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高三
- 一本備忘錄
- 租小小
- 2904字
- 2021-09-09 07:15:00
高二那會,我們和高三的幾個班是一個樓層的,有時候去老師辦公室的時候會路過高三。
高三的課間不是老師在拖堂,就是學生安靜地趴在桌子上睡覺,偶爾會有幾個學長學姐學累了,趴在走廊看學校上空的云和遠處的小山,聊一聊未來。
我們高三剛開始的時候,和高一高二那會差別不是很大,只是上課的內容從課本變成了總結性很強的教輔,我們稱為“大書”,也就是“一輪復習”的主要課本。
到十月份的時候就開始忙起來了,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考試的次數在增加。
每個省應該都有自己特色的模擬考試,安徽這邊主要是“皖南八校聯考”和“江淮十校聯考”,有時候也會有幾個學校合作出卷子,然后進行小規(guī)模的聯考。
一開始面對聯考我們是緊張的,因為每次考試都會劃出來本科線和一本線,班主任也會去總結某次考試多少人達到了一本線,多少人達到了本科線,多少人還需要再努力一下。
習慣真的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后面我們會慢慢習慣模擬考試,并且不會那么在意自己有沒有所謂的“達本”,因為模擬考試終究是“模擬”,和真實的高考題目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模擬考試的成績僅供參考,如果因為一次考得很糟糕或者一次發(fā)揮失常就否定自己,實在是沒有必要。
琴姐就經常在班上說:“不到最后一刻,不到結果出來,就不要放棄。”
除了大型的模擬考試,學校還會舉行小型的考試——每周一考。
卷子要么是復印的《金考卷》,要么是我們很早就統一訂的必刷卷,每周三下午直接不上課考文綜,數學和英語放在晚自習考,語文放在星期天的下午——這意味著,我們從原本的傍晚六點到校上晚自習,變成了下午三點前到校,考完語文去食堂吃飯,然后再上晚自習。
周末住在市區(qū)的話真的沒什么時間去干別的事情,回到家吃了晚飯就去寫作業(yè),困了就躺床上睡,有時候實在是太累了,澡都不洗到家換了鞋子扒拉幾口飯就趴在床上睡,睡醒就是第二天中午了,潦草吃個午飯,洗頭洗澡然后坐公交車回學校考語文。
這里的潦草是指我吃飯比較隨意,并不代表飯菜準備得很潦草。
每周放學回家呢,班主任都會在家長群里發(fā)類似于“孩子們學習太辛苦了,請家長們多做一些好吃的給孩子補補身體。”
高三那會,媽媽做得最頻繁的就是鴿子湯,魚頭湯和排骨湯。
喝到后面我聽到“鴿子湯”這樣的詞都要皺眉。
當然這只是我的周末,還有很多比我努力的同學,他們高三在自己薄弱的科目上報了一對一的補習班,周六放學還要上兩個小時的課才回家,如果薄弱的科目比較多,可能星期天上午還有一節(jié)課。
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他們的精力和毅力,我當時是真的困,上了公交車直接睡到終點站,到了家繼續(xù)睡,累到連睡覺的地方都不挑剔了,真就“席地而睡”。
真的,只要想睡,就一定睡得著。
高三的宿舍狀況和高一高二的時候不太一樣。
高一高二的“座談會”什么都聊,班里的八卦,某某明星的最新廣告有點好看,還有周末在微博上看到的搞笑視頻和段子等等等等,到高三,基本上到寢室邊泡腳邊吃零食的時候可能會聊一會,聊的內容大概是明天什么課,有什么考試,還剩多少作業(yè)沒有寫完。
快要放假的時候,會聊周末要不要一起去買新的教輔,或者更遠一點的話題,未來想學什么專業(yè),從事什么工作。
洗漱結束,大家都拿著自己的臺燈開始刷題,每個人自己晚上安排的任務不同,大家都很安靜,各忙各的。
碰到很奇葩的地理題,答案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的腦回路,室友就會分享出來,我們一起討論一會,或者是記憶一下標準答案的思路,就又各自忙起來。
有時候回到宿舍感覺特別累,寫一會題上床背一下單詞和課文就睡了,早睡的會把臺燈借給晚睡的,因為臺燈用到后面續(xù)航能力不是很強,我們就會互幫互助。
可能其他的寢室會有所謂的“偷偷學習”的情況,或者“深怕別人知道我今天學了多少”,但我們寢室氛圍整體上挺好的,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藏著掖著學不如公開共享。
情緒起伏最大的時候也是高三,忙了一段時間,突然閑下來一陣,又或者是剛結束一場模擬考試,實在是看不進去書,整個人就有氣無力地趴在桌子上,想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學,未來到底是什么樣子——控制不住地想。
會突然間沮喪,說很多很消極的話,呂校如果聽到了會拍拍我的肩膀和我說:“沒事的,我覺得你已經很棒了,堅持住!”
大帥也會回頭,一直重復:“你會考上大學的,你會考上大學的,你會考上大學的……”在安慰我,也在鼓勵自己。
老師們也會有一些轉變,比方說地理題目很靈活,我們的思維又很固化,所以地理考試均分一直都在四五十,這樣的分數對我們的狀態(tài)是會有影響的,地理老師就一直給我們心理暗示,講題目的時候經常說:“你看這個題目吧,第一眼看上去很復雜,其實你換個角度一想,其實很簡單的。”
雖然我們未必懂她的角度,但至少講卷子的氛圍很輕松,我們能找到做題的信心和動力,覺得“我好像又可以了”。
盛爹和琴姐在講卷子的時候會時不時說一下答題規(guī)范的問題,老教師都比較注重這些吧,他們會不留情面地拿班上某個同學的答題格式當作“反面教材”,然后不停地強調怎么樣才是規(guī)范答題,什么樣的格式高考是給分的。
“反面教材”的作業(yè)也不會放太久,因為總有一些同學就是對錯誤的東西印象深刻,反而記不住正確的。
政治昂老師就厲害了,瘋狂壓縮政治提綱,直接縮成八張紙,然后和我們說:“其他的不要想,也別再背那么多,這是我整理出來的終極武器,背了它你們就放心考。”
我個人覺得吧,那些提綱只是字小了一點,量還是沒什么變化的,但是我們會心理作用,覺得,就八張紙,背完就解放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就上來了。
宿管阿姨也會變得比以前更加“善解人意”一些,查寢的時候會問一句最近有什么考試,考試累不累之類的,讓我們注意休息,別學太晚。
高三以后,身邊的人會更加關注我的狀態(tài):老徐把他高中買的數學教輔全部送給我了,讓我挑選一些簡單的題目寫一寫;未一在給我寄老薛的書的時候,里面放上了她們老師在高三的時候給她們整理的政治提綱,她還買了計劃本等等很實用的文具;蔡哈哈前面也提到過,給我寄了一百天倒計時日歷,還寫了很長的信為我加油;我把大師兄的號碼存進了學校的電話卡,心情不好的時候,下了晚自習給她打電話,她有時已經睡著了,但是聽到我的聲音,她會讓自己努力清醒,然后聽我說話,給我一些建議;外公外婆怕我壓力大,高三后面都不會問我在學校的狀況,每次去看他們,他們都是做我喜歡吃的菜,學校里的事情我有時候提一下,他們就安靜地聽著,也不作評價,也不多問,最多就是問我吃飽了沒有,沒吃飽鍋里還有,困不困,困了床已經鋪好了可以去睡了,以及臨走的時候他們給我塞點錢,讓我路上注意安全,在學校也要好好吃飯……
我有時候會有一瞬間的恍惚,覺得自己是個“巨嬰”,這么大人了還接受著他們的照顧。
事實上他們的舉動真的會在某個瞬間打動我,讓我有勇氣去面對現實,讓我某天抬頭看著學校夜晚的星星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幸福,幸福得想掉眼淚。
總而言之,高三確實很辛苦,但是真正過來了再去回頭看,其實也“不過如此嘛”。
高三對每個人來說是不同的,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經歷和體驗感受,不要總是害怕或者去焦慮,因為這些并不能夠改變要去面對它的事實,這些都是“無用功”。
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過得充實起來就好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會有辦法的。
疲憊的間隙,抬頭看看自己的班級,這么多人都在陪著我,這么多人都要一起參加高考,瞬間孤獨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