立功表現”,是指在前款所列立功表現的范圍內對國家安全工作有特別重要作用的。

第二十四條 有證據證明知道他人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或者經國家安全機關明確告知他人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的,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五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公民和組織依法有義務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拒不提供或者拒不協助,構成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六條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人身傷害或者財物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并由司法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七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非法拘禁、刑訊逼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制規定

(2010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令第579號公布 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保障無線電管制的有效實施,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無線電管制,是指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區域內,依法采取限制或者禁止無線電臺(站)、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輻射無線電波的非無線電設備的使用,以及對特定的無線電頻率實施技術阻斷等措施,對無線電波的發射、輻射和傳播實施的強制性管理。

第三條 根據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重大任務、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等需要,國家可以實施無線電管制。

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無線電管制,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

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實施無線電管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相關軍區決定,并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備案。

第四條 實施無線電管制,應當遵循科學籌劃、合理實施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輕無線電管制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

第五條 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隊電磁頻譜管理機構,應當根據無線電管制需要,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全國范圍的無線電管制預案,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

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區電磁頻譜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全國范圍的無線電管制預案,會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本區域的無線電管制預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軍區批準。

第六條 決定實施無線電管制的機關應當在開始實施無線電管制10日前發布無線電管制命令,明確無線電管制的區域、對象、起止時間、頻率范圍以及其他有關要求。但是,緊急情況下需要立即實施無線電管制的除外。

第七條 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無線電管制的,由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隊電磁頻譜管理機構會同國務院公安等有關部門組成無線電管制協調機構,負責無線電管制的組織、協調工作。

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實施無線電管制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區電磁頻譜管理機構會同公安等有關部門組成無線電管制協調機構,負責無線電管制的組織、協調工作。

第八條 無線電管制協調機構應當根據無線電管制命令發布無線電管制指令。

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隊電磁頻譜管理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區電磁頻譜管理機構,依照無線電管制指令,根據各自的管理職責,可以采取下列無線電管制措施:

(一)對無線電臺(站)、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輻射無線電波的非無線電設備進行清查、檢測;

(二)對電磁環境進行監測,對無線電臺(站)、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輻射無線電波的非無線電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三)采取電磁干擾等技術阻斷措施;

(四)限制或者禁止無線電臺(站)、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輻射無線電波的非無線電設備的使用。

第九條 實施無線電管制期間,無線電管制區域內擁有、使用或者管理無線電臺(站)、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輻射無線電波的非無線電設備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服從無線電管制命令和無線電管制指令。

第十條 實施無線電管制期間,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鐵路、廣播電視、氣象、漁業、通信、電力等部門和單位,軍隊、武裝警察部隊的有關單位,應當協助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隊電磁頻譜管理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和軍區電磁頻譜管理機構實施無線電管制。

第十一條 無線電管制結束,決定實施無線電管制的機關應當及時發布無線電管制結束通告;無線電管制命令已經明確無線電管制終止時間的,可以不再發布無線電管制結束通告。

第十二條 違反無線電管制命令和無線電管制指令的,由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關閉、查封、暫扣或者拆除相關設備;情節嚴重的,吊銷無線電臺(站)執照和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軍隊、武裝警察部隊的有關單位違反無線電管制命令和無線電管制指令的,由軍隊電磁頻譜管理機構或者軍區電磁頻譜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十三條 本規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奉贤区| 涪陵区| 自贡市| 顺昌县| 缙云县| 长治县| 杂多县| 三亚市| 江门市| 油尖旺区| 乳山市| 潞城市| 普宁市| 苍南县| 晋宁县| 渝北区| 亳州市| 文安县| 伊春市| 故城县| 房山区| 共和县| 陕西省| 淄博市| 伊通| 彭山县| 寿宁县| 桂平市| 绥芬河市| 永年县| 临汾市| 图片| 临潭县| 聊城市| 上饶县| 灵寿县| 商水县| 阿勒泰市| 舒城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