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易筋經序

后魏孝明帝太和年間,達摩大師自梁適魏,面壁于少林寺。一日謂其徒眾曰:“盍各言所知?將以占乃詣。”眾因各陳其進修。師曰:某得吾皮,某得吾肉,某得吾骨。惟于慧可曰“爾得吾髓”云云。后人漫解之,以為入道之淺深耳,蓋不知其實有所指,非漫語也。迨九年,功畢示化,葬熊耳山[1]腳,乃遺只履而去。

后面壁處碑砌壞于風雨,少林僧修葺之,得一鐵函,無封鎖,有際會,百計不能開。一僧悟曰:此必膠之固也,宜以火。函遂開,乃熔蠟滿注而四著故也。得所藏經二帖,一曰《洗髓經》,一曰《易筋經》。

《洗髓經》者,謂人之生,感于愛欲,一落有形,悉皆滓穢。欲修佛諦,動障真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必先一一洗滌凈盡,純見清虛,方可進修,入佛智地。不由此經,進修無基,無有是處。讀至此,然后知向者所謂“得髓者”非譬喻也。

易筋者,謂髓骨之外,皮肉之內,莫非筋。連絡周身,通行血氣,凡屬后天,皆其提挈;借假修真[2],非所贊勷,立見頹靡。視作泛常,曷臻極至。舍是不為,進修不力,無有是處!讀至此,然后知所謂皮、肉、骨者,非譬喻,亦非漫語也。

《洗髓經》帙[3]歸于慧可,附衣缽,共作秘傳,后世罕見。惟《易筋經》留鎮少林,以永師德。第其經字,皆天竺[4]文,少林諸僧,不能遍譯。間亦譯得十之一二,復無至人口傳密秘,遂各逞己意,演而習之,竟趨旁徑,落于枝葉,遂失作佛真正法門。至今少林僧眾,謹以角藝擅場,是得此經之一斑也。

眾中一僧,具超絕識,念惟達摩大師,既留圣經,豈惟小技?今不能譯,當有譯者。乃懷經遠訪,遍歷山岳。一日抵蜀,登峨眉山,得晤西竺圣僧般剌密諦[5],言及此經,并陳來意。圣僧曰:佛祖心傳,基先于此,然此經文不可譯,佛語淵奧也;經義可譯,通凡達圣也。乃一一指陳,詳譯其義。且止僧于山場,挈進修,百日而凝固,再百日而充周,再百日而暢達,得所謂金剛堅固地,馴此入佛智地,洵為有基筋矣。僧志堅精,不落世務,乃隨圣僧化行海岳,不知所之。

徐鴻客[6]遇之海外,得其秘諦。既授于虬髯客[7],虬髯客復授于予。嘗試之,輒奇驗。始信語真不虛,惜乎未得《洗髓》之秘,觀游佛境。又惜立志不堅,不能如僧不落世務,乃僅借六花小技,以勛伐終,中懷愧歉也。

然則此經妙義,世所未聞,僅序其由,俾知顛末。企望學者,務期作佛,切勿要區區作人間事業也。若各能作佛,乃不負達摩大師留經之意。若曰勇足以名世,則古之以力聞者多矣,奚足錄哉?

時 唐貞觀二載春三月三日李靖[8]藥師甫序

[1] 熊耳山:達摩禪師圓寂后葬熊耳山,在今河南宜陽,立塔于定林寺,在今河南陜縣。

[2] 借假修真:佛教名相,以人身為眾緣假合而有之身,要借假合之身修真。

[3] 《洗髓經》帙:即包裝好的一部《洗髓經》,帙即古代用于裝套線裝書的套子。

[4] 天竺:華夏稱古印度為天竺國,天竺國又分為東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和中天竺,故又稱五竺。

[5] 般剌密諦:中天竺人,一說西天竺人,唐代譯經僧,唐中宗神龍元年(705)于廣州制旨道場譯出《大佛頂首楞嚴經》十卷。

[6] 徐鴻客:隋朝的修道之士,曾向李密進獻《經天緯地策》,后隱居山林。

[7] 虬髯客;虬髯是指頰須卷曲,虬髯客即唐代俠士張仲堅,與李靖同時代人,《神仙感遇傳》載有《虬髯客傳》。

[8] 李靖(公元571—649):本名藥師,京兆三原(今陜西三原東北)人,唐初軍事家,精通兵法,著《天老神光經》一卷,被收入《道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西充县| 固原市| 崇左市| 遂平县| 赤壁市| 广宗县| 富裕县| 肥东县| 梅河口市| 高邮市| 棋牌| 桂东县| 伊金霍洛旗| 普兰县| 宕昌县| 水城县| 曲阜市| 嵊州市| 泾川县| 巴林左旗| 贵德县| 观塘区| 冕宁县| 平陆县| 荥阳市| 同德县| 平和县| 井陉县| 沙湾县| 色达县| 若羌县| 浦县| 白玉县| 邻水| 香港| 宣化县| 黑山县| 开原市| 瑞安市|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