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里的地理名勝:古詩詞里的博物志
- 潘劍彬 馬全寶 董彥雷編著
- 745字
- 2021-08-19 17:40:01
序 它們見證了歷史,并因詩詞而熠熠生輝
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文明的瑰寶,彰顯著中華文化的魅力,記載和傳承著中華文明。
古詩詞不僅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記錄和表達著人們的生活和情感,還或寫實、或寫意地傳遞著歷史上詩人生活地域的自然、人文景觀信息,處處山花海樹,座座宮闕樓臺,不僅見證了千年的歷史,還因為文學的加持而熠熠生輝。在注重文化傳承的今日,了解和認識這些地理名勝,不僅有助于人們理解古詩詞,還能強化愛國主義情感,建立實實在在的文化自信。
那么,古詩詞中的這些景、物,在今天的什么地方?目前是什么樣子?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學院的潘劍彬、馬全寶兩位副教授帶領多位來自建筑學、風景園林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共同完成了中華書局委托的《古詩詞里的地理名勝》一書。該書結合詩詞賞析,選取詩詞中出現的、對于深入理解詩詞要義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勝,從地理位置、名稱由來、歷史變遷及自然風光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這些古詩詞中的地理名勝,今天有的成了世界文化、自然遺產(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有的成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例如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長相思》中提及的“榆關”,即今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山海關,是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口,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屬于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讓大家了解這些信息,不僅有利于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高效傳承,對于為全人類守護這些自然及人文景觀也具有重要意義。
兩位青年教師及其學生平時的教學科研任務繁重,能夠擠出時間開展上述有意義的工作難能可貴,但因為時間倉促、專業所限等問題,在信息收集確認及辨析等方面難免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萬望讀者發現后及時與編著者聯系,我們將在后續版本中補充完善。
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