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衫霧裳,奇峻通天。
山巔巖石上坐著一位道人,鶴發童顏,道袍素簡。在老道面前坐著兩個十一二歲的小道童,一人古靈精怪,唇紅齒白,一人木訥恭謙,其貌不揚。
不久,就聽老道士對兩個徒弟教導道,
“悟道修行是我輩修士的必修功課,每日都不可懈怠。”
那古靈精怪的小道童聞言,不禁問道,
“師傅您整日說悟道修行,究竟什么是悟道修行呀?”
老道士見徒弟勤學好問,心中不禁有些滿意,
“你們此時的功課尚未到達這一境界,但以你二人的天資,近期也快要接觸到了,今日為師就給你們二人講講,何謂悟道修行。”
聽聞師傅傳道,一旁打瞌睡的木訥道童趕忙打起精神,觀察到這一細節的老道士,嘴角不禁泛起笑容,這兩個徒弟無論是天資根骨還是智慧悟性俱是天降之才,只是一個靈性逼人,一個藏秀于內,都叫老道士喜歡得不得了,只可惜如今靈氣匱乏,生不逢時啊。
“這世間有玄黃氣,是為載道之物,古今修士都是從玄黃氣中感悟大道得到指引。凡人俗物不可視不可見,因此不知道為何物,修行之人勤修苦練,得陰陽眼方見大道。你二人身負福運,天生具備陰陽眼,日后定要勤加修煉不可浪費這份天資。”
“是,師傅。”
“參悟大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為幾重境界,逐級而上。何謂修行啊?悟道乃修,何謂行?行就是將你的感悟踐行出來,不然光悟道有何用啊。平日里教你二人戒律也是修行,學習戒律就是修,遵守戒律就是行,你們可知否?”
“弟子明白。”
“嗯,大道非是凡俗的道理,無法用我們的文字語言準確表述,唯有身體力行,用修為功課踐行方知深淺對錯,以免行將踏錯,走火入魔。這第一重境界就是靈氣煉體的筑基境,初次悟道,得天助而啟靈根,當你們借助陰陽眼將可見之道參悟透徹,便可知自己的靈根,而以此靈根孕生五行靈氣衍化五行就可踐行這一境界的道,筑基境界的修士能御劍千里,病邪辟易,驅魔捉鬼,役使五行,那時天雷地火,盡在掌握。當修為到達極致時,道體通透,三花聚鼎,則凝聚元神進入下一重境界。”
這時那個木訥道童乖巧地舉起手,
“青玄,你有什么問題。”
“師傅,為什么參悟大道還會走火入魔啊,大道不是至理嗎,為何會教人入魔呢?”
老道士甚為滿意,青玄的思維總是讓他眼前一亮。
“傻徒弟,大道無情,我們的是非善惡是于我們人類而言,這些道理脫離了人類便無用了,而大道是包容一切又超脫一切的道,感悟大道后自覺不應受道德束縛之徒大有人在,而這些人便是走火入魔了。”
“可是師傅,那這些人錯了嗎,他們不是按照參悟大道而得的道行事嗎?”
“這正是我要告戒你們的,踏上修行路的第一戒,勿忘初心,我們生而為人,不應忘本。青玄,赤玄,謹記為師的話。無論你有多高的修為,這都不是你做事的借口,無論你參悟了怎樣的道,這都不是你作出選擇的理由,道無善惡,但是人有善惡。人生人養,自當知恩圖報。”
“是,師傅,徒兒謹記。”
話音剛落,古靈精怪的赤玄立馬又提出問題,
“師傅,那筑基下一個境界是什么樣子的呀?”
老道士知道赤玄是單純好奇,將這些事當作故事聽,便也沒教訓他好高騖遠,
“徒兒啊,如今天下靈氣匱乏,修行艱難,成就元神的修士早已不復存在,這空白已有上千年,其修行功課的內容也是古書記述,口耳相傳,其真偽早已不可考究,不說也罷。”
“師傅您剛才說是非善惡是我們人類自己的,那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其他生命在修道嗎?”
“那是自然,我輩修士除了修道修身,還有除魔衛道之責,普天之下凡有靈之物皆可參悟大道,飛禽走獸,鬼魅精怪,大道之音,有教無類。生物修行為妖屬,魂靈修行為鬼屬,異種修行為魔屬。徒兒們,此三屬修士以及人類中的邪門外道,凡有霍亂人間,污濁大道者,立斬無赦。”
“可是師傅要是打不過怎么辦”
一旁其貌不揚的青玄小道童小心翼翼地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青玄,無論是何種妖魔鬼怪,在我太初道雷法前都要俯首帖耳。你倆且站我身后,看為師演法。”
言罷老道士,挺身而起,抬手一招,一旁飛來一柄桃木劍,老道士接過木劍順勢舞出劍花,將木劍豎立于面前,左手捏劍訣,劍訣有金光隱現,虛抵木劍劍格處,緩緩上撫直至劍尖,凡劍訣過處皆有華光覆之,整柄木劍金光燦燦,道士引劍至身側劍訣在前,再上指天穹處,道人頭頂處憑空燃起三把火焰,一者鉛色,一者銀色,一者金色交相輝映,猶如三朵蓮花。
同一時間高山之上風起云涌,似有物匯聚而來,二位道童連忙開啟陰陽眼,只見漫天遍野五色光華從遠處匯聚至老道士處,山下靈氣如浪濤拍岸連綿不絕,天上靈氣如狂風席卷無窮無盡,這傾天陷地之雄景,使得二道童目瞪口呆,無法言語。
那匯聚而來地靈氣分為五色,土黃色靈氣聚于老道士腳下,赤紅色靈氣聚于南方,翠綠色靈氣聚于東方,水藍色靈氣聚于北方,銀白色靈氣聚于西方。
“風來!”
隨著道士一聲法令,狂風驟起,一時間險峰之上陰風怒號,如暴雨將至。
“雷來!”
陰云中似有惡獸咆哮,震天撼地,萬物驚顫,細密的電蛇游走于墨云之中。
這時老道士的道袍上原本素簡無紋,此時也浮現出金色紋路,貴氣逼人,又不知從何處飛來九顆拳頭大藍色寶珠,浮于道士身周,呈環狀包圍,瑩瑩光輝,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