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見的敵人:病毒的自然史(醫(yī)學人文叢書)
- (英)多蘿西·克勞福德
- 1312字
- 2021-09-02 09:25:26
前言
1969年,時任美國衛(wèi)生部部長認為所有的嚴重性感染都能夠得到預防和治療,他向國會宣布:“我們現在可以結束對傳染病的研究了。”可事實證明,他大錯特錯。我們正置身于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規(guī)模、最廣泛的致命性病毒大流行的水深火熱之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現在是世界上頭號感染殺手,也是非洲最常見的死亡原因。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HIV暴發(fā)以來,世界各地暴發(fā)了空前數量的傳染病,包括高致死率的漢坦病毒、埃博拉病毒、拉沙熱病毒。
病毒完全不受我們的控制,悄無聲息地入侵我們的身體,寄生于我們的細胞。直至如今,病毒仍在與我們這一地球上最復雜的生物一爭高下,并在斗爭中成為贏的一方。天花病毒1980年被根除,在此之前,僅它就殺死了至少三億人;同一時期,麻疹每年仍可致250萬兒童死亡。一旦我們有辦法對付這些老對手,新對手就會出現。我們是否同樣有能力控制它們?還是它們會打敗我們?這場人與病毒之戰(zhàn)將何去何從?
致命病毒的流行引起了恐懼與恐慌,媒體抓住了這種情緒。但我們獲取的信息通常是不準確的,且過于戲劇化,以至于“病毒”這個詞已有了兇兆的意味。人們有權知道入侵自己身體的微生物的準確信息。雖然“這只是一種病毒”這句話常常用來解釋咳嗽、感冒、發(fā)燒或乏力等癥狀,但我們真的清楚由病毒引起是什么意思嗎?即便真的遇到了病毒感染,我們知道是哪一類病毒,它又是如何引起這些癥狀的呢?
本書致力于探討這些及其相關的問題,并試圖向普通讀者講述病毒的奇異之處。病毒僅僅是由一小段被蛋白質外殼包繞的遺傳物質組成的,卻可以引發(fā)大混亂。這小小的生物如此成功地擺布我們,讓人不由得心生佩服。當然了,在這本書中,我將以擬人化的手法描述病毒。如果這樣的寫法呈現給讀者的是栩栩如生的病毒,并且能夠揭示其本質——巧妙的、善于操縱的但歸根結底有害的寄生生物,那么目的便達到,我也就不必為這種寫法抱歉了。
在第一章中,我將概述病毒的具體細節(jié),并介紹病毒與宿主之間源遠流長的戰(zhàn)斗,以及這場戰(zhàn)斗給雙方命運帶來的影響。在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我將討論病毒利用宿主進行生存和復制的各種策略,其中很多可致病。每一章都會聚焦于一種特殊的感染模式,即病毒所引發(fā)的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或者是癌癥。在最后一章中,我將回顧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治療方案。全書均以個別病毒為例,所以有些病毒,如HIV,就會出現在多個章節(jié)中。本書還涵蓋了“瘋牛病”,因為瘋牛病是由某種病原體引起的,盡管我們現在知道這種病原體并非典型的病毒。
本書的完成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在這里我無法一一致謝。事實上,這些人中大多數并不知曉自己曾給予我?guī)椭驗樵谶^去的幾年里,我那盜竊狂一般的大腦一直在瘋狂地收集有關病毒的任何信息,比如有趣的事實、數據、短語或者是引語,無論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只要可以用來說明一個觀點。凡是曾在具體的主題上提供了專業(yè)性的建議和資料的人,我都會在文中具名。在此,我要感謝所有愿意花時間閱讀、修改并對手稿提出建議的人。我衷心感謝格倫達·福克納和阿萊羅·托馬斯所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感謝薩拜因·奧斯汀-布魯克斯所做的文獻研究以及專業(yè)的文書協(xié)助,感謝蘇珊·哈里森對編輯工作的幫助和建議。
我希望這本書能為讀者帶來趣味和啟發(fā)。
多蘿西·克勞福德
2000年9月于愛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