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數字化中臺建設
2.1 如何構建企業數字化中臺
2.1.1 中臺建設方法
伴隨著技術與商業環境的發展,各種業務場景與“端”的應用層出不窮。基于中臺設計思想構建業務中臺,企業不再需要一個一個重建業務系統,而只需要對業務應用做小的調整或增加一些“端”的簡單應用即可。因此中臺的基礎業務邏輯將得到最大程度的復用。
中臺設計思想強調的是中心化、服務化、數據化、運營化和生態化。例如在企業運營中臺建設中,將統一由運營中臺面向多端提供訂單、結算、庫存、交付等基礎業務服務,這里面涵蓋全部基礎生意邏輯。而各種前端強調的是如何適應多變的營銷業務場景,滿足差異化的用戶體驗。
如圖2.1所示,隨著中臺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企業架構設計特點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傳統功能驅動的設計基礎上,中臺架構設計可以通過對業務數據、業務流程、應用模式的重新設計,重構前端業務應用模式,實現跨業務領域的一體化應用;可以通過提煉共性服務,打造統一中臺的組件、服務和能力,實現對前端業務的靈活支撐,滿足業務前端角色化場景驅動的應用需求。

圖2.1 中臺架構設計特點的變化
1. 能力化中臺的建設方法
傳統的產品及服務主要聚焦功能,并通過流程驅動建設,因此有大量重復造輪子的冗余工作。同時封閉式的體系也無法實現擴展。要實現數字化轉型,急需改變企業的產品/業務服務構建方式,如圖2.2所示。中臺化的架構理念就是要把傳統一體化軟件結構打破,沉淀出變化較少的通用能力中心和上層面向業務場景的、能快速變化的業務服務應用。

圖2.2 產品/業務服務構建方式的改變
在中臺體系下如構建能力服務呢?首先要了解業務、能力、能力要素、組件服務四個核心概念,這四個核心概念的關系如圖2.3所示。業務一般對應的是前臺系統,能力支撐前臺業務創新,前臺業務也能從業務場景中不斷沉淀出新的能力。組件服務是支撐能力構建的一系列架構、框架、工具、組件、規范等。組件服務支撐著能力要素和企業業務,同時也會沉淀為能力。能力要素則是能力產生作用的表現形式,也是對能力完善度的衡量標準。

圖2.3 中臺體系下的核心概念
基于用友數字化中臺的多年實踐,用友總結了能力的10大要素,能力要素是衡量每個能力完善度的指標。能力建設需要考慮的10大要素和每個能力要素需要考慮的5個層次問題,如圖2.4所示。在構建一個新能力的時候可以參考這些指標和規劃。

圖2.4 能力的10大要素和5個層次問題
例如,要構建一個用戶中心能力,那在這10個要素里就要考慮業務UI交互、接口服務、國際化、開放擴展、數據智能、運維指標、運營抓手、規?;桓逗蜆I務流程共9個要素。當然各能力服務不同,有的需要考慮10個要素,有的不需要這么多。
設計用戶中心需要考慮9個要素,每個要素需要考慮5個層次的問題。以規劃化交付這個要素來進行解釋。
問題域:用戶中心是否需要規?;桓??用戶中心肯定需要,所以這個問題是肯定的。
解決方案:提供用戶中心規模化交付的解決方案。根據實際的業務情況,會有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編寫腳本把用戶中心代碼打包,然后再給用戶做專屬化安裝,這就是一種解決方案。
標準及規范:根據選擇好的最優方案,抽象出標準及規范,然后設計用戶中心規?;桓懂a品。
支持框架/工具/服務:根據標準和規范開發一個打包器。
最佳實踐:優化打包器,對外提供打包器最佳實踐,用戶中心可以快速使用這個工具解決問題。
用戶中心9個要素拆分為45個細節問題去思考和解決,最終就比較周全地構建了一個完備的用戶中心能力。針對能力建設過程中的每個能力要素,iuap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細則、標準及規范,以及實現時所需要用到的支撐服務,從而支持企業云服務能力的快速建設和持續/迭代運營。
2. 能力化中臺建設工具
企業如何建設中臺能力?能力和組織架構之間如何匹配?組織架構如何隨著能力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調整?如何避免能力的重復建設?用友提供了能力廣場相應的一系列解決方案,從而幫助企業完成中臺能力的建設,并對能力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維護。
能力廣場是互聯網時代企業數字化升級中創新活動的主戰場,是業務和能力互促共進的廣場,是引導創新并孵化創造的“生命體”。它提供了業務和能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包括領域建模、能力可視化及擴展、業務模式分析、業務風險管控等,可以支撐業務團隊快速共創可復用的能力和業務,可以通過規范、最佳實踐、業務磨煉、運營優化來沉淀企業的核心能力。在能力廣場上,用友云提供基礎的能力中心,例如用戶中心,人員中心、企業中心等(具體能力詳見業務中臺部分)。同時能力廣場提供能力支撐服務,提供構建高可靠、可復用、可擴展、可運營能力的架構、框架、工具、組件、規范等,例如數字化建模、元數據、UI模板?;谶@些支撐服務,能力廣場可以幫助企業在能力構建的時候方便地進行相應支撐能力的獲取。能力化中臺架構設計如圖2.5所示。

圖2.5 能力化中臺架構設計
整體的中臺化架構不是各種能力中心匯聚在一起,也不是簡單技術和業務的分層。能力來源于業務,同時又支撐業務創新,最終通過能力運營機制在業務運行過程中進化能力。
2.1.2 中臺設計原則
在傳統的企業架構方法論基礎上,中臺的企業服務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往往是自底向上與自頂向下相結合的設計方法,并通過業務需求調研、角色化場景分析與流程優化,在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數據架構的基礎上提煉總體架構和各業務領域的設計規范和要求?;谥信_的企業服務設計原則,建議如下。
共享原則:中臺服務最大化重用數據、計算資源、業務組件等資產,可以防止數據、邏輯與技術實現不一致帶來的管理復雜性,避免重復建設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增加,并通過安全機制保證共享資產的合法使用和共享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高內聚與低耦合原則:中臺服務中的各業務領域的應用功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在本業務領域內實現業務的閉環處理,通過松耦合的方式實現相關業務應用的服務調用或數據傳遞,最終實現跨業務領域的統一設計。
場景驅動原則:基于業務場景設計,面向管理、業務、運維、運營等不同角色,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需要對業務數據、系統流程、應用功能進行業務融合;通過統一的用戶交互界面和交互模式完成跨領域業務的處理,并基于業務中臺實現跨領域業務的服務重用。
持續優化原則:中臺系統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隨著各領域業務應用的不斷成熟和業務中臺能力的持續提升,中臺系統在深度和廣度上會不斷增加,中臺應用場景也會持續升級,最終推動中臺設計的持續優化。
基于中臺的企業服務,特別是跨領域的服務應用,主要有以下四種實現方式和途徑。
數據共享:實現共享的數據中心,提供公共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服務,確保數據的一致性,滿足人力、協同、采購、財務、制造等企業服務領域的應用需要。
應用組合:提供統一的門戶工作臺入口,實現便捷的應用功能與組件的調用,根據業務需求和應用場景靈活組合,滿足不同業務對象與角色的場景化業務處理,支撐業務變化和擴展。
服務重用:基于中臺設計思想,通過對不同領域業務需求的共性分析,采用微服務設計原則,構建共性應用服務,不斷凝練中臺能力,實現跨業務領域、業務場景的服務重用。
流程貫通:基于流程的業務打通,實現跨業務層級、部門和領域的流程貫通與融合,提升企業業務流程自動化程度和執行跟蹤效率,具體實現工具包括統一的流程引擎、推單/拉單等。
2.1.3 中臺設計參考
以企業的協同運營項目為例,分享企業架構的實踐。該項目的核心是解決基礎性的、面向消費者/服務的運營體系所需的組織、職能、管理和IT系統等初步建設的問題,解決與消費者互動打通、前臺中臺管理打通、數據打通、線上線下打通等通路的問題。該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基于數字化的體系支撐,逐步優化基于數據的運營體系,提升效率與效益。
該項目總體是“輕前臺、重中臺”的設計思想。中臺承接核心經營業務邏輯,處理企業所有面向各類渠道、終端客戶的經營業務。中臺突出的是運營管控和協同能力,是基礎的生意邏輯。而前臺強調的是創新與靈活多變,適應多變的營銷業務場景,滿足差異化的用戶體驗。中臺應具備支撐前臺靈活、快速、多變特性的能力。圖2.6~圖2.9為該企業的功能架構、技術架構、數據架構和部署架構。

圖2.6 功能架構

圖2.7 技術架構

圖2.8 數據架構

圖2.9 部署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