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雞鳴

這首詩寫國君的妻子在早晨勸促國君早去上朝,而國君卻戀床不肯起來。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一〕。匪雞則鳴〔二〕,蒼蠅之聲〔三〕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四〕。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五〕,甘與子同夢〔六〕。會且歸矣〔七〕,無庶予子憎〔八〕

【注】

〔一〕朝,朝廷。盈,滿也,指上朝的人已滿。這二句是國君的妻子所說。

〔二〕匪,通非。

〔三〕蒼蠅之聲,遠處雞鳴,音細似蒼蠅聲。上二句是國君所說。

〔四〕昌,盛多也,指上朝的人已多。這二句是國君的妻子所說。

〔五〕薨薨,蟲子群飛的聲音,這是天亮的景象。

〔六〕同夢,同入夢鄉。

〔七〕會,上朝與群臣相會。

〔八〕此句當作“庶無予子憎”,庶無二字傳寫誤倒。(《大雅·生民》:“庶無罪悔。”《抑》:“庶無大悔。”可證。)庶,希望的意思。予,我。子,你。

這一首詩敘寫兩個獵人相遇于山間,共同逐獸,互相贊揚。

子之還兮〔一〕,遭我乎峱之閑兮〔二〕。并驅從兩肩兮〔三〕。揖我謂我儇兮〔四〕

子之茂兮〔五〕,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從兩牡兮〔六〕。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七〕,遭我乎峱之陽兮〔八〕。并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九〕

【注】

〔一〕之,是也。還,借為(huán還),敏捷。

〔二〕峱(náo撓),齊國山名,在今山東臨淄南。

〔三〕驅,急走。從,追逐。肩,獸三歲稱肩。兩肩即下文的兩狼。

〔四〕揖我,向我作揖。儇,靈巧。還與儇含義略同。

〔五〕茂,美也。

〔六〕牡,雄獸。兩牡即下文的兩狼。

〔七〕昌,盛壯。

〔八〕陽,山南稱陽。

〔九〕臧,借為壯。

詩的主人公是個女子,寫一個闊少爺來到她家,在等待她,將與她同行。舊說:這是寫男女結婚時,男到女家來迎娶。也講得通。

俟我於著乎而〔一〕,充耳以素乎而〔二〕,尚之以瓊華乎而〔三〕

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於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注】

〔一〕俟,等待。著,古代富貴者的宅院,大門內有屏風,大門和屏風之間叫作著。屏風和正房之間一塊平地叫作庭。正房的中間寬大明敞叫作堂。堂的左右或后面才是室。乎而,語氣詞。

〔二〕充,塞也。素,白色。古代富貴者,男子帽的左右兩邊各系一條絲繩,繩的下端有穗,垂到胸部。絲繩用白、青、黃三色的三股絲編成,在當耳的地方,絲繩打成一個圓結,左右各一,正好塞著兩耳,即所謂充耳。充耳以素,以青,以黃,乃是分別描寫三色的三股絲的圓結。

〔三〕尚,加也。瓊,美玉。華,光華。男子充耳的圓結上各穿上一塊圓玉,叫作瑱(tiàn)。尚之以瓊華、瓊瑩、瓊英,都是描寫玉瑱。

東方之日

這是一首男女幽會的詩。詩主人公是男子,寫他的情人到他家來,在他家留宿。

東方之日兮〔一〕。彼姝者子〔二〕,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三〕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四〕。在我闥兮,履我發兮〔五〕

【注】

〔一〕東方之日,指白天。

〔二〕姝,美麗。子,女子。

〔三〕履,踩踏。即,借為笫(zǐ子),席子。古人無病不設床,就地鋪上席子,人坐臥在席上。

〔四〕闥,夾室也,寢室左右的小屋。此句言女子已進入秘室。

〔五〕發,借為(fèi廢),葦席。

東方未明

這是一首農奴們唱出的歌,敘述他們給奴隸主服徭役的情況。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一〕。顛之倒之,自公召之〔二〕

東方未晞〔三〕,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四〕

折柳樊圃〔五〕。狂夫瞿瞿〔六〕。“不能辰夜〔七〕,不夙則莫〔八〕!”

【注】

〔一〕衣,上身的衣服。裳,下身的衣服。農奴天未亮就起來,把衣裳都穿顛倒了。

〔二〕公,指農奴主。召,呼喚。

〔三〕晞,破曉。

〔四〕令,命令。

〔五〕樊,編籬笆。圃,菜園子。

〔六〕狂夫,瘋漢。指奴隸主派來監工的人。瞿瞿,瞪眼怒視貌。

〔七〕辰,看伺。辰夜,看伺夜里的時間。

〔八〕夙,早也。莫,古暮字,晚也。此句言不是來早就是來晚。上二句是狂夫斥責農奴的話。

【附錄】

注〔七〕辰,與晨古通用,《左傳·僖公五年》:“丙之辰。”《漢書·律歷志》引辰作晨,就是明證。《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集解》“晨門者閽人也”。晨門是說看伺門戶的人。《淮南子·說山》:“見卵而求晨夜。”晨夜指伺夜的雞。以上采自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南山

齊襄公原來和他的同父異母妹文姜通奸。魯桓公三年,桓公娶文姜為妻,十八年和文姜到齊國去,發覺了他們兄妹的奸情,斥責文姜。文姜告訴了襄公,襄公羞惱成怒,派公子彭生殺死桓公(事見《左傳》)。齊人唱出這首歌,諷刺襄公、文姜和桓公。

南山崔崔〔一〕,雄狐綏綏〔二〕。魯道有蕩〔三〕,齊子由歸〔四〕。既曰歸止〔五〕,曷又懷止〔六〕

葛屨五兩〔七〕,冠雙止〔八〕。魯道有蕩,齊子庸止〔九〕。既曰庸止,曷又從止〔一○〕

蓺麻如之何〔一一〕?衡從其畝〔一二〕。取妻如之何〔一三〕?必告父母〔一四〕。既曰告止,曷又鞠止〔一五〕

析薪如之何〔一六〕?匪斧不克〔一七〕。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一八〕

【注】

〔一〕崔崔,山高大貌。

〔二〕綏綏,慢慢走。詩以南山之狐喻荒淫之齊襄公。

〔三〕魯道,往魯國去的大道。蕩,平坦。

〔四〕齊子,齊國的女兒,指文姜。歸,出嫁。

〔五〕止,語氣詞。

〔六〕曷,何,為什么。懷,回來。

〔七〕葛屨(jù據),葛布做的鞋。兩,鞋一雙為兩。五字未詳,疑此句當作“葛屨兩止”和下句“冠雙止”句法一樣。傳寫兩止誤為止兩,又改為五兩。

〔八〕(ruí),帽帶下垂部分。帽穗以絲繩制成,下垂胸前,左右各一,所以說雙。詩以葛鞋成兩、帽穗成雙比喻夫妻成對,不可以亂。

〔九〕庸,用也。

〔一○〕從,由也。指由此大道返齊。以上兩章是指責文姜不應回齊國來。

〔一一〕蓺,古藝字,種也。

〔一二〕衡從,通橫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畝,壟也。詩以種麻必有壟比喻娶妻必有稟告父母的禮節。

〔一三〕取,通娶。

〔一四〕古人娶妻,父母在則告其人;父母死則告其廟或神主。魯桓公娶文姜時,他的父母已死。

〔一五〕鞠,借為造,至也,來到。

〔一六〕析薪,劈柴。

〔一七〕匪,通非。克,能也。詩以劈柴必須用斧比喻娶妻必須有媒人。

〔一八〕極,至也,來到。以上兩章是指責桓公不應到齊國來。

甫田

農家的兒子,尚未成年,竟被統治者抓去當兵派往遠方。他的親人想念他,唱出這首歌。

無田甫田〔一〕,維莠驕驕〔二〕。無思遠人〔三〕,勞心忉忉〔四〕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五〕。無思遠人,勞心怛怛〔六〕

婉兮孌兮〔七〕,總角丱兮〔八〕。未幾見兮〔九〕,突而弁兮〔一○〕

【注】

〔一〕無,勿,不要。田,上田字是動詞,種田;下田字是名詞。甫,大。

〔二〕莠(yǒu有),一種草,似谷非谷,今語呼做谷莠子。驕驕,借為喬喬,草盛而高的樣子。

〔三〕遠人,到遠方去的人,指從軍者。

〔四〕忉忉,憂念貌。

〔五〕桀桀,讀為揭揭,也是高的意思。

〔六〕怛(dá達)怛,憂傷不安貌。

〔七〕婉孌,年少而美好的樣子。

〔八〕總角,總是束扎,古代未成年的人,頭發束成兩個髻,左右各一,形似牛角,叫作總角。丱(guàn慣),兩髻對稱豎起的樣子。

〔九〕未幾,不久。

〔一○〕突而,突然。弁(biàn辨),一種帽子,圓頂,用布帛或革做成,士兵們戴這種帽子。這一章寫她的兒子是個總角童子,可是竟被統治者抓去當兵,戴上弁帽了。

盧令

這是一首贊美獵人的短歌。

盧令令〔一〕,其人美且仁〔二〕

盧重環〔三〕,其人美且鬈〔四〕

盧重〔五〕,其人美且偲〔六〕

【注】

〔一〕盧,獵犬名。令令,借為獜獜(《說文》引作獜獜),犬健壯貌。一說:令令,借為鈴鈴,環聲。

〔二〕其人,指獵人。仁,仁慈。

〔三〕重環,兩個環,一個大環套在犬的脖子上,一個小環聯在大環上,牽犬的繩子系在小環上。

〔四〕鬈,讀為拳勇之拳,健勇也。

〔五〕(méi枚),環也。

〔六〕偲(cāi猜),多才。

敝笱

魯桓公在齊國被殺(事見《南山》篇解題)以后,魯國立文姜生的兒子為君,是為莊公。文姜做了寡婦,時時由魯國到齊國去,和齊襄公幽會。齊人唱出這首歌,加以諷刺。

敝笱在梁〔一〕,其魚魴鰥〔二〕。齊子歸止〔三〕,其從如云〔四〕

敝笱在梁,其魚魴〔五〕。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六〕。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注】

〔一〕敝,破也。笱(gǒu狗),捕魚的竹籠。梁,魚壩,似水中堤,中穿孔,置笱于孔內。

〔二〕魴,魚名。鰥,魚名。詩以破魚籠不能捉住魚比喻魯國禮法破壞不能約束文姜。

〔三〕齊子,文姜。歸,回齊國。止,語氣詞。

〔四〕從,仆從。如云,比喻盛多。

〔五〕(xù序),魚名。即鰱魚。

〔六〕唯唯,《釋文》引《韓詩》作遺遺。疑唯、遺均借為wéi唯),也是魚名。舊說:唯唯,魚出入自如貌。

載驅

這首也是齊人諷刺文姜的詩(事見《南山》、《敝笱》兩篇解題)。

載驅薄薄〔一〕,簟茀朱鞹〔二〕。魯道有蕩〔三〕,齊子發夕〔四〕

四驪濟濟〔五〕,垂轡沵沵〔六〕。魯道有蕩,齊子豈弟〔七〕

汶水湯湯〔八〕,行人彭彭〔九〕。魯道有蕩,齊子翱翔〔一○〕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一一〕。魯道有蕩,齊子游敖〔一二〕

【注】

〔一〕載,乃也。驅,車馬急走。薄薄,馬蹄聲。

〔二〕簟(diàn店)茀,遮蔽車子的竹席。朱,紅色。鞹,去毛的熟皮。朱鞹蓋在車箱前面。此句寫文姜所坐的車子。

〔三〕魯道,往魯國去的大道。蕩,平坦。

〔四〕齊子,文姜。發夕,早晨出行為發,晚上停宿為夕。

〔五〕驪,黑色馬。濟濟,即齊齊,整齊,毛色一樣,高長一樣。

〔六〕轡,馬韁繩。沵(nǐ你)沵,柔軟貌。

〔七〕豈弟,同愷悌,和樂近人。

〔八〕汶水,水名,流經齊魯兩國。湯湯,猶蕩蕩,水流貌。

〔九〕行人,跟著文姜走的侍從人員。彭彭,盛多貌。

〔一○〕翱翔,指遨游。

〔一一〕儦(biāo標)儦,眾多的樣子。

〔一二〕敖,古遨字,游也。

猗嗟

這首詩是齊國貴族所作,贊揚魯莊公體壯貌美,能舞善射。這時莊公隨其母文姜到齊國來了。

猗嗟昌兮〔一〕,頎而長兮〔二〕,抑若揚兮〔三〕,美目揚兮〔四〕,巧趨蹌兮〔五〕,射則臧兮〔六〕

猗嗟名兮〔七〕,美目清兮〔八〕,儀既成兮〔九〕,終日射侯,不出正兮〔一○〕。展我甥兮〔一一〕

猗嗟孌兮〔一二〕,清揚婉兮〔一三〕,舞則選兮〔一四〕,射則貫兮〔一五〕。四矢反兮〔一六〕,以御亂兮〔一七〕

【注】

〔一〕猗嗟,贊嘆聲。昌,身體強壯。

〔二〕頎(qí其),身長貌。

〔三〕抑,讀為懿,美也。若,而也。揚,神氣昂揚。

〔四〕揚,借為陽,明也。此句言眼睛明亮。

〔五〕趨,急走。蹌,步履有節奏的樣子。

〔六〕臧,善也。此句言善于射箭。

〔七〕名,借為明,面色明凈。

〔八〕清,眼睛黑白分明。

〔九〕儀,指射箭的儀式。成,完畢。

〔一○〕侯,射侯。正,射的。古代貴族舉行射儀時,立一木架,架上加一塊方形獸皮,叫作侯。侯上加一塊小的圓形的白布,叫作正或的。射者向正發箭,箭穿正上,叫作中。此二句說他整天射侯,箭沒有離開正,都射中了。

〔一一〕展,真也。甥,外甥。

〔一二〕孌,俊俏。

〔一三〕清揚,眉目清秀。婉,嫵媚。

〔一四〕選,善也。

〔一五〕貫,穿透。箭穿透侯皮,說明力量大。

〔一六〕反,回到原處,就是把箭收回來。

〔一七〕御,防御。此句是說將用這箭防御暴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威远县| 大冶市| 桓仁| 正阳县| 栾城县| 年辖:市辖区| 姚安县| 桃园县| 阜新市| 宝丰县| 江安县| 贵定县| 洛隆县| 澄江县| 疏勒县| 霍城县| 邮箱| 赣州市| 津市市| 内黄县| 石楼县| 大名县| 宝鸡市| 安宁市| 恩施市| 庆云县| 涟水县| 寻甸| 丰宁| 汉寿县| 清水河县| 定州市| 中方县| 额尔古纳市| 武川县| 古丈县| 吐鲁番市| 瑞丽市| 锡林郭勒盟|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