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滄海橫流,方顯戰略本色

我們在第一章中曾講到,戰略脫胎于軍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越是在面臨重大挑戰、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就越能體現出戰略的價值。有了戰略,我們才能透過迷霧,看清事物的發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數、腳下有路、眼里有光;越是在矛盾叢生、紛繁復雜的時候,就越需要戰略,有了戰略,才能分清主次,真正找到病源,并且有勇氣和決心痛下針砭,敢于用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謀篇布局。

具體而言,一個好的戰略會帶來以下四方面的作用:一是搶占制高點,找到項目的唯一性、權威性和排他性,并以此為基點,謀求有利的結果;二是搭建新平臺,在新的平臺上解決自我認知和定位的問題,包括組織、資源、協同等;三是把握話語權,解決樹什么旗、唱什么調,也就是價值主張的問題;四是打造新模具,確定落地的抓手,解決從哪做起和從哪突破的問題。

如果具體到組織的話,好的戰略表現為四個建立:

第一,建立新秩序。當固有體系局限了某個組織的發展訴求時,最大的戰略就是跳出:通過跳出問題看問題,另起爐灶構建一個新的秩序。

例如,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在美國國力大幅下降卻仍然力圖維持美國霸權的背景下發生的,其目的在于繼續實行對華遏制。在原有的游戲規則被美國人控制的被動局面下,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搭建以合作共處、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新格局,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以柔和的太極手法化解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遏制攻勢。

第二,建立新平臺。新的平臺將解決自身新定位的問題,也就是在新的秩序和態勢格局之下,重新尋找一個更有利的定位,以謀求新的增長空間。

2017年,智綱智庫曾為石家莊做過一輪城市發展戰略咨詢。在雄安新區國家戰略之下,京津冀的發展格局即將被徹底顛覆,石家莊將何去何從?保定是否依托近水樓臺之地利獨享發展利好,將石家莊拒于千里之外?

在此背景之下,我們通過對石家莊產業和經濟的系統摸查,為其提供了“智能制造新領軍城市”的全新城市定位。雄安新區未來必將是智力驅動型城市,未來將會有大量的科技研發從這里走出去,需要大量的應用載體。工業門類齊全的石家莊具備承接的潛質,需要把握5~10年的戰略窗口期,根據未來產業鏈的分工要求,將自身工業基礎升級為智能制造產業優勢,從而在京津冀產業格局重新洗牌時,謀求一個舉足輕重的新角色。

這個項目最遺憾的地方在于,方案提交上去后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近日甚至聽聞當時委托我們做戰略的領導身陷囹圄的消息,不得不讓人感慨一聲“時也,命也”,任何一個好的戰略方案,如若遇不到好的執行者,最終也只能被束之高閣。

第三,建立新主張。確立新的價值主張是回答做與不做的前提,企業在重新定位之后,不需要過分強調“你是什么”,而是要重點回答“你為什么存在”和“你的價值主張是什么”。價值主張是企業構筑商業版圖、厘清商業邊界的重要工具。

例如,阿里巴巴的價值主張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1999年,以馬云為首的18人創立阿里之始,相信互聯網能夠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在創辦淘寶網之后,陸續上線了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云計算、支付寶、菜鳥、螞蟻金服等,阿里上市后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阿里帝國,形成了一個讓生意更好做的產業生態圈,從而構筑起屬于阿里的商業版圖。

我一直認為,馬云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但是他性格當中張揚、表現欲強的特征也讓他備受非議。他一會兒拍電影,一會兒做音樂,一會兒搞演講,站在時代的風口上時,他是人人稱羨的成功企業家,但等到風口一轉,他也會陷入眾矢之的的境地,但人是復雜的,這些是是非非并不影響馬云獨到的戰略眼光。

第四,建立新抓手。戰略落地往往需要一個試驗性的新抓手,通過一個項目的悉心打磨實現“開模具”,并能將此模具廣泛地復制推廣出去。

“開模具”是打造超常規的產品與模式,其過程就是企業圍繞產品模型、核心能力、資源網絡進行持續建設,產品模具要經過市場的不斷錘煉才能成型,往往需要四五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打磨出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開模具的核心是將產品模型、核心能力和資源網絡三者聯動起來,才能系統地打造一個可復制的模具產品。

戰略從愿景變成現實,要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既涉及外部環境條件的成熟,又涉及內部自身核心能力與經驗的發酵。很多人以為一個好的戰略應該立竿見影,如果三年都不見效,就懷疑戰略是不是錯了,其實這是不對的。

一個戰略的呈現通常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萌芽達到初步落地;第二階段是模式上跑關系打通并建立匹配的支持體系;第三階段才是市場能量的全面釋放。而且,依我多年觀察,每個階段都至少需要兩三年。所以,戰略的呈現短則五六年,長則需要十來年。我常講龜兔賽跑的故事,為什么聰明的兔子被愚笨的烏龜超越?這個世界越是聰明人,要面對的誘惑越多。那些一門心思、一條道走到黑的“傻瓜”反而契合了客觀規律。通向戰略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多數人都耐不住寂寞。

十年前我們在西雙版納策劃一個項目,叫告莊西雙景,企業叫云南海誠集團,是做小樓盤開發的,突然要做一個超大型文旅綜合體,難度極大。當時我就和海誠的老板明確說,這是一個“開模具”的戰略型項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現在10年做1個,才能以后1年做10個”。果然,到了去年,這家企業進入了市場能量全面釋放期,1年就拿下10來個大項目。這家企業還是一家中小企業,但之前10年耐住寂寞,認認真真“開模具”,現在反而能拿到巨頭們都拿不到的好項目。

◎案例

獅城與香港,戰略有無的現實寫照

我國香港特區和新加坡都位列“亞洲四小龍”,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享受全球化機遇帶來的經濟騰飛,成長為金融中心城市。新加坡和香港特區就像一對鏡像兄弟,擁有近似的土地面積、人口規模和城市面貌;處于同樣險要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核心,是國際航運大動脈的節點,香港則把守著珠江三角洲,其背后是整個廣東甚至全中國;面臨同樣受限于資源匱乏的困境,身處小島、面積狹小,各類資源嚴重匱乏,食物和淡水都需依靠從外部輸送進來。

在20世紀90年代,兩地發展相差無幾,并且都是內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人間天堂,但進入21世紀后,卻走上了不同的岔路。2019年,香港人均GDP 4.87萬美元,新加坡則是6.46萬美元,香港人的實際財富和生活水平,已然落后于新加坡人一個數量級。究其原因,戰略決定成敗,兩個地區一系列的經濟布局、政策制定之間的差異,決定了兩者完全不同的命運。

獅城的實業立國之路

在全球重要貿易港口、亞洲能源樞紐等光環之下,新加坡其實還是一個工業強國。其在世界制造業總量排名中位列第30名,占全球比重近0.5%,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新加坡的四大支柱產業是:石化、電子、機械制造、生物醫藥,這四大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均具備強勁的競爭力。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布的《201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新加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縱觀新加坡的歷史可以發現,新加坡抓住了兩大歷史發展機遇,并針對性地進行了超前的布局:

(1)能源機遇:石化和機械搶賺第一桶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加坡政府敏銳地察覺到,日本、中國臺灣等亞洲國家或地區的崛起將帶動東亞石油產品需求的大爆發,新加坡可利用自身地理優勢,通過原油加工獲取巨大利潤。1960年起,李光耀大力推行,僅用了20年時間,便將新加坡推到了世界中心。沒有一滴原油的新加坡,居然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新加坡裕廊島是世界知名的化工島,總面積不足32平方公里,聚集著超過100家化工企業,煉油能力高達6300萬噸,工業總產值達590億新加坡元。與此同時,新加坡順勢發展石化相關的機械制造產業,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鉆井平臺制造國,獨占全世界70%的市場份額。

(2)科技機遇:布局芯片搶抓未來。

新加坡還是鮮為人知的芯片強國,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11%。在1968年之前,新加坡就已經意識到科技時代即將來臨,敏銳地鎖定到其中的核心領域:芯片。1968年美國國家半導體在新加坡成立了首條封裝和測試生產線,1987年特許半導體成立,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半導體代工行業的國家(地區)。如今,從IC設計、芯片制造,再到封裝和測試,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產業生態環境,全世界的芯片大鱷幾乎都已在新加坡設廠。

香港之殤:房地產依賴下的產業空心化

和新加坡相比,香港特區則顯得黯然失色。今天香港的社會動蕩和經濟停滯,主要原因就是實業空心化,從40年前開始,香港就走上了脫實向虛之路,如今,這個難題還沒得到有效破解,它所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波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是: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游、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總計占比超過95%,制造產業微乎其微。但香港也曾有過實業和科技夢想,香港特區政府曾經嘗試發展互聯網、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實業,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1998年,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率先提出香港“要尤其是在電子商業和軟件發展上處于領導地位”,并在之后推動香港特區政府與李澤楷達成“數碼港”計劃,但最終該計劃演變成房地產項目。此后,香港特區政府又進行了多次嘗試,如“矽港”(計劃引入臺灣半導體教父,在香港建設芯片廠)、“中藥港”和“生物谷”等,但最終均無疾而終。

相比之下,香港房地產行業卻在經歷繁榮而畸形的發展,一方面,房地產催生了無數的富豪,根據福布斯2019年中國香港富豪榜,前十強是清一色的地產商;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分析,香港前十大億萬富翁的凈資產總和占其GDP的35%,全球同類經濟體第一。

2020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報告顯示,香港4人入圍前100,且全部都是房地產商,香港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公司除去央企、港鐵和外資的恒生銀行,其他多是基礎生活服務為主的半壟斷性集團,科技公司的數量為零。地產、港口、零售、能源、通信、醫藥……在香港,巨頭基本控制了市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豪門云集的另一面,是大眾的絕望。2017年,香港基尼系數(可以理解為貧富差距指數)為0.539,位列全球發達經濟體第一。地產對政治和經濟的裹挾,讓香港這條船迷失了航向。

值得思考的是,香港與內地血脈相連,唇齒相依,香港從來擁有發內地財的天然機會,為什么在內地40年的高速增長中,香港企業卻沒能把握機會,順勢發展,使香港獲得廣闊的經濟腹地,從而為港人開拓就業機會和上升空間?

香港經濟最大的戰略失誤,一言以蔽之,就是沉溺投機,以致錯過自身產業技術積累和內地高速發展這兩波浪潮。

在第二次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迫于成本和環境的壓力,亞洲四小龍紛紛啟動了產業鏈底層的制造環節轉移,中國內地成了直接的受益者,而香港將制造產業完全轉移到內地之后,直接造成本地實業的空心化。香港精英的目光很快轉向了賺快錢的房地產、金融和貿易,而實業則一直停留在代工水平。

按理說,香港各方面的資訊和人才以及國際化的視野和資本,都領先于內地,但是,香港不僅自己錯過了這一波行情,甚至都極少參與內地的這一波財富爆炸,連投資都極少。至此,傳統產業的技術和品牌,新興產業的模式和創新,香港基本都完美錯過。除了用缺乏危機意識、戰略遠見來概括,也確實找不到更好的解釋了。

沒有戰略預見和定力,摘下了樹上的蘋果,卻丟掉了地下的金礦,這是香港40年的真實寫照。

“因時因地因人”,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憑借地利、把握天時,把新加坡推向了世界產業鏈的金字塔頂端。相比之下,中國香港地區不缺“天時”也不缺“地利”,缺的是“人和”,香港亟須打破的不僅有高昂的房價,還有陳舊的發展慣性和戰略思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同江市| 铜山县| 长汀县| 绍兴县| 通辽市| 博客| 盐山县| 西安市| 云浮市| 南召县| 务川| 广丰县| 旌德县| 安岳县| 琼结县| 山西省| 当阳市| 库车县| 边坝县| 云林县| 隆化县| 保德县| 山西省| 久治县| 毕节市| 汤原县| 榆社县| 大兴区| 景东| 大悟县| 彩票| 昂仁县| 湖州市| 江城| 朝阳县| 衡阳市| 娄烦县| 兴国县| 南木林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