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震
- (美)羅伯特·L.福沃德
- 2365字
- 2021-08-26 16:06:14
序 曲
一位小小的旅客,穿透太陽及其恒星鄰居之間的黑暗虛空,拜訪了太陽系。旅客是一顆白熱、超致密、快速旋轉的中子星。超強磁場由東到西,貫穿著這顆星球。磁場仿佛兩條不停轉動的手臂,從飛速自轉的中子星上伸出,抽打著一路偶遇的、飄浮在太空中的原子,讓它們加速,直到原子們的移動速度接近光速。這些受到電擊的原子,會發射出強有力的脈沖電波束。中子星很小,人類的肉眼觀測不到;但是,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卻接收到了它的脈沖電波,在它遠未到達太陽系之前,就早早地發現了它。
人類為這顆中子星取名為“龍蛋”。因為初次觀測到中子星時,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處于天龍座的尾部,仿佛巨龍在巢里下了一個蛋。
后來,人類發現了磁單極子,火箭聚變技術因此產生了革命性變化。沒多久,人類就實現了第一次“星際”探險,探訪這顆離地球只有二千一百二十天文單位(1)的中子星。探險隊乘坐星際飛船“圣喬治號”,小心翼翼地接近這位旅客——如果沒有足夠的防護措施,貿然離中子星太近是很危險的。
因為,盡管龍蛋星的直徑只有二十公里,表面引力卻達到地球的六百七十億倍,表面溫度比太陽還高,達到八千七百開爾文(2)。與此同時,還有萬億高斯的磁場貫穿星球的“東”“西”磁極。這強大的磁場,甚至能將通常呈圓形的原子核抻成雪茄形。中子星的旋轉速度每秒略大于五轉;在這樣的速度下,從東西兩極發出、快速旋轉的磁場足以烤熟任何未采取防護措施、距離中子星太近的人類。
為了對抗中子星的重力和旋轉磁場,“圣喬治號”派出小小的科學艙“屠龍號”來到距離中子星四百零六公里的同步軌道上。在這兒,超強重力正好被離心力抵消。“屠龍號”會留在同步軌道上,跟隨磁場一同轉動。在四百零六公里的高度上,中子星的磁場已經算不上危險,頂多只是麻煩。
不過,沿著同步軌道運動,只能抵消“屠龍號”科學艙正中心受到的引力,對艙內其余部分來說,仍然留存有每米二百G的殘余引力潮汐,對人類依然危險。為此,探險隊的科學家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搬來一百萬公里長的超導電纜,繞著中子星圍成大圈,以此從中子星的旋轉磁場中獲得電能。旋轉磁場讓電纜中生出電流,為生產磁單極子的自動工廠供能。中子星在太空中一路旅行,沿途捕獲了不少小行星;科學家們選中了其中的八顆——兩顆大的、六顆小的,將自動工廠產出的磁單極子注入這八顆小行星中。
注入的磁單極子不斷增加小行星的密度,直到小行星變得幾乎跟中子星同樣致密。兩顆大些的小行星名為“奧的斯”和“奧斯卡”。利用它倆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人類和自己的電腦玩了一局“天空保齡球”:將剩余的六顆小行星一一引至中子星東極上方的同步軌道。接著,人類又讓奧的斯做了一回引力升降機,把“屠龍號”及其船員拉到小行星所在的同步軌道上。
一旦進入軌道,船員們就著手測繪龍蛋星的地形圖。他們原本就估計到,這位拜訪太陽系的致密訪客會帶來許多有趣的科學發現;不過,所發現的東西仍然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意料。
生命!
中子星的表面,竟然存在生命!
這些外星生命,名為“奇拉”,跟覆蓋白熱中子星的地殼一般致密——它們的身體由簡并態核物質(3)構成。因此,雖然奇拉個頭很小,只比芝麻大一點兒,重量卻跟人類差不多。奇拉身體中只有裸原子核,它們的生命過程,利用的是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地球上的生命卻是由原子組成,人類的生命過程,利用的是原子電子云的電子相互作用力。核反應速度很快,比電子反應速度快一百萬倍;所以,奇拉的思考、談話、成長和死亡速度都比頭頂同步軌道上的人類快一百萬倍。
“屠龍號”進入東極上空的預定位置時,奇拉才剛剛脫離蠻荒時代。“屠龍號”發射激光測量地形的情形,在奇拉們看來,就是懸在頭頂一動不動的奇異星陣正中央的星星,降下了多彩光束。奇拉敬畏不已,筑起巨大的土堆圣殿,崇拜新的神靈。人類發現了圣殿,于是用一秒鐘一次脈沖的速度,向它們發送簡單的圖形信息。奇拉的技術水平突飛猛進,不到一天的時間,它們就想出辦法,向頭頂的神靈回復了第一條粗糙的手工信號——速度是每秒二十五萬次脈沖。收到信號后,人類終于發覺兩個種族之間巨大的時間差異,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加緊工作。饒是如此,等到人類以激光脈沖回復奇拉粗糙的閃光信號時,中子星表面已經過去將近一個世代了。人類船員用慢速科學儀器(如激光雷達地形測繪器)建立了人類與奇拉之間的通信。飛船上的電腦則利用高速激光通信裝置,將飛船圖書館中全息內存塊里的百科全書知識,一股腦兒傾瀉到中子星地表。
首席科學家皮埃爾·卡諾·尼文望著首席工程師阿瑪麗塔·沙卡西里·德雷克,看著她把第一枚圖書館全息內存塊(一共二十五枚,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第一枚的條目從A到AME)塞入通信控制臺。
“完整的教育,從天文學(Astronomy)到動物學(Zoology)。”皮埃爾沉吟道,“字母順序也許不是最佳教學順序,但在目前的情形下卻是最快的。”
開始的半天時間,人類是奇拉的老師。十二小時之內,奇拉已經更迭了整整六十代。這是奇拉歷史上的繁榮世代,從天堂降下的知識瑪那,讓之前忙于戰爭的奇拉部族沒空爭戰,專注于吸收知識,從而一派和平。半天過后,奇拉的技術發展就超過了人類,輪到人類當學生了。這一天當中發生的事情太多,發展速度太快,船員們個個身體疲憊,頭腦混亂。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守著各種科學儀器和控制臺勤奮工作,看著飛船圖書館的內存水晶一個接一個地被重寫,裝滿奇拉傳來的新知識。
(1)是天文學中計量天體之間距離的一種單位,用“A.U.”表示。每一天文單位,約等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2)開爾文(Kelvin),是溫度的計量單位。它是國際單位制(SI)的七個基本單位之一,符號為K。以開爾文計量的溫度標準稱為熱力學溫標,其零點為絕對零度。換算成攝氏度,只需減去二百七十三點一五即可。
(3)指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費米子(如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等)組成的高密度物質,多用于描述引力極大、量子力學效應顯著的超致密天體,如中子星、白矮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