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推薦序一
數字經濟的思維觀與人才觀
大數據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對科學研究來說,大數據已成為繼實驗、理論和計算模式之后的數據密集型科學范式的典型代表,帶來了科研方法論的變革,正在成為科學發現的新引擎;對產業來說,在當今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這些蓬勃發展的科技中,主角是數據,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資料,正在驅動整個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正因如此,大數據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高地,數據主權已經成了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個大國博弈的空間。
實現這些想象空間,需要構建眾多大數據領域的基礎設施,小到科學大數據方面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大到跨越國界的“數字絲路”“數字地球”。今天,我們看到清華大學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已經把人才納入基礎設施的范圍,組織編寫了這套叢書,這個視角是有意義的。新興的產業需要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與之相配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往往存在滯后性。因此,盡可能縮窄產業人才需求和培養過程間的“緩沖帶”,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銜接好,就是“產教融合”理念提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說,清華大學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中心為我國大數據、人工智能事業發展模式的實踐邁出了較為堅實的一步,這個模式意味著數字經濟宏觀的可行路徑。
作為我國首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產教融合叢書,其以數據為基礎,內容涵蓋了數據認知與思維、數據行業應用、數據技術生態等各個層面及其細分方向,是數十個代表了行業前沿和實踐的產業團隊的知識沉淀。特別是在作者遴選時,這套叢書注重選擇兼具產業界和學術界背景的行業專家,以便讓叢書成為中國大數據知識的一次匯總,這對于中國數據思維的傳播、數據人才的培養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范本。
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產業界的專家及團隊加入本套叢書體系中,并和這套叢書共同更新迭代,共同傳播數據思維與知識,夯實我國的數據人才基礎設施。
郭華東
中國科學院院士
- Building Computer Vision Projects with OpenCV 4 and C++
- 輕松學大數據挖掘:算法、場景與數據產品
- Redis應用實例
- MySQL基礎教程
- 大數據算法
- Oracle高性能自動化運維
- Creating Dynamic UIs with Android Fragments(Second Edition)
- Ceph源碼分析
- OracleDBA實戰攻略:運維管理、診斷優化、高可用與最佳實踐
- AI時代的數據價值創造:從數據底座到大模型應用落地
- 新基建:數據中心創新之路
- 達夢數據庫運維實戰
- 淘寶、天貓電商數據分析與挖掘實戰(第2版)
- 數據科學實戰指南
- 一本書講透Elasticsearch:原理、進階與工程實踐