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近讀朱琪先生新作《蓬萊松風 :黃易與乾嘉金石學》書稿,覺得其中內容都很扎實,是多年打磨出來的。據丁丙跋,《武林訪碑錄》為傳抄的黃小松殘稿,經其仔細整理后附印在本書內,尤為可貴。

本書有個特點,即采用了大量古人信札。前半部分講述主人公生平、藝文和交游,引用書札二十余通。后半部分有專門尺牘疏證一章 ,收入一百通。它們不僅是可信的史料,還呈現著清代學者的文采和書法,各有千秋。因此想就寫作時對古人尺牘的利用談點看法。下邊檢本書中一短信和疏證為例。

黃易致趙魏惠碑札
釋文:

正月七日接手書,并惠碑種種,感謝感謝。宋元碑目有誤,乞更正見示。鄭道昭等碑俟覓得即寄,此外得碑甚多,今匆匆發信,不及檢寄,下次必寄。古錢弟拓出二冊,亦俟再寄。所得頗可觀也,小品隨意檢呈。朱朗兄來,乞拓本見惠,至望至望。畢中丞大辦金石,吾兄能一游否?翁公來信必問兄也。此候近祉,諸容再報,不一。晉齋大兄。愚弟黃易頓首。(鈐“黃九”印)

疏證:

此札事關黃易推薦趙魏入畢沅幕中搜訪整理金石資料,以及與趙魏進行金石交流事宜。

關于此札的時間和背景,據札中所云“朱朗兄來……畢中丞大辦金石,吾兄能一游否”,今案乾隆五十八年(1793)春,黃易曾招朱文藻游山左,阮元、孫星衍皆蒞任青齊,各傾篋商考,且命工匠廣拓摩厓穹碑。乾隆五十九年(1794)畢沅奉命巡視山東,阮元與其倡議編纂《山左金石志》,此書于嘉慶二年(1797)由小瑯嬛仙館梓行。

又札中言及“古錢弟拓出二冊”,案黃易曾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拓所藏古錢為《泉文》四冊,數量較札中所云“二冊”更多。

綜上可推測此札大約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春。

涉及金石資料:宋元碑目、《鄭道昭碑》、古錢

關涉人物:晉齋(趙魏)、朱朗兄(朱文藻,號朗齋)、畢中丞(畢沅)、翁公(翁方綱)

從上可以看出,作者寫尺牘疏證分為四步:一,釋文,也包括釋印文;二,疏證,扼要點出尺牘的完缺、寫信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背景;三,涉及的金石、書籍、書畫名目。四,標出涉及人物姓名。在敘述主人公生平事跡而引征尺牘時,有的也是這么做的,只是簡略一些。

要做到這四步,當然需要作者有相應學問的深厚積累,能夠深入了解和正確考證,如此才能幫助讀者跨過尺牘中繁瑣的客套、復雜的字號稱謂、陌生的人際關系而抵達事由。障礙與困惑掃除,頓覺豁然。

寫文史文章往往利用古代信札。今人讀古人信多有疑難,不言而喻,常常是囫圇吞棗。現在寫作中利用信札的一般方式,有的是原文抄錄而不加注解,有的是只摘出直接有關的文句,其他盡刪,也不作解釋。像本書處理的方式,對于作者難度大,對于讀者卻很明白,且留下了細讀、玩味的余地,并為信息檢索準備了條件。這是值得借鑒的。

我與朱琪初次相識于2009年杭州西泠印社舉辦的“重振金石學”學術研討會上。他提交的《黃易的生平與金石學貢獻》論文受到贊譽。至今已過去十年,知道他對篆刻藝術、西泠八家和乾嘉學術的鉆研絲毫沒有松懈,屢見著述,自成境趣。故宮博物院藏黃易尺牘和黃易友朋尺牘近二百通,經他考釋者過半,深思慎取,左右逢源,顯幽燭隱,令人服膺。

施安昌記于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小雪后三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兴仁县| 布拖县| 永胜县| 高淳县| 枣阳市| 丹寨县| 北票市| 周宁县| 施秉县| 大悟县| 四会市| 雅江县| 双峰县| 上蔡县| 广宁县| 宁安市| 南开区| 曲沃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化县| 阿拉善右旗| 丹凤县| 吉木乃县| 房山区| 田阳县| 衡山县| 郴州市| 玛沁县| 龙里县| 南充市| 讷河市| 福海县| 沙洋县| 中西区| 昆山市| 邵阳市| 加查县| 临朐县| 延安市|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