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jīng)今注(中國古典文學(xué)叢書)(簡體版)
- 高亨注
- 693字
- 2021-09-03 19:56:20
前言
我們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勤勞勇敢的人民,在黨的英明領(lǐng)導(dǎo)下,正在進行新的長征。際此人人揚鞭躍馬,爭攀高峰,向四個現(xiàn)代化進軍的時刻,我們怎能不加倍努力呢!?
我是一個書生,幾十年來,尤其是解放以后,總是爭取多作一些研究工作,多貢獻一點極為微小的力量,已經(jīng)著有專書十幾種,刊行問世。最近所作《詩經(jīng)今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又使我得到鼓勵,為之欣舞。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前人的注釋很多,其中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錯誤的。我讀古書,從不迷信古人,盲從舊說,而敢于追求真諦,創(chuàng)立新義,力求出言有據(jù),避免游談無根。這本《詩經(jīng)今注》就是抱著這種態(tài)度而寫成的。
例如《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舊注說,這首詩是贊美魯國的公族,把公族比作麒麟。請看,詩人描寫麒麟的足、頂和角,又描寫成群的公族,最后則為麒麟而悲嘆(于嗟)。這是贊美公族嗎?當(dāng)然不是。據(jù)《左傳》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仲尼觀之曰:‘麟也。’”又據(jù)《孔叢子》記載,孔子當(dāng)時曾作了一首《獲麟歌》:“唐虞之世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由?麟兮麟兮我心憂。”(《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楊士勛疏引)我認(rèn)為這首七言三句詩是后人偽作,《麟之趾》一詩才是孔子所作的《獲麟歌》,被后代儒者編入《詩經(jīng)·周南》之中。《公羊傳·哀公十四年》中說孔子看到魯人打死的麒麟,“反袂拭面,涕沾袍”。此詩則反復(fù)悲嘆,兩者的意味是相合的。
總之,我注《詩經(jīng)》是依循它的本文,探求它的原意。但錯誤也在所不免,希望讀者予以指正!
高亨
一九八〇年四月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