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實用版)(2012年版)
-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 1197字
- 2021-09-10 17:44:07
第十二條 不受案范圍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理解與適用
除了本條規定以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也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1)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刑事司法行為;(2)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3)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4)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5)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國家行為]
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行訴解釋》第2條)國家行為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很多時候帶有秘密性。國家行為不具有可訴性。
[抽象行政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行訴解釋》第3條)抽象行政行為的對象范圍很大,并且不確定,所以這種行為的合法性問題不適合通過訴訟途徑解決。
[法定行政終局行為]
法定終局行為,是指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注意必須由法律加以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無權規定。常見的法定行政終局案件有:
(1)復議選擇但復議終局案件。中國公民對出入境管理公安機關作出的拘留決定不服的,或者外國人對其罰款或者拘留處罰決定不服的,既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如果當事人選擇復議,則復議決定具有終局效力,當事人對此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2)復議后選擇裁決終局案件。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3)復議終局案件。①屬于行政復議范圍而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案件不能提起行政訴訟。②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征收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條文參見
《行訴解釋》第1-5條
[1] 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同。
[2] 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同。
- 實用版法規專輯:行政法(201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含草案說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2019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五險一金法律適用全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條例(含草案說明)(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注解與配套(2014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解讀
- 交通事故法律適用全書(第五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9年修訂)
- 宅茲中國:住宅權理論的歷史發展和當代實踐
-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