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公務員錄用考試隨身練系列:申論寫作精要
- 飛躍公考輔導中心組編
- 3263字
- 2021-09-10 17:49:23
三、把握閱讀之黃金法則
大家都知道,申論考試主要考查考生對材料進行概括歸納和提出解決對策的能力。這是因為國家行政機關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文件流轉,針對某些問題,公務員一定要整理成文字材料逐級匯報,然后再層層匯總,最后用文字的形式下達領導的意見和批示。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申論考試所給定的閱讀材料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在2013年公務員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需要較高的能力和發散性的思維方式。所以,在閱讀申論材料時一定要把握以下黃金法則。
(一)保證時間原則
保證時間原則是指為了順利完成作答要求,應試者必須給予充分的時間來保證閱讀材料。這是由于以下幾個因素限制的:
1.材料內容的專業性。材料內容的專業性是指所給定的材料必然涉及一定的專業領域,雖然這種領域一般都不會過于冷門,但是對于有些考生來說,理解起來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是由于他們社會接觸面較窄,猛然接受給出的材料需要一個適應和理解的過程。當然,這種專業性是相對于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知識的考生而言的。2005年的申論給定資料是“三農”方面的問題,相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的考生而言,雖然在電視或其他媒體上聽過或看過這一方面的情況,但由于生活環境與之存在差距,還是不能夠理解“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也就不能理解解決“三農”問題的兩種出路,致使有些考生的分數不高;2006年的試題是政府如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人們雖然經歷“非典”和一些突發事件,但是,有一部分人還是比較陌生,一些考生認為這是政府的事情,與個人的關系不大,許多人更關注諸如節約型社會、房價穩定、和諧社會等經常接觸的名詞和有關內容,所以有些考生把這個問題寫成了如何建設和諧社會,如何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所在地區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的新聞概述并展開議論;2007年的土地資源問題,同樣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尤其是關于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部分,由于較多是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資料,許多考生一時難以理解。尤其是作文試題,本身看似非常形象且又緊密結合資料,但考生對如何加強土地調控方面的知識欠缺,導致寫作偏離主題,整體分數不理想;2008年的申論給定資料,由于涉及水電站建設的綜合管理,許多考生很難對此類現象“說開去”,而且水利部門的答復包含較多的專業知識,所以有些試題的回答就顯得有些困難;2009年的金融危機和糧食危機,2010年的海洋保護、2011年的黃河精神及2012年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失、食品安全,由于涉及金融專業知識、糧食安全領域、海洋資源開發、地理人文背景等,如果沒有一定的相關背景知識,考生寫起來還是有點難度。這些現象說明,材料的專業性對于有些考生是一個必須邁過的門檻。
2.材料內容的豐富性。材料內容的豐富性是指申論給出的材料過于龐雜而且內容較多,沒有一定的時間不可能理解和梳理清楚。申論給定的資料平均在五六千字,所包含的又不是單一方面的內容,這給閱讀帶來了材料內容理解上的迷惑性。
3.材料形式的無序性。日常接觸的文章都是相對完整有明確內容的文字,而且文章的作者在寫作之前或寫作過程中首先就考慮了受眾的需求,所以理解上不會存在問題,但是,申論材料則不同,命題者給出的材料是半成品,考查的就是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給出的材料故意無序而且混亂,如果不認真細致的閱讀理解就很難把握材料的主題。
以上三個限制因素,要求考生必須給予充足的時間來保證閱讀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就是如何分配閱讀的時間。申論考試的作答參考時間是110分鐘,申論考試的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間是40分鐘,只要集中精力閱讀是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但是具體到每年的試題而言,由于涉及內容不同,也可以對此進行適當的調整,考生應當根據所給材料的多少來大概確定閱讀的時間,但從總體上估算,考生應該拿出約占三分之一的時間來認真閱讀材料。在沒有弄清材料的意思之前,不要輕易作答,否則就很可能因對材料的理解偏差或不準確而導致作答失分。
(二)把握整體原則
最初閱讀材料在頭腦中形成的是一個小事件或者小問題,隨著閱讀的延續,就會發現后面的與前面的事件是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也可能在接受后面內容的過程中就忘記了前面的內容,所以第一遍閱讀之后,在頭腦中只是形成了一個個事件或感性的故事,彼此聯系的結點還沒有找到,這就需要再次閱讀,甚至第三次閱讀,只有全面掌握了給定材料的內容,才會感覺存在于不同段落之間的材料是相關聯的,才能掌握了材料的主旨,挖掘出真正的本質,所以在閱讀材料過程中必須把握整體性原則,把握給定資料的主題和層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立體的印象,化零為整,這樣作答起來才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否則,只能是答非所問,偏離主題。
(三)強調重點原則
把握整體原則側重于把握給定資料的全面性,而強調重點原則側重通過對給定資料的梳理,理會材料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所強調的是什么,在申論給定資料中,有些內容是為主要內容做鋪墊的,有些屬于過渡的,有些是為了突出所要強調的觀點,在閱讀整個資料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琢磨給定資料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或強調的重點。如2006年國考申論給定資料中D部長在線接受了眾多網友的訪談,而且涉及的內容很多,但所強調的重點是界定什么是社會突發公共事件,政府如何應對社會突發公共事件;2007年國考申論給定資料談到了石家莊關于農用耕地被征用的問題,首鋼尾礦庫的治理問題,江蘇利用灘涂的做法,河南整治空心村的問題,長江三角洲商品房建設用地的問題,但重點強調的是如何有效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是土地的持續利用問題;2008年國考申論給定資料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包括介紹怒江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生態文化,修建怒江水電站的不同觀點,國外發達國家對修建水庫的做法和我國的做法等,但重點強調的是如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如何堅持保護與開發協調統一的問題;2009年國考申論涉及兩個方面的材料:產業升級和糧食安全問題,從表面上兩大主題互不關聯,但是實際上可以上升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這一共同主題;2010年國考申論則重點考查的是海洋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實際上關注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問題;2011年國考申論首次分為兩張試卷,分別考查黃河精神與文化和農村地區教育、文化等問題,雖然給出的資料較為繁雜,但是都是緊緊圍繞這一重點問題從不從層面予以反映;2012年則分別考查了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問題及安全生產理念,以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試卷為例,雖然材料涉及了地溝油問題、醫德下降問題、媒體報道不實的問題、部分學校收取學生好處的問題等,但是歸根到底均是道德失范的問題,如何加強道德建設以及重塑道德精神是問題的關鍵和重點。
(四)過濾原則
既然給出的材料是龐雜豐富的,就不可能都是“金子”。實際上,命題者在命題時,在材料中是故意設置了一些無用或者無關的材料,這些段落與材料的主題關聯性不大或多是一些鋪墊性的資料,或是給定資料中出現的是過多描述性的語言,真正反映主題的只是幾個字或關鍵詞,所以在閱讀材料中,應試者必須學會對材料的篩選和過濾,力爭把那些迷惑、多余、無關的信息過濾掉,這里尤其要注意,如果材料的內容是反映兩個以上的問題,更需要過濾,找出每一個段落應劃歸到哪一個問題上,在整體上理解的同時,抓住關鍵問題和信息。這樣就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否則就會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五)強調普遍原則
申論的給定材料與高考的材料作文不同,高考的材料作文允許考生個性獨立,發揮想象,甚至具有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如有一年高考作文的材料是達·芬奇學美術,老師不教給他畫畫的方法,只是讓他不停地畫雞蛋,當達·芬奇感到不可理解的時候,老師問他能不能從畫出的雞蛋里找出完全一樣的兩個雞蛋。對此,有的學生作文標題為“打好基礎是關鍵”,有的是“圓的聯想”,有的是“名師出高徒”,這是考生運用發散性思維導致的結果。但是申論材料,雖然各個段落的意思不同,但應試者必須把握命題的初衷和考官的心思,決不能在作答中有逆反心理,采用反向思維,隨心所欲的寫作。閱讀理解材料必須根據整體印象突出普遍原則,即一般人的理解和大眾化的思維方式,強調普遍原則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偏離材料提供的基本傾向和基調,否則肯定會與提供的參考答案相去甚遠。
- 2020年天津市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廣東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16下半年)
-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陜西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面試實戰模塊寶典(第10版)(2016)
- 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21華圖版)
- 2020年河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河南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浙江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福建省選調生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7新大綱)
- 2020年海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預測試卷:公共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卷(2016最新版)
- 2020年西藏自治區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