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13小時的組裝時間仍然很長,所以林云決定擴建工廠。
他決定在生產“犀牛坦克”的同時,命令基地一同進行建造。
坦克是“下訂單”制作的,隨時可以“反悔”并“退款”,因此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的進行組裝、一點點的消耗資源。
此外,由于2代具有“設置主要生產建筑”的功能,并且可以利用“暫停生產”“繼續生產”這一功能,在一個新建造的工廠處部署單位。
這樣,可以使得上一秒才剛剛建好的工廠,在下一秒就立刻“走出一輛坦克”,具有比較重要的戰略意義。
不像是3代,各個戰車工廠可以分散進行戰車組裝,雖然可以同時組裝不同的裝甲車輛,但它們也只能從各自的工廠位置“走出來”,無法立刻支援戰況危機的區域。
因此,至少“下訂單”這樣的生產方式,在2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又因為只要新增一個2代的戰車工廠,戰車的生產速度就會加快,所以林云干脆將2代盟軍、尤里的相關建筑一并建造了出來:
戰車工廠的價格為2000資源,并且需要采礦場、兵營作為前置,而主基地在此前已經建造了盟軍發電廠、尤里生化發電廠、奴隸礦場。
因此,目前還需要擴建“2代盟軍采礦場”“2代盟軍兵營”“尤里兵營”,共計3000資源。
兩個陣營的戰車工廠,共計需要4000資源。
共計需要花費7000資源,以及120的電力負載。
[目前共有1230資金、5000礦物、1000晶體礦石]
目前主基地的電力生產:
100(普通發電廠)+150(磁能反應爐)+200(2代盟軍發電廠)+150(生化發電廠)=600(紅色警戒)
目前主基地的電力負載:
30(1代采礦場)+20(1代兵營)+100(2代盟、蘇采礦場)+75(2代的3個戰車工廠)+50(2代蘇軍雷達)+25(3代盟軍新兵訓練營)+25(3代帝國瞬息道場)+30(2代的3個兵營)+200(1代科技中心)+50(2代尤里雷達)=605(紅色警戒)]
[警告:電力供給不足,生產被迫延緩]
此刻的電力負載為605,僅僅比電力生產大了5點,但卻成為了壓垮基地供電系統的最后一根稻草。
戰車工廠本身配備有能源供給裝置,能夠保證在電力短缺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進行裝甲車輛的組裝工作。
這樣,能夠保障基地的能源遭到滲透、發電廠遭遇損失、啟用“力場護盾”時,即使基地電力不足導致外部能源供給被切斷,戰車工廠也依舊可以使用內部能源進行工作。
車間的電力起碼不會被完全切斷,指揮官不至于完全失去生產能力,不至于淪落到無法反擊的被動挨打境地。
但以它的能力而言,這只能滿足一部分車間的組裝能力,達不到完全形態時的生產速度——
在2代,當能源供應不足時,制造速度下降為原來的50%,相當于變為2倍的生產時間。
在3代,能源供應的短缺,將會是更加致命的威脅:
當1倍發電量<負載<2倍發電量,生產速度將下降為原先的50%,相當于變為2倍的生產時間。
當負載大于2倍發電量,生產速度將進一步下降,直至逐漸降低至33%的生產效率,相當于變為3倍的生產時間。
也就是說,林云才剛剛建造了3個戰爭工廠,讓“犀牛坦克”的生產時間從13個小時降低至8.32個小時,就又遭遇了電力短缺,導致戰車的生產時間拉長至16.64個小時。
至于“防御建筑”因為缺少能源而癱瘓、“超級武器”因為缺少供能而停止充能,這也都是緊隨而至的副作用。
顯然,如果不去擴大能源供給,接下來的生產怕是會陷入舉步維艱的狀態了。
但如果去擴建發電廠的話,少說也得幾百的資源......
畢竟,如果一輛坦克只需要700/900資源的話,那么去建造一個600/800資源的發電廠,就幾近于少了一輛主戰坦克。
所以,眼下比起擴建發電廠,不如使用生化發電廠......
林云將目光,轉向了基地士兵那邊——
只見在主基地當中,停放著的2架戰機、3架偵查機,一眾的車輛載具。
以及,一群報團坐在篝火旁邊的士兵。
那些穿著紅色衣服的步槍兵、榴彈兵、動員兵們,雖然屬于不同的時代,但他們屬于同一個陣營,有著同一個愛好。
此刻他們正在取暖的同時,一同暢飲著伏特加。
這些高度烈酒,都是上次從商店里搜集來的,甚至把履帶車都給塞得滿滿當當。
又因為他們的人數并不多,所以直到現在,這些酒類也沒有完全耗盡。
至于盟軍那邊,顏色的種類要更多些,并且......
只見盟軍步槍兵正與另一位“士兵”一起坐在篝火旁邊,兩人都穿著金色的作戰服,并且,此刻正聚在一起吃冰激凌。
由于林云并未專門生產過盟軍士兵,唯一生產的3代軍犬,也在之前的戰斗中陣亡了,因此,他大致推斷得出這位金色衣服的“士兵”是從哪來的。
在執行“藍色策略”時,除了本身可以提供“俘虜口供”,為戰術地圖揭開“戰爭迷霧”以外,還有著其他效果。
比如,具備等級的載具,將會攜帶1位駕駛員。
駕駛員有著與載具同樣的等級,并且能夠在載具毀壞后,從載具中逃生。
他雖然本身不具備戰斗力,但可以進入到其他載具當中,提升其他載具的等級。
眼下,這個“士兵”穿著金色的作戰服,看樣子是個1代盟軍單位。
他鐵定是從“裝甲輸送車”里跑出來的。
裝甲輸送車,從一開始就是在搜集物資后“附贈”的,現在駕駛員也一起下來享受“戰利品”了。
至于冰激凌......
林云記得,當初盟軍士兵雖然搜集了不少食物,但好像沒有攜帶這種東西?
從哪來的?
似乎是察覺到了什么,只見兩個盟軍士兵,此刻也轉過了頭。
場面便演變成了,林云與兩位士兵互相對望的場景。
士兵在愕然了一下,眼見著林云的視線聚焦在冰激凌上,便把手中的冰激凌,朝著林云遞了過來:
“長官?”
林云沒有接,只是朝著他詢問冰激凌的來歷。
于是,士兵用手指了指基地中的偵察機——
目前的基地雖然沒有機場,但這些飛機已經經過了特殊改造,具備了在地面進行起落的能力。
再加上,早在當初,他們就收集過牛奶和白糖之類的物資......
于是,他們搞了一個大桶,又往里倒進牛奶、可可粉、白糖,并設法將其固定在了偵察機上。
之前在進行“坦克大戰”的時候,林云曾經使用過一次“偵查掃描”,命令過偵察機進行高空巡航。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而飛機在天上高速飛行,同樣可以進行風冷。
于是,在飛機高空巡航的同時,也在對這些原材料進行加工。
等到偵察機下來的時候,冰激凌就制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