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游戲的動員兵,會在無聊時伸伸懶腰一樣,這些士兵處在閑暇狀態時,也會做做自己的事情。
這些行為不會耽誤作戰,頂多算是他們忙里偷閑的娛樂時光。
思來想去,林云決定把榴彈兵塞進生化反應爐,通過生物發電來給主基地提供能源。
只見尤里的生化反應爐,原本有著5個裝了一半液體的反應罐,而在進入一位士兵后,反應罐中的液體,立刻充滿了整個器皿。
這種發電技術,可以利用步兵單位的生物質能進行發電,每裝載一位步兵,可以額外提供100點電力,最大可裝載5位步兵。
不論步兵單位價格的多少、不論步兵是健康還是重傷狀態,他們都能夠在裝入生化反應爐后,提供出100點電力供應。
被裝入的士兵可以隨時取出,即使他們遭受了“生物質發電”的待遇,身體機能也不會出現一丁點受損。
無論被液體淹沒了多久,他們仍然能夠在剛剛走出反應爐、剛剛結束液體浸泡后,立刻在下一刻以百分百的戰斗力投入戰斗。
甚至,當生化反應爐被摧毀后,里面的步兵也不會遭受太多波及,還能夠對敵人進行反擊。
明明磁能反應爐也是600資源,但電量卻只有150點,而盟軍發電廠能夠提供200點電力,卻需要800資源。
相比之下,生化反應爐只需要600資源,能夠供給150點電力,即使再花費200資源裝入一位步兵,也能夠達到800資源、250電力的水平。
怎么算都是很劃算的建筑物。
簡直是黑科技一般的存在,可能也只有核子反應爐,能夠與它一較長短了。
當主基地的電網,得到了這額外的100電力供應后,立刻結束了供能不足的尷尬狀態。
所有建筑的電力供給,也在同時得到了恢復。
隨即,戰車工廠的建造速度也重新提速了上來。
現在,生產一輛犀牛坦克,只需要8小時左右的時間。
換算下來,戰車工廠一天大約能夠組裝3輛坦克。
由于主基地本身融合了紅警歷代的建造工廠,本身相當于把10輛基地車合而為一了,所以它在2代的建造機制下,有著相當恐怖的建筑速度。
由于融合了1、2、3代的十個基地車,所以它同時有著1、2、3代的建筑計算方式,所以既能通過極快的方式建造建筑,又能夠同時生產多個建筑項目。
其實,基地同時建造多個建筑的情況,在2代中也時常見到,只不過這種近似于作弊的手段,全都是電腦在用罷了。
而主基地這么折騰的代價便是——它的血量為正常基地的十倍,但自身也超重了,沒法轉換成移動基地車了。
要知道,一輛移動基地車就有著近20層樓高、將近六七十米的高度,就連作為超重型車輛的天啟坦克,與它比較起來,也如同孩童站在大象旁邊一般。
而現在,如果把十輛移動基地車堆疊成一個......
高約六七百米的移動基地車?
總之,不必因為看到犀牛坦克生產這么久,就心急如焚。
完全可以換個角度想想,換個思路——
如果在3個戰車工廠的協同下,都需要這么久的時間來組裝坦克,那以“河畔敵軍”的情況來說,他們也不可能在一兩天之內,重新組裝出原本損壞的十幾輛坦克。
他們先是在“坦克大戰”中徹底損失了十幾輛坦克,又因為尸潮的進攻,導致一些坦克遭到了損傷。
站在他們的角度,既得修修補補受損的車輛,又得安排工廠進行坦克組裝,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知道,戰車工廠中組裝的坦克,其資源、時間的消耗,至少涵蓋了“坦克本身”“彈藥油料”“駕駛人員”“無限忠誠”四個部分。
就算那些人不用考慮“駕駛人員的訓練”“忠誠信念的培訓”,最起碼也得在鑄造了坦克之后,給車輛裝上彈藥、注入油料吧?
可是,從他們之前的戰斗情況來看,他們連彈藥儲備都不太充足,連火炮彈幕都持續不了太久。
把種種因素考慮進去,他們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如初的。
外界的一個工廠,在撐破天的情況下,估計也就是一天從流水線上走下一兩輛坦克了。
因此,不必急于決戰。
完全可以在坦克的生產過程中,找找有沒有可供策應的新路徑。
想到這里,林云便與幾位步兵一同進入了防空履帶車,連帶著幾輛裝甲車一起,趕往了分基地。
看看“外界分隊”與敵軍打了那么久的交道,有沒有知道一些可供奇襲的秘密小道。
一路上,當他們越是接近分基地,就越能看到“外界分隊”這幾天的成果——
只見在分基地的邊緣地帶,有著一群攜帶著各式工具的人員。
他們或是挖掘壕溝,或是修建工事,設法用著簡單的工具,制造出盡可能堅固的防線。
就連原先在“坦克大戰”時被擊毀的坦克,也被他們想方設法給拖了回來。
雖然以這些人的能力而言,并沒有維修它們的技術、工具,但這些人仍舊試圖把它們派上用場——
被炸斷了履帶的坦克,已經徹底喪失移動能力了,就挖掘一處壕溝,再把坦克的車身埋進土里,把它作為固定炮塔使用。
這樣一來,坦克的車體都已經掩蓋在了壕溝里面,只有負責開火的炮塔露在外面,盡可能地減小了車輛的暴露體積。
就這樣,原本已經接近報廢的裝甲車輛,在他們認認真真的布置下,最終被納入了這道精心構筑的防線,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防御塔”。
遠處,另一群人正坐在篝火旁取暖。
他們趁著自己被輪換下來的這段休息時間,端著散發著熱氣的碗筷,狼吞虎咽的享用著今日的食物。
一陣陣的白霧,隨著他們的動作而緩緩升騰,慢慢飄散至空中。
就這樣,兩撥人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施工。
雖然資源匱乏,手上能夠利用的資源也不多,但他們仍然在努力建設著自己的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