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王立于沼上章

孟子見梁惠王[1]。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2],曰:“賢者亦樂此乎?”[3]

孟子對(duì)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shī)》云[4]:‘經(jīng)始靈臺(tái)[5],經(jīng)之營(yíng)之;庶民攻之[6],不日成之[7]。’‘經(jīng)始勿亟[8],庶民子來[9];王在靈囿[10],麀鹿攸伏[11]。’‘麀鹿濯濯[12],白鳥鶴鶴[13];王在靈沼,於牣魚躍[14]。’文王以民力為臺(tái)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tái)曰‘靈臺(tái)’,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15],故能樂也。《湯誓》曰[16]:‘時(shí)日害喪,予及女皆亡!’[17]民欲與之皆亡,雖有臺(tái)、池、鳥、獸,豈能獨(dú)樂哉?”

章解

此章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與民偕樂”的主題思想;以“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兩句為提綱,引《詩(shī)》、《書》中文王的“賢”和夏桀的“不賢”作鮮明的對(duì)比,形象地描述人民歡樂與仇恨的情緒,突出“與民偕樂”的主題。


[1] 梁:即“魏”。“魏”本是春秋時(shí)晉國(guó)大夫一個(gè)氏族之稱,至韓、趙、魏三家分晉,戰(zhàn)國(guó)開始的時(shí)候,就作為一個(gè)諸侯的國(guó)名。魏惠王因畏秦兵,自安邑(今山西安邑)遷都大梁(今河省開封),故“魏”又稱為“梁”。惠王:名,公元前370年即位,前334年死。周朝天子稱“王”,至戰(zhàn)國(guó)時(shí),諸侯也自稱“王”。

[2] 沼:池子。鴻:大雁。麋:鹿之一種。

[3] 賢者:聰明正直的人(有時(shí)指才能優(yōu)越的人)。樂:快樂,下同。

[4] 《詩(shī)》:指《詩(shī)經(jīng)》。以下十二句,每四句為一章,引自《詩(shī)經(jīng)·大雅·靈臺(tái)》篇。

[5] 經(jīng)始:經(jīng)營(yíng)、筑作基址。靈臺(tái):臺(tái)名。

[6] 庶民:眾多的人民。攻:造作。

[7] 不日成之:原不給予期限,但很快就建成了。

[8] 亟(jí):同“急”。句意謂:“筑作基址的工程不用太急啊!”這說明不加督促的意思。

[9] 庶民子來:民眾像兒子為父母工作那樣熱情地來工作。

[10] 王:指周文王。囿:是養(yǎng)禽獸的地方;和“靈臺(tái)”一樣被稱為“靈”。“靈”有美好意,借以歌頌文王的美德。

[11] 麀鹿:牝鹿。攸伏:在自己的處所,伏著不動(dòng)。攸:所。

[12] 濯濯:娛樂游動(dòng)的樣兒。

[13] 鶴鶴:肥白的樣兒。

[14] 於(wū):感嘆助詞。牣:滿。言跳躍的魚充滿池中。

[15] 偕樂:同樂。

[16] 《湯誓》:《尚書》的篇名。

[17] 時(shí):是,猶言“這個(gè)”。害(hé):何,此言何時(shí)。喪:滅亡。予:夏民自謂。女(rǔ):你,指夏桀。皆(xié)亡:共同滅亡。根據(jù)漢伏勝《尚書大傳》說,夏桀自比為“日”,有“日亡吾亦亡”的話。夏民在受桀暴虐壓迫下,痛苦極了,迫切望他快快滅亡,呼吁著:“這個(gè)‘日’何時(shí)滅亡啊!只要你滅亡,我們寧愿和你共同滅亡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成安县| 浦县| 绵竹市| 鞍山市| 惠水县| 大庆市| 安阳市| 周至县| 盐津县| 子洲县| 土默特左旗| 景德镇市| 百色市| 镇远县| 玛多县| 安义县| 高青县| 清水河县| 南充市| 昌图县| 乐清市| 鹤庆县| 汶上县| 县级市| 天水市| 澎湖县| 合江县| 咸宁市| 清河县| 冷水江市| 伊金霍洛旗| 东兴市| 琼结县| 高邮市| 永丰县| 杂多县| 峨山| 荔波县| 土默特右旗|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