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師媽媽給孩子的財商課
- 李伊
- 3013字
- 2021-09-03 16:34:56
第四章
孩子拖拉怎么辦?積分獎勵制巧立規矩
自從多多上了小學之后,他回家寫作業就成了最令我頭疼的事,因為公司離家坐車大約要一個小時,等我回到家吃完飯,只能晚上七點多才開始輔導他寫作業。
有朋友問我:為什么要輔導他呢?為什么不交給老師呢?
因為他很多字都不認識,老師又是通過QQ把作業發給家長的,只能等我回來告訴他作業是什么才能寫,看題目時,他又很多字都不認識,還是需要一道題一道題地講解。
這么一來,我經常陪他寫作業到晚上十點鐘。
語文作業通常是讀拼音上傳到QQ群里,他看著書上的拼音一個一個念,很多拼音的發音都不對,比如“bo(波)”,教了十幾次還是念成“po(破)”,教得我很費勁,我要等他全都讀熟練了,才能用手機整段錄下來,上傳到QQ群,有時候短短的兩行拼音,至少要花一小時才能錄完。
英語作業是朗讀,他們是外國語學校,一上來就是朗文英語,讓一個不懂ABC的人,直接開始學句子。
回家他拿起書要錄音,沒有一個單詞是會讀的,我只能從頭開始輔導,一個一個地念,一個一個地教,有一次原石出差,我一個人帶著多多錄到深夜十二點。
教育小學一年級學生,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他英語不好就更不喜歡學,下載的英語打卡軟件,讓他每天堅持,無論我下班后多么累,我都會在旁邊盯著。
因為學習跟不上,他有了厭學心理,早上要叫好多次才肯起床,刷牙要叫,穿校服也要叫,吃早餐還要叫,甚至還要催他去小便。
謝天謝地的是,我去聽了一節他們學校給家長開的關于提高小孩注意力的培訓課。
當我聽了培訓老師傳授的方法后,才發現我已走進了誤區,我的很多行為都是不對的。
比如,我總是不斷地嘮叨。
老師說,糾正小孩的錯誤,第一次指出來的時候效果是最好的,他也會端正態度。但是從第二次開始,他就不會集中注意力去聽了。
所以嘮叨是無用的。
那我要怎么辦?除了嘮叨我沒別的轍了,難道打他嗎?
老師說:“當然不能打!你要在他做得正確的時候給予鼓勵,再不斷地提高對他的期望,增加得到獎勵的難度。”
為此,她還舉了個例子,為什么很多人會沉迷游戲,就是因為會得到及時獎勵。你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打一個游戲,不管怎么打,這個游戲都不會給你任何獎賞,是不是感覺特別無聊,特別孤獨?
做游戲設計的人都是最了解孩子心理的人。你如果擔心孩子沉迷游戲,最好去玩幾天,感受一下游戲究竟有什么魅力能把孩子吸引得牢牢的。
我查看了一下多多最喜歡玩的《劍與遠征》,里面可以養上百個英雄為我戰斗,不斷升級過關。每次我升級成功時,界面上都會彈出“恭喜你升級了!從××級到××級!”的字幕,同時下方還一同發放獎勵我的游戲鉆石。
鉆石可以用來購買游戲商店里的各種道具,從而提高戰斗力,也可以拿來抽英雄,借助英雄的力量,闖過新關卡。
游戲設計得一關比一關難,所以才需要你不斷練級;獎勵一次比一次多,打通第1關送50個鉆石,打通第10關送300個,依此類推。
越難打過的關被沖破的那一瞬間,收獲的獎勵也就會越大。
設計者非常了解人類需要正面鼓勵,拆解目標,以及延遲獎勵的心態,將一個長達48關的游戲拆成12次小目標,以裝備或者鉆石等小獎賞一次次地滿足你。既能讓你覺得打完48關指日可待,又能讓你因為一次次收到的小獎品,耐下性子,堅持練級,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實力,直到沖破一個又一個小目標。
1~3年級的孩子,正好是培養學習習慣和規則的時候,需要更多的肯定。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積分獎勵,將那些最令你感到頭疼的地方都記錄下來。
這需要家長動腦筋,將期望孩子達到的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最后落實到一次次獲取積分獎勵的過程中。
比如,你的目標是讓他今年學會365個單詞,那么你就要拆開,一天教會一個,每學會三個,你就給一次積分獎勵。
我設的是每30分給予50元的商品獎勵,每50分就給予80元的商品獎勵,讓他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
剛開始,原石看我又是算積分,又是給獎品,還一臉不高興地說我:“你又從哪兒學了什么知識,想把孩子慣壞不成?你忘了他以前是怎么找咱們要東西的了嗎?”
我微笑著安慰說:“你就等著看效果吧,相信我,這是一套最適合孩子年齡段和心理的辦法了。”
其實,這種方法對家長才是考驗。
每天下班回來已經很累了,還要清醒且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表現,督促他去拿積分,堅持給他做記錄,還要及時通知他兌換,因為只有執行到位才能建立起家長的公信力。
如果媽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良印象,覺得“媽媽怎么說話不算話”“為什么媽媽有時候記得給我積分,有時候不記得了”,等等。
不及時地反饋和鼓勵,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大人跟孩子共同成長。
幾次之后,多多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了。
至于一些日常習慣,我覺得是不給積分也能培養好的。
比如賴床,怎么叫他都不肯起,非要拖到上車前的最后十幾分鐘才慌慌張張地忙乎起來,經常連飯都來不及吃。我就跟他約定好,如果他能比我早出門,我就陪他在小區里玩他提出的任何游戲。
沒想到這個建議對他誘惑非常大,執行的第二天清早,他一聽到鬧鐘響就立馬爬起來,刷牙、洗臉、換衣服、吃早飯,等我好不容易整理完一切背起包時,發現他已經在門外催我了。
我依照規定,陪他在小區的游樂場里玩起“絕地求生”的追人游戲,他一邊哈哈大笑,一邊跑在前面,笑得就像朵燦爛的向日葵。
是獎勵孩子陪他玩游戲還是給予積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自己選擇。千萬記住,我們一定要及時記錄孩子的良好表現,并馬上給予鼓勵。
項目表

積分表

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制定一些特殊的獎勵。
比如特別忙的家長可以寫下“爸爸/媽媽陪你玩一小時”的紙片,或“陪你去書城買一本書”,又或者是“請你去吃一頓大餐”“帶你去看一場電影”……
需要注意的是,積分制度對于四年級以上的孩子不太管用,所以請趁早采用這個辦法,早點兒走進孩子的世界,更細心地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更好地跟他們溝通。
推薦書籍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2012修訂版)》,[美]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出版。
掌握了“如何說”“怎么聽”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
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①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②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③代替懲罰的方法;④鼓勵孩子自立;⑤恰當地贊賞孩子;⑥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作者還清晰簡潔地創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并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于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做到游刃有余。
這本書里有很多漫畫描繪的場景,非常有代入感,讓人感覺似曾相識,自己也曾經為類似的事情跟孩子生氣,而其實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你以為的一件小事,對他們的影響可是很大的。看完這本書,你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跟他們溝通。
媽媽訓練
為孩子制定積分制度,并每天執行與記錄。
媽媽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記下他們改變讓你頭疼的拖拉行為的情況,并設置相對應的分數。
帶孩子去文具店,采購一些他喜歡的貼紙,貼在每個月的記錄本上,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最終記錄本還會變成他的成長紀念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家長每天都要監督和總結孩子的行為,這絕對不能偷懶。孩子的專注程度往往取決于家長的執行力,家長執行越到位,孩子越不拖拉。
項目表

積分表

堅持下去,你一定會看到可喜的變化。
孩子訓練
自己設置積分項目并履行。
請跟媽媽一起設定積分項目和獎勵,每天及時完成,做得越好分數會越高,可以換取的獎品也越好。如果媽媽沒有及時更新你的表格,要給她口頭警告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