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討論了一下午,晚上到飯點兒還沒有討論完。江誠肚子餓得咕咕叫,快八點的時候終于散會了。李秀等著江誠吃飯。
“你太讓我感動了,還沒吃?”江誠高興道。
“等你唄。”李秀回答。
“今天討論什么呢?這么長時間?”李秀問道。
“各種問題。什么結論也沒有討論出來,倒是大家都憋了一肚子氣,存了一大堆疑問。”江誠回答。
“啊?你們一下午就這么個‘成果’?”李秀問道。
“改革嘛,有問題是好的。最起碼大家理了一下問題有哪些,邊走邊改吧。我們都是小兵,不用太操心這些。”江誠回答道。
第二天中午單位食堂吃飯,江誠和洪范政說起這個事情。
“公司治理本來就是一個難題。牽扯到國有企業改制,難上加難。”洪范政說道。
“公司本來就是個‘舶來品’。它有獨立法人資格,但是你看咱們國家,現實中誰真地把它當成獨立法人了。小公司跟夫妻店一樣,董事是老公,監事是媳婦兒。哥哥是董事,弟弟是監事。大企業也好不到哪兒去。”江誠說。
“媳婦跟老公搶公章,直接成了監事會和董事會誰代表公司的問題。老子在公司教訓兒子,就是董事長在教訓高級管理人員了。企業老的領導人離世,子女爭奪財產,又加上了股權繼承問題。好熱鬧。”江誠又戲謔道。
“亞洲的大公司好多都是家族企業。你說的問題大家普遍都有,不用非帶加個‘我們國家’。”洪范政批評道。
“慢慢摸索吧。就是怕改革過程中會犧牲掉一些人,產生些‘冤魂’”洪范政感嘆。
“什么意思?”江誠問道。
“總有些人不適應時代,巨輪往前滾,從車上掉下來被碾碎的大有人在,或是為了改革犧牲的。希望不是你我。”洪范政解釋道。
江誠聽后笑了笑。
“公司小的時候,‘夫妻店’更能節約協商成本,不見得就不好。但是企業大了,就必須要有個規章制度,就像交通燈。車少的時候,大家不講交通規矩,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強了交通效率。但是車慢慢多起來的時候,你闖紅燈,我闖紅燈,就容易出事故。”洪范政補充道。
“所以既然走到這一步了,做大做強了,就要有個‘交通燈’。華山一條道,走吧!”江誠裝著堅定的樣子一字一句地說道。
吃過飯,江誠在考慮師傅說的“交通燈”理論。規矩必須有,但是現在就是怎么設置的問題。之前,婁總說要把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反饋上去。但是他也沒有說向誰反映,怎么反映上去。江誠想了想,既然自己經歷了這次改革,就要有所收獲。
他打算用以前總結法律問題的方式,把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思路總結成一篇篇小文章,發表到集團企業報上。用這種方式交流匯報改革過程中的困難和成果,總結得失。這種方式后來在集團形成了一股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